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132篇
综合类   151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4篇
中国医学   6篇
  2024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 探讨β-谷甾醇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滤泡性癌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 构建FTC-238甲状腺滤泡状癌裸鼠腋下异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n=7,模型鼠+生理盐水),β-谷甾醇单药组(n=7,模型鼠+β-谷甾醇(130mg·kg-1·d-1)每天一次,LY294002单药组(n=7,模型鼠+LY295002(25g·kg-1·d-1)一周三次,联合用药组(n=7,模型鼠+β-谷甾醇(130mg·kg-1·d-1)每天一次;+LY295002(25g·kg-1·d-1)一周三次。21d后获取小鼠血清及肿瘤组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小鼠血清p-AKT水,Real-time PCR、Western blot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裸鼠肿瘤组织中凋亡相关Bcl-2、Bax、Caspase-3的mRNA及蛋白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裸鼠肿瘤组织内PI3K/AKT通路关键蛋白p-PI...  相似文献   
92.
70岁以上患者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介绍70岁以上高龄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结果和围术期处理策略. 方法对70岁以上患者行CABG 121例,119例(98.3%)为不稳定型心绞痛,113例(93.4%)合并其他疾病.80例(66.1%)采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CABG(OPCAB),41例(33.9%)选择常规体外循环CABG(CCABG);胸膜外技术游离左乳内动脉(LIMA),保持胸膜腔完整,常规将LIMA与左前降支(LAD)吻合,其余桥用大隐静脉(SV).术中使用即时超声血流仪(TTFM)测量移植血管血流,保证吻合口通畅.术后加强物理治疗和营养支持,严格控制血糖于6~10 mmol/L.结果行CCABG患者移植血管3.08±0.75支, OPCAB患者2.24±0.82支,110例(90.9%)使用LIMA.全组死亡1例(急诊手术),死亡率0.8%,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并发症4例(3.3%).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OPCAB患者10.04±5.68小时,CCABG患者21.46±14.54小时;住ICU 时间2.65±1.45天,术后12.22±5.56天出院. 结论充分评估手术风险,选择恰当的手术方案,经过缜密的围术期处理,高龄患者亦可取得良好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93.
冠状动脉搭桥(CABG)可改善心肌梗死区的血液供应,恢复冬眠心肌及顿抑心肌功能,延缓心肌梗死重塑,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但对CABG引起机体细胞、分子水平的变化及其在促进冠脉侧支循环形成和梗死心肌修复中所起的作用知之甚少。深入理解心肌缺血区新血管形成的病理生理,有助于提高CABG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4.
目的通过观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与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CABG)患者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动态变化,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心肌的损伤情况.方法10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按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OPCAB组和CCABG组.OPCAB组:71例,行OPCAB;CCABG组:31例,行CCABG.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4、12小时、1、3、5天测定cTnI和CK-MB.结果CCABG组行旁路血管移植2~5支(2.97±0.84支),OPCAB组1~5支(2.69±0.92支);两组均无围术期心肌梗死.两组术后早期cTnI和CK-MB均有升高,分别于术后5天和术后3天基本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后4、12小时、术后1天OPCAB组cTnI值与CCABG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有选择的施行OPCAB是一种安全和合理的手术方式,OPCAB的心肌损伤程度明显轻于CCABG.  相似文献   
95.
改良Bentall手术技术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升主动脉根部瘤或夹层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常需要施行Bentall手术,该手术时间相对长,操作技术复杂,术中或术后最常遇到人工管道吻合后出血等问题。现对我们施行的21例Bentall手术技术作一初探,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6.
