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要:目的 分析成都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麻疹防控策略,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HTH〗方法 对成都市2009-2014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9-2014年成都市确诊麻疹病例422例,无死亡,年平均发病率为5.11/100万,以2011年发病率最高为16.22/100万,发病时间集中在4-6月份占46.45%;<8月龄儿童和15岁以上人群为发病主要人群:分别占30.81%、37.20%;发病人群儿童和民工占84.59%,户籍人口占60.66%;无免疫史和免疫不详的占80.81%,发病前7-21 d曾到医疗机构就诊占37.68%,基因型以为H1型和A型为主,分别占33.33%、66.67%。结论 成都市消除麻疹工作取得明显进展,应加强6岁以下散居儿童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及查漏补种,提高8~11月龄儿童麻疹疫苗的及时接种率;加强流动儿童搜索和查漏补种工作;院内感染是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落实预检分诊和病例隔离治疗措施,根据疫情对青年务工人员开展麻疹疫苗接种。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符合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患儿,随机分为治疗1组(n1=40)、治疗2组(n2=40)和对照组(n=40)。对3组均给予综合治疗,治疗1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小剂量红霉素1~3mg· kg-1· d-1加入5%葡萄糖液中,以微泵静脉输入,1次/日,连用7天;治疗2组在综合治疗及小剂量红霉素治疗基础上给予非营养性吸吮;对照组仅进行综合治疗。观察3组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日体重增长值、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等,并监测用药前后肝功能,用药期间观察患儿大便次数及有无哭闹。结果治疗1组和2组患儿在胃潴留消失时间(3.92±1.05/3.16±0.92)、腹胀消失时间(3.65±0.82/3.08±0.95)、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9.51±2.12/8.12±2.61)、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17.91±8.13/14.62±6.22)、住院时间(23.82±8.13/20.73±5.34)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23/6.19、4.31/5.47、5.28/7.29、2.01/4.54、4.07/6.64,均P<0.05),每日体重增长速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2.00/3.76,P<0.05)。治疗2组患儿在胃潴留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恢复至出生体重时间、全部达经口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治疗1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92、2.29、2.69、2.05、2.43,均P<0.05),每日体重增长速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红霉素联合非营养性吸吮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能更好地促进胃肠运动,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23.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中药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航 《海峡药学》2006,18(5):77-78
目的测定中药当归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采用HPLC法,Sucleosil C18柱(250mm×4.6mm,7μm),以乙腈-0.1%冰醋酸溶液(17∶83)为流动相,流速为1m.lm in-1,检测波长为316nm,柱温35℃。结果阿魏酸在0.03636~0.2181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回收率为103.04%(n=5),RSD为1.68%。结论本法灵敏、准确,简便易行,重复性好,可用于中药当归药材及饮片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24.
近几月,亚洲一些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高致病性禽流感(HPAI)广泛流行,表现在:(1)波及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一些国家首次报告,几个国家呈全国性暴发。(2)有人被感染病例,疾病过程重,死亡率高。(3)有与其他流感病毒A基因重配引发全球流感大流行危险。  相似文献   
25.
不同剂量铁对小鼠肝脏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右旋糖酐铁对小鼠肝脏抗氧化水平和病理损伤的影响。方法将雌雄各半的昆明小鼠随机分为4组,以不同浓度的右旋糖酐铁隔日腹腔注射(IP),注射6周后,测定肝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活性,并做肝脏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肝组织中MDA的含量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SOD和GSH-PX的活性则明显下降(P〈0.001)。血清ALT、ANT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01),且有剂量效应关系;而血清AKP、ACP活性较对照组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经铁染色后镜下可见低剂量组有少量铁均匀分布,中高剂量组则有大量铁存在。结论过量的铁可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且呈剂量依赖性,其机制可能与铁在肝脏内代谢释放出铁离子,游离的铁离子介导脂质过氧化而造成肝脏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恢复作用及其铁相对生物利用率的影响,为有效预防和治疗缺铁性贫血提供理论参考。方法缺铁性贫血模型的建立,采用AOAC改良的低铁饲料配方喂养大鼠并辅以尾静脉放血;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红细胞计数测定采用直接法,血清铁采用微粒子免疫发光法及配套试剂盒;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测定采用ELISA法及配套试剂盒;顺乌头酸酶活性测定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结果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能显著提高大鼠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含量,降低血清转铁蛋白受体水平,顺乌头酸酶活性也有显著改变(P值均<0.01)。