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8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 建立大鼠海马胶质细胞培养牵张损伤模型.方法 提取出生时间24h到48h的SD大鼠海马组织行星形胶质细胞培养,采用CIC Ⅱ型细胞损伤装置、根据Ellis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海马胶质细胞体外牵张损伤模型,损伤程度分轻、中、重三级.对照组不予损伤.分别在2h和24h检测细胞乳酸脱氧酶释放量,并通过碘化丙啶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损伤情况.结果 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氧酶释放量随着损伤程度加重而增高.PrI红染细胞数随着牵张损伤的程度增高而增加.结论 本实验建立的牵张损伤模型使用方便,可重复性好,适于进行神经细胞机械件体外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pp65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级别和预后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MV pp65蛋白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蛋白表达情况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在89例脑胶质瘤组织中,60例(67.4%)在细胞核和(或)细胞质中出现HCMV pp65蛋白阳性表达,其中18例(56.3%)为Ⅱ级星形细胞瘤、20例(64.5%)为Ⅲ级星形细胞瘤以及22例(84.6%)为胶质母细胞瘤。在10例对照脑组织标本中没有发现HCMV pp65蛋白阳性表达。我们同时发现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组织中HCMV pp65蛋白表达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HCMV pp65蛋白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无相关性。结论:HCMV pp65蛋白在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为理解胶质瘤的形成和进展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反复感染的病原菌与耐药性,以寻找最敏感的抗菌药物对症治疗,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月130例脑室-腹腔分流术反复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进行病原菌与耐药性分析。结果分离出病原菌15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34.19%,革兰阳性菌占52.26%,真菌占13.55%;革兰阳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有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均为0,在革兰阴性菌中耐药性较低的抗菌药物为替考拉宁、万古霉素,也均为0;经过对症治疗后治愈103例,治愈率79.23%,17例放弃治疗,10例死亡,病死率7.69%。结论脑室-腹腔分流术反复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常见病原菌,选择敏感抗菌药物联合手术等治疗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分析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疗效,探讨临床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住院患者人工气道患者148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研究组采用持续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对照组采用持续微量泵滴注气道湿化。观察比较两组气道湿化效果及对肺部感染情况的影响。结果研究组湿化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刺激性咳嗽、气道内痰痂形成、气道黏膜出血、痰培养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同对照组相比,气道开通前3 d,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5天、第7天、第14天,研究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采用小剂量氧气持续雾化湿化,可明显降低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为人工气道患者肺部感染的临床预防应用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为揭示HCMV感染在胶质瘤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HCMV立刻早期蛋白1-72(IE1-72)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的表达情况,并分析IE1-72蛋白表达情况和患者预后关系。结果在89例脑胶质瘤组织中,76. 4%细胞核和(或)细胞质中出现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其中75. 0%II级星形细胞瘤、70. 9%III级星形细胞瘤以及84. 6%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出现阳性表达,而在10例对照脑组织标本中没有发现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我们同时发现在不同级别脑胶质瘤中HCMV IE1-72蛋白表达差异性没有统计学意义,HCMV IE1-72蛋白表达水平与胶质瘤患者的PFS无相关性。结论HCMV IE1-72蛋白在脑胶质瘤中高表达,HCMV感染与胶质瘤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根据个体化原则,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不同手术入路夹闭前循环动脉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 46例共48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通过术前评估,选取三种手术入路: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眶上外侧入路。结果 27例采用筋膜下分离翼点入路,15例骨膜下分离翼点入路,4例眶上外侧入路。手术夹闭48个,使用动脉瘤夹54个。术后出现肢体瘫痪1例,术后再出血1例,颅内感染1例,面神经颞支损伤1例,皮下积液2例。出院时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术后恢复良好(GOS 4~5分)44例(95.6%),一般(GOS 3分)1例(2.2%),死亡(GOS 1分)1例(2.2%)。结论个体化手术入路夹闭颅内前循环动脉瘤,临床安全、可行,并且显著降低面神经损伤、颞肌萎缩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的57例面肌痉挛病人的临床资料。术前常规行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检查排除继发性病因并初步确定造成面肌痉挛的责任血管。术中确认责任血管,以Teflon棉分隔。同时术中实时行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观察MD-OC反应。结果本组术中均能见到血管压迫面神经出脑干区,且均为动脉压迫,其中小脑前下动脉(AICA)31例(54.4%),小脑后下动脉(PICA)14例(24.6%),椎动脉(VA)3例(5.3%),复合型压迫9例(15.8%)。至手术结束时有49例MD-OC反应消失,经随访42例临床痊愈,6例症状减轻,1例复发;另有8例手术结束时MD-OC反应仍未消失,经随访3例临床痊愈,5例无效或复发。结论显微血管减压术是严重面肌痉挛的首选治疗方式,完善的术前评估和熟练的手术技巧可以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术中面肌诱发肌电图监测有助于判断手术预后并显著提高减压手术的长期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