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4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应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技巧及临床疗效.方法 徐州医学院附属连云港医院神经外科自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对收治入院的11例颈段髓内肿瘤施行显微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诊断、肿瘤切除情况以及术前术后神经功能改变.结果 本组患者肿瘤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3例;术后临床神经功能改善7例,保留术前神经功能3例,术后神经功能加重1例;术后无死亡病例.结论 正确的手术方法和熟练的显微手术技巧是提高颈段髓内肿瘤的手术疗效的基础,采用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肿瘤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在成人椎管内肿瘤切除术中棘突椎板切开复位术式特点、应用效果及术后椎管稳定性价值。方法经后正中入路行椎管内肿瘤切除18例,术中分开椎旁肌,将相应病变节段包括棘突椎板整体切割取下。切除肿瘤后,将取下的棘突椎板整体原位回植,钛片-钛钉固定。结果18例病人肿瘤全切17例,全切率94.4%。所有病例术野显露满意,脊髓或神经根损伤均未加重,术后7~10 d摄X线片观察,棘突椎板恢复原位连续性,无1例移位。随访1~3年,复查MRI、X线片,回植的组织均无移位,全部骨性愈合。结论该术式能够显露充分,重建椎管结构,保持脊柱稳定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目的:观察辛伐他仃对单肾切除糖尿病老龄鼠血生化指标、波形蛋白表达,探讨新伐他仃的肾脏保护作用。方法:32只15月龄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肾切对照,糖尿病组,新伐他仃组。给予相应治疗后12周测定大鼠生化指标,对肾组织HE、PASM染色,镜下观察组织,免疫组化检测波形蛋白表达。结果:糖尿病组生化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肾小球系膜增厚,足突融合,基底膜增厚﹙P<0.05﹚;肾小管扩张,上皮细胞水肿,损伤指数显著升高﹙P<0.05﹚;治疗组尿素氮、肌酐等较糖尿病组显著下降﹙P<0.01);治疗组甘油三酯、胆固醇与糖尿病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组与糖尿病组相比波形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结论:治疗后肾脏病理改善,免疫组化发现新伐他仃减少波形蛋白异常表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总结1例老年小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伴卒中病例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老年小脑PA伴卒中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枕下后正中入路开颅,显微外科手术全切除肿瘤并清除出血。结果术后病理证实为PA。术后MRI示:肿瘤全切除。术后3个月随访:病人恢复好,未见复发迹象,继续随访观察。结论老年小脑PA伴卒中病例非常罕见,头颅MRI是其主要检查方法,利用显微神经外科技术全切除肿瘤并清除出血可获得较好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观察软脂酸对美吡哒刺激的鼠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以0、0.25、0.5、1.0mmol/L软脂酸原代培养SD大鼠胰岛细胞,在24、72、120小时测定上清胰岛素、细胞内胰岛素、甘油三酯含量。结果:不含软脂酸组上清中胰岛素、细胞内胰岛素、甘油三酯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余各浓度组及各时间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体外软脂酸抑制美吡哒刺激的鼠胰岛β细胞功能;脂毒性可能是磺脲类药物作用失效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6.
施辉  江伟  周辉  孙维晔  马逵  陈覃 《现代肿瘤医学》2006,14(11):1369-1371
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von Hippel-Lindau病(VHLd)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996年6月~2005年6月间收治的7例VHLd患者进行CT、MRI、检查和手术治疗,并进行家系调查。结果:7例患者均病理证实为血管网织细胞瘤,同时合并有视网膜血管瘤、肾囊肿等。4例患者有明确家族史。显微手术全切除6例,痊愈出院;次全切除1例,术后1月死亡。结论:MRI增强扫描对中枢神经系统VHLd的检查极其敏感,手术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手段,术后应长期随访,并防止遗漏颅外病变。  相似文献   
107.
薛佳  施辉 《现代医学》2008,36(3):149-153
目的 从对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影响的角度探讨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氟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并进行分组,检测一般指标及生化指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法分别在蛋白及mRNA水平检测肾组织ICAM-1的表达,光镜及电镜下观察肾组织病理学改变,并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氟伐他汀组在肾肥大指数、24 h尿蛋白定量、生化指标、肾组织ICAM-1表达以及病理改变上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 ICAM-1可能参与了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氟伐他汀可降低糖尿病大鼠肾脏ICAM-1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8.
王德琴  施辉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648-3650
目的:探讨氯沙坦与前列地尔联合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基础上,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氯沙坦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给予氯沙坦及前列地尔联合治疗,氯沙坦组给予氯沙坦单独治疗.在治疗前、后检测肾功能各项指标和血压的变化.结果:联合治疗组和氯沙坦治疗组经治疗后24 h尿蛋白、尿β2-微球蛋白和血压均有显著性降低(P<0.05),联合治疗组优于氯沙坦治疗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氯沙坦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有相互协同的作用,疗效优于氯沙坦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对单肾切除糖尿病大鼠肾脏中BAX基因mRNA的拷贝数进行精确定量,以探讨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方法:以SYBRGreenI作为定量检测中荧光染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单肾切除糖尿病模型组和单肾切除对照组大鼠肾脏中BAX基因的转录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糖尿病模型组中BAX转录拷贝数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糖尿病大鼠肾脏中存在BAX基因的转录异常,细胞凋亡亢进可能参与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10.
该文就医疗安全管理制度有效性评价的必要性、体系框架建立、评价指标制定原则和评价内涵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思考,提出从必要性、合理性、导向性和明朗性等方面来评价医学安全管理制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