患儿 女 ,9岁 ,体重 17kg ,活动后气短 3年。查体胸骨上窝可触及收缩期震颤 ,心脏明显扩大 ,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 4 / 6级收缩期杂音 ;胸部X光片显示心胸比率 0 70 ;心脏超声见主动脉瓣中度返流 ,瓣下狭窄 ,左室流出道压差 6 6mmHg ,左室舒张末内径 (LVEDD)扩大至 4 8mm ,动脉导管未闭 ,长 4mm ,直径6mm ,左向右分流 ,主动脉瓣环内径 16mm。诊断为先天性主动脉瓣下狭窄、主动脉瓣中度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入院后患儿手术在全麻、体外循环、中度低温下进行。胸骨正中切口 ,见左心室明显增大 ,升主动脉轻度扩张。结…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瑞芬太尼对心率(HR)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临床部分:选择行择期手术的全麻患者40例,分为单纯应用瑞芬太尼组(R组)和阿托品预处理组(A组),每组20例。R组患者静脉恒速泵入瑞芬太尼2μg/kg,泵速为1μg·kg^-1·min^-1;A组患者阿托品0.5 mg肌肉注射30 min后,给予瑞芬太尼方法同R组。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低高频比值(LF/HF)。实验部分: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n=8),行离体心脏灌注,C组为空白对照,R10组和R30组分别灌注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记录用药前后各时间点的HR和左室发展压(LVDP)。结果:组内比较:R组患者的HR和LF/HF值在用药后各时间点均降低(P〈0.05);A组给药后的各时间点HR和LF/HF值未出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变化。组间比较:在给药后的各时间点,R组的HR和LF/HF值低于A组(P〈0.05)。动物实验部分瑞芬太尼10 ng/mL和30 ng/mL对离体鼠心的HR和LVDP均无影响。结论:通过本研究发现瑞芬太尼主要是通过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或破坏心脏自主神经系统平衡而使HR及心率变异性明显降低,而阿托品可以拮抗瑞芬太尼的这种HR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8.
目的 初步观察心肌带(ventricular myocardial band,VMB)结构在常用心脏超声切面的分布情况.方法 成年猪心、牛心和羊心各5个,按照VMB的标准解剖方法将心脏解剖为完整的VMB结构,将VMB各段按标准分界后用油性染料着色,自然凉干后还原为未解剖前状态.将已染色的还原VMB按常用心脏超声切面切开,显示各个平面上VMB各段的分布情况.结果 清楚地显示了VMB各段在不同平面中的分布情况,其中左心室在不同平面中显示由2~3层心肌构成,而右心室则仅由1层心肌构成.结论 在不同的常用心脏超声切面中,心肌带各段的分布情况不尽相同,为今后使用心脏超声进一步深入研究心肌带结构和功能打下了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99.
病人 女,19岁.活动后胸闷、气短、乏力10年,加重4个月.查体:血压110/80mmHg(1 mm Hg=0.133 kPa),发绀,心界扩大,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2/Ⅵ级收缩中期杂音,P2亢进,肝肋下6 cm,双下肢轻度水肿.测得CVP为19cmH2O.血气分析示PO2 62mm Hg、SO20.92mm Hg.超声心动图见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18哪,左向右为主双向分流;三尖瓣轻度反流,估测肺动脉压力50mmHg;中量心包积液,左室后、下壁及右室前壁、侧壁处脏层心包增厚;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E/A为0.8/0.3.腹部超声示肝淤血,肝静脉增宽,少量腹腔积液.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索心肌带(ventricular myocardial band,VMB)的顺序性收缩功能.方法 家犬10只,开胸手术在VMB各段空间走行路径上置入锡钉,术后以超声心动图确认锡钉位置,2周后C型臂数字减影X线观测锡钉运动,采集锡钉运动图像.结果 心脏的收缩呈现明显的顺序性:VMB各段收缩开始时间差异显著,右室段收缩最早,降段次之(P<0.01),升段最晚;VMB各段收缩终止时间差异也显著,右室段、左室段和降段的收缩终止时间相近(P>0.05,三者时间差异不超过40 ms),升段的收缩终止时间明显晚于降段(P<0.01,滞后约40~80 ms),舒张早期心脏仍然存在主动收缩.结论 为Torrent-Guasp提出的心脏顺序性收缩功能的假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