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19篇
  免费   326篇
  国内免费   289篇
耳鼻咽喉   21篇
儿科学   258篇
妇产科学   103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158篇
临床医学   840篇
内科学   409篇
皮肤病学   104篇
神经病学   58篇
特种医学   252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470篇
综合类   1735篇
预防医学   714篇
眼科学   43篇
药学   530篇
  13篇
中国医学   645篇
肿瘤学   150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151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13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02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292篇
  2013年   305篇
  2012年   330篇
  2011年   312篇
  2010年   325篇
  2009年   354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91篇
  2006年   366篇
  2005年   351篇
  2004年   341篇
  2003年   308篇
  2002年   256篇
  2001年   215篇
  2000年   180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94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41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6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超短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慢性肺心病CC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发作期CCP患者87例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O2显著升高(P<0.01),VEGF、ET-1、mPAP明显降低(P<0.01)。VEGF、ET-1与PaO2呈负相关(P<0.01)、与mPAP呈正相关(P<0.01)。结论:超短波可以通过降低肺动脉高压对CCP患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研究PMA对CD18mRNA表达的促进作用及机制。方法:选用PMA刺激下的U937细胞为实验模型,运用定量RT-PCR方法检测U937细胞CD18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PMA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地诱导U937细胞CD18mRNA表达的作用,这种作用能分别被PKC、NF-κB抑制剂所抑制,但不能被转录因子AP-1抑制剂所抑制。结论:PMA能激活细胞的PKC,进而通过其后的信号转导通路促进CD18mRNA的表达,转录因子NF-κB为PMA刺激下的U937细胞CD18基因转录所必需,而AP-1则相反。  相似文献   
83.
胰蛋白酶在网状纤维染色中的应用与探讨王云国,戴晓文(杭州解放军117医院病理科,杭州310013)网状纤维染色是病理检验的重要方法,显示组织中网状纤维均采用银浸染法,许多文献仅见一般操作步骤,而缺少阐述染色原理,这就限制了该项技术的发展.本文通过在银...  相似文献   
84.
目的: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与桥本氏甲状腺炎(HT)合并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指导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地区1 029例SLE患者中29例合并HT的临床和实验室特点。结果:1 029例SLE患者中,29例SLE伴发HT(2. 8%); SLE伴发HT时抗SSB和抗RNP抗体阳性率高,0R值分别为6. 43和2. 12;而贫血发生率低,抗SSA阳性率低,0R值分别为0. 73和0. 45。结论:①SLE合并HT占SLE患者的2. 8%,且发病年龄大于SLE单发;②SLE合并HT时血液系统受累减少,抗SSA抗体是二者伴发的保护性因素,而抗RNP和抗SSB抗体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5.
用阿霉素引起大鼠微小病变型肾病分别予以雷公藤片或强的松片治疗,采用形态结构的立体计量分析方法,观察肾小球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显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减少肾小球上皮细胞足突的平均直径和平均面积,增加单位长度及单位面积的足突数目。提示雷公藤和强的松均能明显促进阿霉素肾病的超微结构的恢复。  相似文献   
86.
探讨一种由结肠癌细胞表达的细胞外基质Reelin在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构建了99例结肠癌及其癌旁组织的组织芯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探测其表达强度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Duke's A,B,C,D分期与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无关,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与其淋巴结转移潜能相关,结肠癌细胞Reelin表达强度每增加一个单位,其转移进入淋巴结的能力将增加3.523倍.结肠癌细胞表达Reelin与其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Reelin可以作为结肠癌淋巴结转移预测的一个新指标.  相似文献   
87.
目的明确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等数据库建库至2021年11月1日颅脑肿瘤术VTE危险因素的队列研究或病例对照研究。由两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文献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4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合计样本量40 552例,发生VTE1 801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5岁、术前D-二聚体升高、肥胖、女性、术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处于依赖状态、术前呼吸机依赖、术前曾患脓毒血症、高级神经胶质瘤、手术时间>3.05 h、术后D-二聚体升高、术后下肢运动功能障碍、术后卧床不起、术后并发尿路感染为颅脑肿瘤术后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结论颅脑肿瘤术后VTE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建议构建颅脑肿瘤术后VTE风险预测模型,关注高风险人群,落实规范化静脉血栓风险评估,注重血栓评估过程管控。  相似文献   
88.
