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8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26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目的分析评估儿童原发性遗尿症(PNE)自我意识评价状况以及遗尿治疗对自我意识的影响。方法选择2005年7月至2006年1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确诊的8~16岁PNE患儿为研究对象。排除患有可引起尿床的器质性疾病、治疗前存在高血压、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有其他家庭问题及慢性疾病的患儿。指导PNE患儿自己填写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随后患儿分3组接受不同方法治疗遗尿:生物反馈治疗组、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组和口服中药治疗组,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结束3个月后再次指导患儿自己填写PHCSS。通过心理分析软件分析两次自我意识评价结果。结果研究期间共纳入PNE患儿54例,男29例,女25例,平均年龄(10.0±0.6)岁。其中轻度遗尿15例,中度遗尿20例,重度遗尿19例。治疗遗尿前54例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显著低于常模(P〈0.01);并且轻、中和重度PNE患儿焦虑得分均显著低于常模(P〈0.01),不同遗尿严重程度患儿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12例接受生物反馈治疗,14例接受醋酸去氨加压素治疗,28例接受中药治疗。治疗后有44例接受了自我意识评价随访,治疗遗尿后患儿焦虑得分较治疗前明显增加(P〈0.05),其中口服醋酸去氨加压素组治疗后焦虑得分明显提高(P〈0.05)。遗尿治疗有效的患儿得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无效的患儿治疗前、后自我意识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治疗前PNE患儿自我意识评价结果中焦虑得分低下,通过治疗遗尿其自我意识评价也可得到改善,并且临床疗效好的患儿自我意识改善明显。  相似文献   
122.
目的建CD8^+T细胞依赖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小鼠模型。方法分别以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C)相同,而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iHAs)不同的8~12周龄C3H.SW(H-2D^b,CD45.2^+)和B6/SJL(H-2D^b,CD45.1^+)雌性小鼠为供受体,从供体骨髓分离去除T细胞的骨髓细胞(T—BM),与其脾脏和淋巴结来源的CD8^+T细胞混合,经尾静脉输注给受致死剂量^137γ照射的受体鼠。观察移植后受体的体重、毛色、皮肤和生存率的变化,并用流式细胞术(FACS)和组织病理学进一步分析受鼠靶器官细胞浸润和损伤状况。结果移植后受体鼠出现体重明显减轻、毛发脱落、皮肤溃疡等表现,并在28d后出现死亡;FACS证实浸润受鼠骨髓、脾脏和肝脏的细胞主要为CD45.2^+的供鼠细胞,实验组中还有大量CD45.2^+CD8^+T细胞浸润;组织病理学发现肝脏中大量淋巴细胞浸润,皮肤结构破坏,组织坏死。结论成功建立了miHAs不匹配的异基因骨髓移植诱导的CD8^+T细胞依赖的GVHD动物模型,该模型模拟了目前临床病人采用的同种异基因骨髓移植配型方式,可为异基因骨髓移植GVHD发病机理及该病的防治研究提供良好的实验平台和工具。  相似文献   
123.
改良法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生理途径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方法SD大鼠自由饮用酒精、蔗糖混合液体食料,12周后观察大鼠肝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血清中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活性和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以及肝组织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12周后酒精组大鼠ALT、AST活性、TNFα-含量和肝组织重MDA含量明显高于15%蔗糖组和正常组,而GSH-Px和SOD活性却低于15%蔗糖组和正常组,且肝组织出现大量脂肪变性,伴有局部炎症和坏死。结论采用生理途径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动物模型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观察俞氏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治方案干预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30例PCOS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治疗组采用俞氏中西医结合分型诊治方案干预(即先将患者分为PCOS Ⅰ a、PCOS Ⅰ b、PCOS Ⅱ a、PCOS Ⅱ b四型,再予中药坤泰方并根据患者情况配合使用炔雌醇或地...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经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TLA)与经后腹腔入路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RLA)治疗中等大小肾上腺肿瘤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14年3月至2020年12月在界首市人民医院行腹腔镜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的70例肾上腺肿瘤患者(肿瘤直径4~6 cm)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T...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探讨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对高龄初产妇分娩不良情绪与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2年1月-6月北京市某三级综合医院妇产科门诊建档并定期参加产检的60例高龄初产妇,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孕期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干预。分别于干预前和分娩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评价2组焦虑、抑郁情况,并统计不良妊娠结局和顺产率。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2.830,P=0.006;t=5.315,P<0.001),顺产率高于对照组(χ2=5.711,P=0.017),2组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5.868,P=0.167;χ2=3.086,P=0.283;χ2=2.576,P=0.152)。结论 中心群组化孕期保健模式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7.
