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1篇
内科学   62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4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单兆亮  王玉堂  裴建明  时向民 《心脏杂志》2003,15(3):223-225,229
目的 :在持续性心房颤动 (房颤 )山羊模型上 ,分析 类抗心律失常药 Cibenzoline使房颤转复为窦性心律时出现的电生理现象 ,探讨房颤转复的机制。方法 :给 7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左心耳、Bachmann氏束 ( BB)、右心耳及右心房游离壁缝合心外膜电极。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房颤持续 4周后 ,静脉滴注 Cibenzoline( 0 .1mg·kg-1· min-1 ) ,直至房颤终止。分析房颤转复前单极电图的形态特点、房颤周长 ( AFCL)的变化 ,并通过测量房颤周长的标准差 ( AFCLSD) ,分析心房激动均一性变化。结果 :在房颤转复前最后 2次心搏的平均 AFCL有跳跃性延长( P<0 .0 5 ) ,正常电位的百分率显著增加 ( P<0 .0 5 )。房颤转复前最后 1个 AFCLSD在除 BB外的心房各部位内明显缩小 ( P<0 .0 5 ) ,在整个心房内的变化不显著。结论 :在房颤转复前的最后 2次激动 ,房颤波激动的规律性明显增加 ,支持 类抗心律失常药通过延长心房可兴奋间期而起作用的学说  相似文献   
102.
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房颤动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升高。特发性心房颤动 (IAf)约占 2 .7%~11.4%,多为阵发性。心率变异性 (HRV)是研究自主神经功能变化的理想指标 ,可定量评价心脏自主神经功能。对于老年特发性阵发性心房颤动 (IPAf)患者HRV的研究报道较少 ,本研究观察老年IPAf患者HRV变化 ,评价HRV和IPAf发作的关系 ,进一步探讨自主神经系统在IPAf发作中的作用。1 资料与方法分两组 :IPAf组 :选自我院 2 0 0 1年 4月~ 2 0 0 2年 12月住院的老年IPAf患者 2 4例 ,男性 16例 ,女性 8例 ,年龄 6 6~ 82(72 .9± …  相似文献   
103.
目的:分析呈左束支传导阻滞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心电图特点,探讨其与右室流出道室性早搏的鉴别要点。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2年在我院行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的室性早搏22例,平均年龄34岁,男13例,女9例,患者室性早搏时胸前导联心电图均呈现左束支传导阻滞,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结果:17例在右室流出道消融获得成功,未成功5例在左室流出道消融成功。与右室流出道室早相比,左室流出道室早胸前导联R波移行早(V_3 vs V_5;P<0.05),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0.26±0.04mv vs 0.12±0.08mv;P<0.05),电轴右偏更加明显(92°±4°vs80°±7°;P<0.05)。结论:对呈左束支传导阻滞且Ⅱ、Ⅲ、avF导联QRS主波向上的室早患者,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V_1,V_2导联r波幅度较高,电轴明显右偏,支持左室流出道起源。  相似文献   
104.
射频消融的延迟效应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射频消融延迟效应对手术效果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 1998~ 2 0 0 2年住院的室上速 4例 ,年龄 15~ 4 5岁 ,男女各 2例 ,其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 2例 ,右侧显性预激 (B- WPW) 2例 ,射频消融均未成功 ,在消融过程中 2例 B- WPW出现短暂旁路前传消失 ,2例 AVNRT出现短暂快速交界性心律及一过性 度房室传导阻滞。结果 :2例 B- WPW术后 1个月复查心电图预激消失 ,2例 AVNRT分别于术后 3d和 1周出现持续 度房室传导阻滞和 度 型房室传导阻滞 ,经激素治疗后房室传导均恢复正常。所有患者术后均未再发作室上速。结论 :射频消融术后组织及电学损伤范围可进一步加大从而产生延迟现象 ,它可对患者有益也可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射频消融时要密切注意可能产生延迟反应的电生理现象。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检测猪肺静脉肌袖的PGP9.5(protein gene pmduct9.5)抗原表达和组织学特点,初步探讨肺静脉源性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家猪11只,取其肺静脉,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切片行HE染色及S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1)HE染色显示,4个左上肺静脉的肌袖组织中观察到染色浅淡的单个苍白样细胞,2个肺静脉内膜下层见条索状聚集分布的苍白样细胞群;(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6个左上肺静脉、2个右上肺静脉的肌袖组织中存在PGP9.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的细胞和神经纤维。结论 通过HE染色方法,观察到肺静脉肌袖组织中存在与窦房结P细胞形态相似的苍白样细胞,以及与心室内膜下束支形态相似的苍白样细胞群。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证明这些细胞与心脏传导系统有相同的PGP9.5抗原表达。  相似文献   
106.