目的 研究人体测量指标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预测作用,探讨不同指标筛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切点值。方法 选取自2018年6月—2019年12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小儿内分泌门诊就诊的94例肥胖儿童为研究对象,进一步分为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测量身高(H)、体重(W)、腰围(WC)、臀围(HC)和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行肝脏B超的检查。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WHR)、腰高比(WHtR)、腹部体积指数(AVI)、脂质蓄积指数(LAP)和内脏脂肪指数(VAI)等指标。通过绘制人体测量指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人体测量指标与肥胖儿童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并比较各项人体测量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UC)确定切点值。结果 肥胖组BMI、WC、WHR、WHtR、AVI、LAP、VAI及TG均高于对照组(t=23.090、21.068、12.547、22.855、17.578、8.159、5.394、6.183,P<0.001)。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BMI、WC、AVI、LAP、VAI均高于肥胖不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组(t=2.180、2.389、2.362、3.643、2.839,P<0.05)。人体测量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按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 LAP、VAI、 WC、 AVI、 BMI。对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联合诊断指标进行筛查效能分析结果显示,LAP+AVI 曲线下面积为0.706(95%CI:0.595~0.817,P<0.001);AVI+VAI 曲线下面积为0.685(95%CI:0.570~0.800,P<0.01);BMI+WC 曲线下面积为0.652(95%CI:0.537~0.768,P<0.05)。联合指标的ROC曲线下面积从大到小为LAP+AVI、AVI+VAI、BMI+WC。结论 LAP联合AVI对儿童肥胖伴非酒精性脂肪肝具有较好的筛查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学龄前儿童不良身体姿态与生活习惯的相关性,为该群体不良身体姿态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Body - Style身体姿态评估测试仪(Model.S - 8.0)和《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调查问卷》对整群随机抽取的北京市4所幼儿园 406名学龄前儿童进行体态评估和生活习惯调查。使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龄前儿童体态测评得分为(21.98±3.01),不良体态检出率为75.86%,其中骨盆前倾、高低肩、O/X型腿检出率较高,占比分别为39.41%、46.80%、58.37%;不良体态检出率在性别(χ2 = 10.28)、年龄(χ2 = 16.57)、BMI(χ2 = 7.46)存在组别差异且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表现为女童(79.24%)高于男童(72.16%),3~<4岁组(73.02%) 4~<5岁组(75.00%) 5~6岁(79.86%)具有随年龄增长递增的特点,肥胖儿童(86.36%)不良体态检出率相对较高;体态发育与生活习惯具有相关性,“每天参加体育锻炼”(OR = 2.014,95%CI:1.712~2.426)、“视屏时间<2 h”(OR = 1.632,95%CI:1.266~1.527)、“睡眠时间≥6 h”(OR = 1.425,95%CI:1.266~1.624)、“基本每天都吃牛乳奶制品”(OR = 1.067,95%CI:0.906~1.146)对儿童体态发育具有积极影响。结论 学龄前儿童生活习惯对体态健康具有显著影响,通过改善体力活动、饮食习惯和睡眠时间,促进其体态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问题导向式学习(PBL)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为拓展青少年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性参考。方法 随机选取本地区某中学初一年级2个班102名中学生,分别设置对照组与干预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课堂讲授法,干预组采用PBL教学法。干预前后采用同一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仅在“艾滋病全称”等6项知识(χ2=6.029~9.434,P=0.004~0.028)的知晓率与“应将艾滋病病人进行隔离(χ2=17.275,P<0.001)”、“应对艾滋病病人关心同情(χ2=5.696,P=0.017)”2个条目的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有所提高;干预组在各项知识知晓率与态度正向率较干预前均有所提高(χ2=3.840~23.520,P均<0.001~0.05)。干预前,两组在知识知晓率及态度正向率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后,干预组在“艾滋病的全称”等9项知识的知晓率均高于对照组(χ2=4.943~10.183,P=0.026~0.001),仅在“对艾滋病病人具有恐惧感”的态度正向率高于对照组(χ2=11.330,P=0.001)。结论 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PBL教学法具有更好的教学效果,可以在传统课堂教授法的基础上结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