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41篇
耳鼻咽喉   8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35篇
皮肤病学   6篇
神经病学   1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6篇
综合类   164篇
预防医学   31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96篇
中国医学   91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41.
微渗析技术在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丁平田  徐晖  郑俊民 《药学学报》2002,37(4):316-320
1 前言微渗析 (microdialysis)是一种在体取样技术 (invivosamplingtechnique) ,是在线渗析技术的一个分支。最早由美国和瑞典的研究人员首先提出了这一概念[1] 。他们的构思是在动物组织内植入一个“人工毛细血管” ,用生理溶液 (灌注液 ,perfusate)对其进行灌注 ,组织细胞间液中的分子则可以通过管壁进入渗析液 (dialysate) ,然后通过对渗析液中的物质进行分析来反映组织液中物质组成。这一技术自 80年代初逐步发展成熟起来 ,首先成为实验精神药理学和神经生理学的一个有力的实验…  相似文献   
42.
复乳法制备胰岛素PLGA纳米粒影响包封率因素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Poloxamer188为乳化剂,乙酸乙酯为有机溶剂,采用复乳法制备了胰岛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考察了乳化剂和PLGA的浓度。内水相中胰岛素的浓度为pH,溶剂挥发方法和内水相中加入聚乙烯醇(PVA)等实验各因素对胰岛素PLGA纳米粒包封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浓度较高,PLGA的浓度较小,内水相的pH接近胰岛素的pI(5.3),胰岛素的浓度较低,缩短有机溶剂挥发时间及内水相中加入PVA有利于提高胰岛素的包封率,经实验条件优化后制备的胰岛素PLGA纳米纳平均粒径为149.6nm,多分散性系数小于0.1,包封率提高到42.8%。  相似文献   
43.
85例晚期血吸虫病患门静脉系统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吸虫性肝纤维化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门静脉的压力升高,门静脉内径与流速都会发生变化.笔者对2010年以来在我院住院的85例检查彩超的晚期血吸虫病人(以下简称“晚血”)病人和47例非晚期血吸虫病人进行了门静脉血流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4.
腹水是晚期卵巢癌患者常见的并发症,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较差。自1995年5月至1998年4月,DDP腹腔化疗及硫代硫酸钠静脉滴注治疗癌性腹水18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18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6岁(29~70岁),全部患者均有病理或细胞学诊断。并经B超确定均有中等量以上的腹腔积液。原发卵巢癌15例,复发卵巢癌3例(其中5例曾接受过腹腔化疗无效患者),Karnofsky评分均在50分以上。治疗前1天静脉滴注5%葡萄糖1000ml,治疗当日,尽量放尽腹水,将120~150mg/m2DDP溶于…  相似文献   
45.
应用超选择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治疗Ⅲ期卵巢癌20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采用经股动脉穿刺超选择髂内动脉插管化疗Ⅲ期卵巢癌20例,共78例次,其中上皮性卵巢癌14例,恶性生殖细胞癌6例。平均年龄45岁(29~61岁)。本组术前口服潘生丁25mg,肌注安定10mg,口服枢复宁8mg,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采用Seldinger改良法经股动脉穿刺,进行对侧及同侧髂内动脉插管,经前干插入肿瘤供血动脉(多为子宫动脉)。加压注入化疗药,患侧注入总量2/3,对…  相似文献   
46.
徐晖  许丽华  徐卫平 《浙江医学》2007,29(5):511-512
良好的镇痛效果是维持麻醉深度的重要因素。目前单纯全麻中维持术中镇痛的药物主要有芬太尼及瑞芬太尼,现对瑞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脊柱外科手术麻醉中的效果作一比较。  相似文献   
47.
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等离子髓核成形术对78例临床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97个椎间盘(L3/4 13个、L4/5 65个、L5/S1 19个),在X线监视下行经皮穿刺,对髓核进行汽化、减压。采用Williams疗效评定标准对术后疗效进行观察分析,并对比手术前后患者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20个月(14~36个月)。疗效评估结果为优13例(17%),良48例(62%),可15例(19%),差2例(3%),优良率为79%。VAS疼痛评分,术前7.0~9.2分,平均(8.2±0.5)分;术后3 d 0.0~7.3分,平均(3.5±0.8)分;术后12个月1.0~8.5分,平均(4.2±1.0)分。术后3 d及术后12个月疼痛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无一例出现脊髓、神经及大血管损伤或术后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经皮等离子髓核成形术能有效地缓解轻中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损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8.
肝豆状核变性致上消化道出血1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临床资料 患者 ,男 ,38岁。因腹胀、乏力、反复呕血黑便 9个月于 2 0 0 1年 12月 10日入院。 9个月前 ,患者感觉腹胀、纳差、乏力、间断呕血黑便。 2周来腹胀加重 ,自感胸闷气促。既往史于 8年前出现肢体震颤 ,走路不稳。在西安某医院诊断为“肝豆状核变性” ,口服青霉胺后症状减轻至消失。家族中无此类患者。入院时查体 :贫血貌 ,消瘦 ,行走步态不稳 ,头颈不自主地抖动 ,定向力障碍 ,颈前 2枚蜘蛛痣 ,无肝掌。角膜与巩膜交界处可见绿褐色色素环 (k F环 ) ,胸腹壁无静脉曲张。心肺无异常 ,腹部饱满 ,肝肋下未及 ,脾肋下 5cm ,质中等…  相似文献   
49.
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的原因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再手术原因及治疗策略。方法:通过对29例腰椎间盘突出症初次手术未能缓解症状而再次手术的原因进行分析,并行再次手术治疗,随访1~5年,平均34个月,优良率为86.2%。结果:初次手术效果不佳的原因为:定位错误、髓核残留过多、多间隙突出、神经根通道减压不彻底、瘢痕压迫等。结论:术前仔细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术中认真操作、减压彻底,术后合理的功能锻炼是避免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0.
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腹壁与会阴手术切口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42例腹壁切口内异症及18例会阴切口内异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切除术,部分患者术前辅以药物治疗,术后5例复发。结论 手术切口内异症可根据病史、典型临床表现与妇科检查作出诊断。手术是治疗的首选方法。对病灶范围大且深的病例,手术时机应慎重选择,术中及术后的正确处理有利于伤口的愈合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