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利用慢性间断快速刺激左心房的方法,建立山羊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模型。方法:在10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缝合电极条,在左上肺静脉根部缝合1对电极。将左房的1对电极在体外连接自制刺激器,定期停止刺激,分析电生理指标,直至房颤自发维持超过24 h。超声心动图测量基础状态和房颤持续后心房面积等指标。结果:10只山羊中8只完成研究,在9±5(616)d内诱发出持续超过24 h的房颤。随刺激时间延长,房颤波周长逐渐缩短,肺静脉的房颤波周长短于左心房;房颤持续后心房面积明显扩大。结论:利用自行研制的房颤刺激器间断刺激山羊左心房外膜,可在13周内诱发出自发维持超过24 h的持续性房颤。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左旋卡尼汀(L-carn itine,L-CN)对犬心房颤动(房颤)所引发心房急性电重构的预防作用。方法12只犬随机分为L-CN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以800次/m in的频率快速起搏右心房1 s以诱发短阵房颤,在恢复窦性心律即刻重复发放刺激以维持房颤2 h。观察各组房颤前后不同时间段的右心房有效不应期(AERP)、AERP的频率适应性及右心房内传导速度(CV)的变化。结果房颤后盐水组AERP显著缩短(P<0.05),L-CN组房颤前后AERP无显著缩短;盐水组的AERP的频率适应性显著下降(P<0.05),L-CN组该指标无显著变化;房颤前后两组间右心房内CV无明显改变。结论L-CN能够有效防止房颤诱发的心房急性电重构。  相似文献   
108.
<正>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6岁,主因持续性胸背部剧痛2 d,于2003年5月28日入院。患者缘于入院前2d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胸背部疼痛,为持续性剧烈闷痛,伴出汗。无头痛、恶心、呕吐,不伴晕厥、抽搐及肢体活动障碍。遂就诊于当地医院,给予哌替啶50 mg肌肉注射等治疗后疼痛无明显缓解,为进一  相似文献   
109.
持续性心房颤动山羊模型的心房单极电极标测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持续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山羊模型上 ,研究心房不同部位房颤周长 (AFCL)及单极心外膜电图的差异 ,并利用激动标测图分析房颤时的蝉联现象。将 83个电极分别缝合于 7只山羊的左心房游离壁、左心耳、Bachmann束 (BB)、右心耳游离壁的心外膜。利用自动房颤刺激器维持房颤 ,待房颤持续 4周后 ,取 16s的心外膜电图作分析。利用单极电图标记局部激动时间 ,并根据单极电图的形态特点将其标记为正常电位 (单电位和短的双电位 )及异常电位 (长的双电位、三电位及碎裂电位 )。根据左心房局部激动时间重建等电位激动标测图 ,如超过 7次连续心房搏动经过相同路径 ,则定义为蝉联片段。在左心房、左心耳、BB、右心耳及右心房的AFCL分别为 94 .9± 4 .6 ,95 .7±4 .4 ,10 5 .7± 6 .5 (与其他部位比较 ,P <0 .0 5 ) ,99.2± 8.0及 98.5± 6 .3ms ;异常电位的百分比分别为 2 0 .9%± 6 .3% ,2 7.8%± 11.8% ,5 7.4 %± 7.8% (与其他部位比较 ,P <0 .0 1) ,18.6 %± 9.7%和 19.4 %± 3.9%。在所记录的 16s房颤过程中 ,左心房共有 70 5次心搏 ,其中 6 8次 (9.6 % )属于蝉联片段。结论 :在山羊持续房颤模型 ,BB的AFCL最长 ,异常电位的发生率最高 ,提示BB在房颤的维持上起重要作用。蝉联现象的存在表明房颤时心房激动并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