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8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9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80篇
内科学   184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80篇
综合类   351篇
预防医学   145篇
药学   161篇
  4篇
中国医学   82篇
肿瘤学   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71.
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现场应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抗生育灭鼠饵剂在现场大面积应用时,对持续降低鼠密度,控制流行性出血热流行的效果。方法选择奉贤地区流行性出血热发病的重点镇,在室内、室外、农田、集镇的绿化地带、下水道等场所,采用6次间隔等量补饵法,投放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后,检查鼠对该饵剂消耗水平,并在饵剂投放第1、3、4、6、9个月后测定鼠密度。分类后剖检成年鼠的生育能力。结果现场36 d内鼠类对不育饵剂仍有较好的适口性。室内、室外、野外拖食率分别为24.06%、23.60%、28.21%。9个月后平均鼠密度与灭前比较下降73.58%,与对照(采用抗凝血杀鼠剂灭鼠)区比较下降68.18%。两区灭前灭后鼠种构成无变化。试验区剖检各类鼠18只,其中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雄性鼠和幼年鼠各为1只,没有发现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鼠;而对照区剖检各类鼠35只,具有繁殖能力的成年雄性鼠13只,幼年鼠9只,具有繁殖能力的雌鼠6只。结论现场应用研究证明,贝奥雄性不育灭鼠饵剂具有良好的适口性,不污染环境,对人畜安全。在鼠密度较高的场所,尤其在流行性出血热重点发病地区应用,以常规抗凝血杀鼠剂灭鼠作对照比较,在有效控制种群数量及鼠传疾病上均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2.
急性鼠药中毒是临床急诊中致死率,致残率最高的疾病之一。鼠药中以"毒鼠强"应用最广,毒性最强。因自服,误服,环境污染,人为投毒等中毒事件频繁发生。因此,广大医务人员必须认识该疾病的严重性和紧迫性,是抢救成败的关键。1毒鼠强的理化性质及其毒性[1]毒鼠强(tetram ine,TEM),化学名称为四次甲基二砜四胺,学名2,6-二硫-1,3,5,7-四氮三环-[3,3,1,1,3,7]葵烷-2,2,6,6-四氧化物,商品名:特效灭鼠药,鼠没命,424,闻到死,神猫灵,好猫神王,一扫光,四杀鼠药,气死猫,诱鼠穿心丸,速杀神等近三十种。分子式:C4H8N4O4S2,分子量:M=240·3,熔点250℃~24…  相似文献   
73.
目的探讨载脂蛋白E(ApoE)基因多态性与血管性痴呆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技术分析17例血管性痴呆(VaD)患者及22例非血管性痴呆患者的ApoE基因型。结果VD组ε4基因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ε频率降低(P<0.05),并且4ε与血清TC、LDC-C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ε4基因可能是VD的危险因子,其机制可能与大脑血管性损害及变性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74.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21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在治疗百草枯中毒方面的作用和疗效.方法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法治疗并观察疗效,联合治疗2~7次.结果 21例中死亡15例,死亡率为71.43%,副作用主要是灌流后血小板一过性减少,所有病例均未见新鲜出血.结论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百草枯中毒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5.
铁皮枫斗晶对实验性胃阴虚证的药效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铁皮枫斗晶的主要成分是铁皮石斛(加工品称铁皮枫斗)和西洋参.据中医典籍记载,石斛具有滋阴、养胃、生津作用,西洋参也具有滋阴生津作用[1].石斛煎剂能促进胃液分泌,帮助消化[2].石斛浸膏对豚鼠离体肠管有兴奋作用,可使收缩幅度增加;现代药理实验发现石斛还具有弱的镇痛作用[3].本文观察铁皮枫斗晶对大鼠胃液分泌、对小鼠小肠推进运动与排粪情况及小鼠ip 6%醋酸引起的扭体反应次数的影响,进行该药的药效学研究,为该药在临床应用于胃阴虚证提供药理学依据.  相似文献   
76.
目的:观察异长春花碱(NVB)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学或细胞学证实的35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VB25mg/m^2dl、8,DDP30mg/m^2d∽3,21天为1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结果:全组35例中CR1例,PR14例、NC8例、PD2例。总有效率为42.8%,初治病例有效率47.6%,复治病例有效率为35.7%。主要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和恶心、呕吐常见。结论:异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较高疗效,毒性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腮腺放射性核素检查在干燥综合征(ss)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扫描仪.对39例原发性ss患者、28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了唾液腺核素检查,计算腮腺时间-放射性曲线的有关功能参数。结果3组间时间-放射性曲线形态异常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06,P〈0.01),原发性ss组发生率最高,为92、31(36/39)。原发性ss组和RA继发ss组的部分曲线参数:摄取比UR1-3、最大摄取量Umax、达峰时间Wpeak及半排时间T1/2和正常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发生龋齿的患者中,时间-放射性曲线形态异常发生率、T1/2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无龋齿组(P〈0.05),Umax明显低于无龋齿组间(P〈0.05)。类风湿因子(RF)与UR1-3,间呈负相关(r=-0.47,P=〈0.05)。结论唾液腺核素检查在原发性SS、RA继发ss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注意曲线形态、Tpeak和T1/2的异常。  相似文献   
78.
骨盆骨折因其解剖结构复杂而呈多样性,且骨折常为粉碎性,X线片检查比较局限^[1],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直观、立体、多方位显示骨折特征。我院自2005年5月-2008年8月诊治骨盆骨折患者56例,均进行了普通X线检查和螺旋CT三维重建,现分析并探讨其在骨盆骨折诊断与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79.
综合性中医院临床用血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综合性中医院临床用血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血提供依据和经验。方法统计分析临床用血资料,包括用血人次,各年龄段、各血型、患者不同Hb浓度、各病种等与用血量的关系。结果用血总量为19556U,总用血人次为5339;A,B,O,AB型用血分别为5129U(26.2),5354U(27.4),7819U(40.0),1254U(6.4);18岁以下用血量和人次分别为960U(4.9)和254人次(4.8),19~40岁为3696U(18.9)和848人次(15.9),41~60岁为5083U(26.0)和1438人次(26.9),60岁以上为9817U(50.2)和2799人次(52.4);60g/L以下用血量和人次分别为2288U(29.6)和679(26.1),61~100g/L分别为3530U(45.7)和1203人次(46.3),101g/L以上分别为1907U(24.7)和718人次(27.6);红细胞用量最多的为股骨骨折患者,血浆用量最多为肺癌患者,血小板主要用于血液病患者。结论临床用血调查分析,便于总结经验,预测用血趋势,合理配置成分血,同时中医用血特色显著,跟西医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80.
231名噪声作业工人听力测试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听力的影响。方法对231名冲压车间工人进行纯音电测听检查,将听力损失及其与工龄的关系分别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听力损失共计191人,占受检人数的82.7%;听力损伤50人(占受检人数的21.6%),其中轻度听损44人,中度听损4人,重度听损及噪声聋各1人。4KHz高频听阈听力损失人数最多。听力损失随工龄增加而升高,不同工龄组间听力损失比较有统计学意义(Х^2=23.04,P〈0.01)。结论生产性噪声对作业工人高频听阈听力有影响,并随噪声作业工龄增加,听力损失危险率也明显增加。建议加强个人防护,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控制职业性噪声聋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