结论巧克力载体铁剂加橙汁有明显改善缺铁性贫血的功能,且吸收良好,生物利用率高,可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较好地利用了食物之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患儿胃黏膜血管活性肠肽(VIP)及血管活性肠肽2型受体(VPAC2)表达与嗜酸性粒细胞(EOS)数量、总免疫球蛋白E(Ig E)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方法,于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纳入EG患儿20例(EG组),包括男16例,女4例,年龄(6. 38±4. 59)岁;同期纳入行胃镜活检但组织病理学检查无异常的儿童20例为对照组,其中男15例,女5例,年龄(5. 46±3. 27)岁,两组间人口基线特征匹配。所有受检者采集外周血行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测定,胃镜检查下获取胃窦黏膜组织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窦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表达;探讨胃黏膜组织中VIP及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的关系。结果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分别为1. 64(0. 06,27. 37)×109/L和477. 7(173. 7,4437. 0) U/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 13(0. 04,0. 85)×109/L和55. 9(21. 9,97. 3) 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1)。EG组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和VPAC2阳性表达值(吸光度,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IP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81、-0. 83,均P 0. 01),EG患者胃黏膜组织中VPAC2含量与胃黏膜EOS数量及外周血总Ig E水平均呈明显负相关(rs=-0. 72、-0. 77,均P0. 05)。结论 EG患儿外周血EOS计数及总Ig E水平增高,胃黏膜组织EOS数量增加,与胃黏膜中VIP及VPAC2含量呈负相关,提示VIP可能参与EG的发生。  相似文献   
28.
卫玉  东方  徐利亚  朱航 《中医学报》2020,35(9):1986-1990
目的:观察泄浊通瘀方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患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载脂蛋白B(Apolipoprotein B,ApoB)、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A1,ApoA1)、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104例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按照就诊顺序进行编号,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2)与对照组(n=52)。所有受试者均接受基础疾病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对照组给予瑞舒伐他汀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泄浊通瘀方。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和氧化应激指标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88.46%,高于对照组的71.15%(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ApoB、ApoB/ApoA1、丙二醛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OD、谷胱甘肽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各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泄浊通瘀方治疗老年代谢综合征疗效显著,能显著降低患者血糖和ApoB/ApoA比值,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患者血脂紊乱,且能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组织多普勒成像(TDI)技术测量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IVCv)评价肺动脉高压(PH)患者右心功能的可行性和临床价值。方法对41例疑诊PH患者采用组织多普勒测量IVCv,同时超声检测右心收缩功能常用参数: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平面位移(TAPsE)、右心室侧壁三尖瓣环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PSv)、右心室面积变化率(RVFCA)。另外,右心导管(RHC)检测肺动脉压力。根据肺动脉收缩压(PASP)将患者分为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4组,比较各组之间IVCv是否存在差异,受试者操作特性(ROC)曲线分析IVCv对右心功能评价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以及IVCv与常用右心收缩功能参数和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结果IVCv与TAPSE、PSv、RVFA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41、0.714、0.557,P值均〈O.001。IVCv与PASP呈负相关,,值为一O.739,P〈0.05。无PH组、轻度PH组、中度PH组、重度PH组的IVCv分别为(13.83±3.56)cm/s、(10.11±1.36)cm/s、(8.70±2.21)cm/s、(5.80±1.03)cm/s。重度PH组IVCv显著低于中度、轻度及无PH组(P值均〈0.05),无PH组IVCv显著高于轻度、中度PH组(P值均〈0.01);轻度PH组与中度PH组IVC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以常用的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收缩功能参数的低限(TAPSE〈16mm,PSv〈10crn/s,RVFA〈35%)为标准,选用IVCv〈6.5cm/s作为阈值,诊断右心室收缩功能减低的敏感度分别是91%、96%、87%,特异度分别是70%、53%、77%。结论组织多普勒测量三尖瓣环等容收缩期峰值速度是一项较新、能客观反映右心室收缩功能的参数,值得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30.
目的讨论凝血检验项目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护理结果给出控制凝血检查项目误差,提高检查项目结果准确度的对策。方法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0月医院各科室提供的血液检查样本135例作为统计样本,在不同的条件下记录并对比样本的PT、APTT、TT和FIB,分析影响凝血检验项目结果的主要因素。结果样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前后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样本的放置时间、离心时间以及溶血与否都会对凝血检验项目结果产生显著影响,在临床检验中应加强注意,规避相关风险性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