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88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95篇
预防医学   40篇
药学   43篇
中国医学   1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61.
目的:探讨具有益气养阴活血作用的丹蛭降糖胶囊对模型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PDGF-B)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影响。方法:取大鼠55只,分为5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先给予高脂饲料喂养4周,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35 mg/kg,造模成功后的SD大鼠随机分为4组:丹蛭降糖胶囊高剂量组(DJC高)、丹蛭降糖胶囊低剂量组(DTC低)、吡格列酮组、模型组。除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外,药物组连续灌胃8周,取血测定血糖和PDGF-B(血小板衍生因子)和ICAM-1(细胞黏附分子)(酶联免疫吸附法)。结果:模型组血清中PDGF-B、ICAM-1明显升高,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予丹蛭降糖胶囊治疗后,两指标明显下降(P0.05,P0.01),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单用丹蛭降糖胶囊血糖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丹蛭降糖胶囊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丹蛭降糖胶囊可显著降低糖尿病大鼠PDGF-B和ICAM-1的高表达,降低血糖,改善模型大鼠精神萎靡、毛发稀疏无光、活动减少的状态。  相似文献   
62.
63.
糖尿病肾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发病率也成逐渐上升趋势。中医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理论思路和临床用药经验,可改善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症状,延缓其发病进展,有独特优势。现将众医家对糖尿病肾病的见解作如下综述。病名的认识中医将糖尿病肾病归属于消渴、脾瘅、肾消、尿浊、癃闭、关格、水肿等范畴。吕仁和教授结合现代医学有关知识,指出糖尿病肾病病位在肾脏,从尿量增多、  相似文献   
64.
目的:评价富铬松花粉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治疗组3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富铬松花粉,治疗随访12周。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素、C-肽、体重及肝、肾功能等有效性和安全性指标,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事件。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2组治疗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下降,且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②2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降低更显著(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空腹及餐后2hC-肽水平升高,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1或P0.05)。④治疗中治疗组和对照组均未发生确切证据的低血糖事件,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2.86%和30.0%,2组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富铬松花粉联合二甲双胍有良好的协同效应,能平稳、持久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作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用药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5.
目的:使用颈动脉超声评价丹蛭降糖胶囊联合生活方式干预2型糖尿病患者服药前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面积的改变,并评价丹蛭降糖胶囊对肝脏及肾脏的安全作用。方法:应用安徽省中医院彩色超声多普勒仪,检查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选取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对照组22例。在颈动脉部位,测量其斑块最大面积及颈动脉IMT取平均值。2组患者于干预前后检查相应生化指标并评估其临床意义。治疗组患者给予丹蛭降糖胶囊2粒/次,3次/d口服,共1年,并根据人体能量需求计算饮食量,同时鼓励患者1w内3-4次散步(不少于40min)和2次八段锦锻炼(30min)。干预期间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时告知及评估,出现严重肝肾功能失调的情况时及时停药。结果:在药物治疗时间内患者均未出现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治疗组患者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干预半年后明显减小(P〈0.05);干预1年后颈动脉斑块面积及IMT较用药前有明显差异(P〈0.01)。干预前后相关血脂及血糖情况均有所明显好转(P〈0.05或P〈0.01),肝肾功能等生化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丹蛭降糖胶囊药物及饮食运动治疗,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脂情况,从而进一步达到稳定与消退斑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6.
方朝晖  谌曦  鲍道林  徐意  章小平 《中成药》2002,24(3):235-237
糖尿病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疾病之一,近年研究认为其与糖代谢紊乱及自由基代谢损伤等因素密切相关[1],国内对糖尿病性白内障动物眼组织中自由基代谢指标的系列报道较少,我们用D-半乳糖建立实验大鼠糖代谢紊乱所致的白内障模型,研究纯中药制剂参丹健胰丸抗氧化清除自由基,预防糖尿病性白内障的作用机理,为开展眼组织氧自由基损伤的实验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7.
本文结果显示:采用中药清热,化谈,降气配合氧氟沙星治疗老年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47例,显效25例,总有效率达87.3%。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的下呼吸道感染,其细菌转阴率为70.83%,患者肺功能明显改善,红细胞C3b受体活性及红细胞免疫复合物含量均有明显改善,对影响自由基代谢的红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脂也有较好的作用,且具有起效快,疗程短,疗效好,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8.
<正>糖尿病属中医消渴病范畴,历代医学有从"三消"辨证,有从脏腑辨证,有从气血阴阳辨证,有从痰湿瘀毒辨证,还有分期辨证,各具特色。近年来从脾胰论治者越来越多,尤以"脾虚致消"的观点,被众多医家所接纳。本文参阅了古代、现代中医典籍,收集了大量文献资料,探讨从脾胰论治糖尿病的病  相似文献   
69.
[目的]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以医院为引导,社区为主体的脾瘅(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防治方案。[方法]立足于中医药防治脾瘅(糖尿病前期)临床研究结果及行业标准,经同行专家多次讨论,再修订,达成共识。[结果]36.20%糖尿病高危人群因饮食失节发生脾瘅(糖尿病前期),病位在脾胃占43.60%,中医综合防治方案干预脾瘅(糖尿病前期)1a,42.15%血糖恢复为正常水平。[结论]制定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可复制的、易推广的糖尿病前期中医综合"三早"防治体系。  相似文献   
70.
基于数据挖掘的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用药规律,为临床医师诊治糖尿病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为检索源,制定检索式,采集糖尿病中医治疗相关文献,按照统一标准处理后录入"糖尿病文献检索与统计分析系统",采用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进行整合分析。结果:研究共纳入处方112个,常用药物126味,使用频率靠前中药分别为生地黄、当归、黄芪、熟地黄、葛根、茯苓、丹参、麦冬、丹皮、川芎等;而关联规则分析揭示了中医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组合,包括当归配黄芪、生地黄配葛根等。结论:应用数据挖掘方法系统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药物组成,可以发现组方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