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41.
肺癌术后病人化疗期间的心理会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是当今世界上对人类健康与生命危害最大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需要采取多种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化疗、放疗、生物治疗与中医治疗等。目前,化疗在肺癌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不良反应较严重,治疗周期相对较长,经济费用较高,给病人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问题,影响着病人的身心健康;同时肺癌复发已导致病人复杂的心理问题,且负面情绪更加突出。因此,根据肺癌术后病人化疗的生理、心理特点给予周到细致的心理舒缓和相关介入是医务人员必须关注的。  相似文献   
42.
目的观察应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的长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2年6月采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手术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的58例患者资料,其中男34例,女24例,平均年龄32.4岁(17~62岁)。踝关节初次扭伤至接受手术的时间6~38月,平均17.3个月。本组患者均由同一手术组医师采用相同的微创手术方法,重建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记录患者的手术时间、发热天数、伤口愈合时间。患者术前术后均按照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关节评分标准,VAS评分分别评估手术前后疗效、供区功能影响状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本组患者手术时间75~98 min,平均(85.5±11.5)min,术后发热天数1.5~4 d,平均(2.5±1.2)d,4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5~86个月,平均(58.5±7.4)个月。末次随访时平均AOFAS踝与后足评分,术前(62.3±8.2)分,术后(95.1±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例患者行走在不平的地面上有残余的不稳定。3例患者平地行走仍有残余不稳定。所有患者无膝部肌腱供区功能障碍。术后AOFAS评分31例患者为优,9例为良。术后应力位摄片距骨倾斜角平均由14°减少到3.7°(P〈0.01),距骨前移距离平均由12.4 mm减少到4.5 mm(P〈0.01)。结论使用自体半腱肌肌腱微创重建踝关节外侧韧带手术简便,手术时间短,术后发热时间短,无排斥反应。自体肌腱愈合康复过程快,手术疗效好。  相似文献   
43.
背景:慢性跟腱疾病发展到后期往往需要行肌腱转位治疗,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是常用的治疗方式。但老年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方式有别于其他人群。目的:探讨长屈肌腱转位手术治疗老年人跟腱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9月至2012年7月在我院行长屈肌腱转位手术的老年患者的病例资料(>60岁)。共14例(16足),男女各7例,年龄60~83岁,平均67.1岁。2例女性患者为双侧跟腱断裂同时行手术修补,均采用单切口长屈肌腱转位替代跟腱疗法。分别评估患者术前与术后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OFAS-AH),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趾-跖趾-趾间关节评分(AOFAS-MTPIP),视觉模拟法(VAS)疼痛评分,跟腱断裂评分(ATRS)及手术相关并发症情况。最后进行统计学比较,评价患者足踝部功能恢复情况及患者满意情况。结果:14例患者术后获得21~67个月随访。AOFAS-AH评分从术前(68.2±6.2)分提高到术后的(93.2±5.3)分;AOFAS-MTPIP评分术前为(94.2±2.9)分,术后为(95.1±3.2)分;VAS评分术前(5.1±1.4)分,术后为(1.0±0.7)分;ARTS评分从术前(52.7±9.3)分提高到术后(86.3±10.3)分。16足术后均未出现伤口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也未在围手术期出现肺部感染、深静脉血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长屈肌腱转位手术在老年人中的应用不但具有很好的手术疗效,并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踝关节内韧带损伤后内侧不稳定的病理机制.方法 患者15例,男8例,女7例;年龄22~58岁,平均40岁.其中踝关节急性扭伤患者2例,踝关节慢性损伤3例,先天性平足3例,胫后肌腱失能5例,旋前外旋骨折1例,陈旧性的内踝撕脱骨折1例.所有患者均行三角韧带修补术,同时行跟骨延长术8例,内侧楔骨闭合截骨5例,跟骨截骨内移术1例.全部患者术后随访7~56个月,运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进行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t检验.结果 1例踝关节急性骨折患者,由于术前无法评分,不放在统计分析内.其余14例患者术前评分为(42.4±10.6)分,术后评分(89.8±6.2)分(P<0.05).结论 三角韧带是一个重要的解剖结构,在以下几种情况下须注意其修复:(1)三角韧带损伤范围较广,涉及前部的胫弹簧韧带和胫舟韧带.(2)先天性的平足以及获得性的胫后肌腱失能患者.(3)以往有经常的踝关节扭伤,有外侧韧带的损伤,此次发生了伴有内侧韧带损伤的骨折.  相似文献   
45.