目的 探索基于住院病案首页专科医疗数据的分析方法,描述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我院)肾脏专科的医疗服务特色。方法 横断面调查。以医院信息系统(HIS)住院病案首页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肾脏专科全样本数据为基础。数据脱敏后提取本研究目标字段建立备份数据库,行数据清洗(ICD-10编码国标新旧版映射、现住址简约为省市),建立肾脏(相关)专科疾病字典库(DASF-PEKDI)并分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继发性肾脏疾病、遗传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疾病、泌尿系感染、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尿石症、肾血管病变、夜遗尿、肾脏肿瘤、肾功能不全/肾衰竭、肾脏替代治疗、血尿/蛋白尿、其他)。结果 在我院HIS系统中检索住院病案首页肾脏专科标识性符号的住院病案7 898份,从DASF-PEKDI导出1091条国标新版ICD-10诊断编码,其中肾脏(相关)专科疾病诊断编码共285条,逐条审读剔除非明确的肾脏疾病诊断编码、合并症编码、手术状态编码,专科疾病诊断编码共227条,同时还纳入3条肾脏穿刺术操作编码(ICD-9-CM3)。我院肾脏科出院3 963例(7 898例次);肾脏(相关)专科疾病占90.1%(3 571例),中位年龄5.8岁(0~20岁),男61.3%,肾脏(相关)专科疾病人次占90.5%(7 144人次),5年间上海市以外的病例由2014年72.1%上升至2018年85.7%。年均住院总费用每人次13 716元,平均住院9.4 d。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为主(78.1%),继发性肾脏疾病以紫癜性肾炎和狼疮性肾炎为主(共占78.4%),先天性肾脏和尿路畸形(CAKUT)诊断构成比由2014年的9.3%上升至2018年的15.3%,肾功能不全/肾衰竭以慢性肾脏病2~5期为主(共占90.7%),肾脏替代治疗腹膜透析占62.2%、血液透析占12.6%、肾移植占25.2%。结论 住院病案首页的肾脏专科疾病诊断谱首先需要基于ICD-10编码的标化,并建立肾脏(相关)专科疾病字典库和分类,基于此才能准确反映肾脏专科住院疾病的人口学和专科化特点。  相似文献   
128.
采用美敦力722实时动态血糖监测仪对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连续72h血糖监测,根据实时血糖、每天上午将前一天血糖数据通过感应器读取后血糖曲线图及3天后获取的全部血糖数据的曲线图三种方式,对患者的饮食、运动及治疗方案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和调整。结果:通过实时血糖值及全面记录患者72h血糖参数,及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增加患者的依丛性,对于方案的调整更具有及时性和科学性,有利于减少妊娠不良事件的风险。本组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平稳,以3.3-7.8 mmol/L占绝大多数,占比为95.93%。未见3.3 mmol/L以下低血糖发生。血糖大于7.8 mmol/L相对较高的时间段发生在03∶00-07∶00及07∶00-10∶00,二者合计也不足2.60%。治疗前后无论是空腹血糖、餐后血糖,还是HbA_(1c),统计学(P值0.01)均有显著差异性。其他如产伤、剖宫产比较均无异常。新生儿在巨大儿、Apgar评分、出生体重、呼吸窘迫、低血糖的发生均无统计学意义。但两组共有10名巨大儿出生,发生率为13.70%(其中双胎1名)。结论:实时动态血糖监测能有效解决妊娠合并糖尿病患者治疗中血糖监测的盲点,指导医生更精准的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9.
1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