目的:建立UPLC-MS法快速测定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对市售中药材川楝子进行川楝素的定量分析及评价。方法:采用超声波提取法及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色谱柱:WATERS BEH C_(18)(100mm×2.1mm,1.7μm),流动相:乙腈-0.01%甲酸水溶液(31∶69),流速:0.5mL·min~(-1);柱温:30℃,进样量:2μL,离子源:电喷雾(ESI)离子源,检测模式:负离子选择离子模式(SIR)。结果:川楝素的超声提取时间为30min,仪器分析时间为5min。优化的UPLC-MS质谱条件下川楝素在0.32~32.34μg·mL~(-1)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5 9;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3%,RSD为4.8%(n=9);市售10批川楝子中川楝素的含量范围为0.07%~0.24%。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提取回收率高,重现性好,适用于川楝子中川楝素含量的快速测定,为川楝子的品质评价及质量控制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踝关节负重 X 线侧位片在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复位评估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0 年3 月至 2012 年 10 月踝关节骨折畸形愈合接受重建手术治疗的 17 例患者资料,男 9 例,女 8 例;年龄 17~64 岁,平均 40.2岁。Takakura 踝关节炎退变分级:1 级 7 例,2 级 4 例,3 级 6 例。接受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5 例,踝上胫骨截骨术 5 例,踝上腓骨截骨延长术 2 例,踝上胫腓骨截骨术 5 例。比较患者手术前、后负重 X 线正位片胫腓间隙,踝穴位 X 线片内踝间隙、胫腓间隙和胫腓重叠距离,X 线侧位片胫骨侧面角、胫骨轴线与距骨顶关节面中心的位移差(x 值)和胫距关节面圆心位移差(d 值)。应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评分对患者手术前、后踝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7 例患者均获 9~32 个月随访,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 11~14 周;未见踝关节退变等级加重。手术前、后负重 X 线正位片上胫腓间隙、踝穴位 X 线片上内踝间隙、胫腓间隙和胫腓重叠距离比较无差异;胫骨侧面角[术前(76.9°±4.1°)与术后(80.9°±5.2°)]、x 值[术前(10.8±2.1)mm 与术后(2.0±0.5)mm]、d 值[术前(4.5±1.5)mm 与术后(2.2±1.0)mm]比较均有差异。术前 AOFAS 踝与后足评分为(45.7±15.9)分,末次随访时为(82.0±9.9)分。结论 负重 X 线侧位片可以辅助判断踝关节复位情况,即使负重正位及踝穴位 X 线片示测量数据均在正常范围内,X 线侧位片示相关指标仍可出现明显畸形;X 线侧位片示踝关节解剖复位的标准是胫骨轴线通过距骨顶关节面中心、胫距关节面平行。  相似文献   
47.
消毒供应中心承担着医院感染控制任务,在其发展中安全管理是管理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全科人员必须具备安全意识并警钟长鸣,那么消毒供应中心会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安全因素呢,如何去重视和管理呢?都值得我们在工作中去研究、探讨和总结,以提高识别和检查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夜间各种异常行为及症状的护理观察重点。方法采用问卷和描述性研究设计分析2013年4月—2014年4月在本院CCU住院的64例冠心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夜间发生各种异常行为及症状的临床资料。结果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夜间发生的各种异常行为及症状包括睡眠障碍、排泄行为异常、不安全行为、服药依从性差和胸痛。结论对冠心病合并认知障碍患者应进行合理的护理观察,并适时介入干预,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9.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features and key points of clinical treatment of the complex midfoot injury retrospectively.Methods Twenty-two cases of complex midfoot injury wer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June 2003 to June 2008, including 8 cases of open fracture and 5 cases of complicated soft tissue defects.Thirteen were emergency cases and the other 9 chronic ones were referred from other hospitals.In the emergency cases, only 1 underwent arthrodesis of the navicular and middle and lateral cuneiform and the others ha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In the referred cases, 2 received talar-navicular arthrodesis, 3 Lisfranc arthrndesis (accompanied by distal hallux amputation in 1), 1 navicular-cuneiform arthrudesis and 1 Chopart arthrndesis, 1 medial column amputation and 1 lateral column reconstruction.In the cases of soft tissue defects, 4 underwent free serratus anterior transfer, and 1 had transfer of distally-based sural fas-eio-cutaneous flap.The 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 Ankle Society (AOFAS) scoring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results.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were followed up for 5 to 44 (average, 17.5) months.The main sequelae of the emergency cases were pain after long time waking, which was relieved following local injection of steroid and NIADs in 2 cases.Of the referred cases, pain and fatigue after walking were reported in 2, callus and pain under the 4th and 5th metatarsal heads in 2, and the whole foot rigidity and atrophy of the intrinsic muscle with severe pain while walking in 1.The case of medial column amputation developed medial arch collapse and valgus of hind foot.The mean AOFAS score for the emergency cases was 80.3± 8.7 and for the chronic ones was 60.1±16.3.Conclusion For complex midfoot injury, good results can only be obtained by early operation, anatomic reduction and stable fixation on the basis of enough understanding of the functional anatomy and traumatic pathology.  相似文献   
50.
目的 回顾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的治疗,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方法 74例患者,其中男43例,女31例;年龄15~63岁,平均39岁.患者至少有半年以上的病史,有两次以上的反复扭伤史.所有患者均行6周以上的保守治疗.41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改良的Brostrom术12例,Myerson法8例,Chrisman-Snook法21例.对其他并发的病理问题需同时处:其中腓骨肌腱滑脱加固术6例,跟腱挛缩延长术9例,跟内翻截骨外移术8例,距骨骨软骨损伤清理打孔13例.结果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结论 本组74例患者,通过术前的保守治疗,21例功能性不稳定的患者症状缓解,53例合并功能性不稳定和机械性不稳定的患者中,10例症状缓解,2例不愿意手术治疗,41例行手术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在术后的随访中,有随访资料的39例;33例未手术的患者中,有随访资料的28例.共随访6~91个月,采用Roos功能结果评分法进行结果评判.术后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86.24,保守治疗的患者踝关节功能评分的平均值为97.3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