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8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20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6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7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的疗效。方法:以50例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超短波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以中医治疗。结果:实验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2.
目的观察两种不同的人工激活剂对行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CSI)后未受精卵母细胞的激活作用及效果。方法收集ICSI后24h未受精的人类成熟卵母细胞,分别采用乙醇和离子霉素进行激活处理。16~18h后观察第二极体排出及原核形成情况。激活后正常受精的胚胎继续培养3~5d。统计两组的激活率、原核形成情况、卵裂率及后期胚胎发育情况。结果乙醇处理组的激活率为65.6%(21/32),离子霉素处理组的激活率为83.7%(36/43),离子霉素处理组的激活率显著高于乙醇处理组(P〈0.05);乙醇激活处理后共有10个卵母细胞表现为2PN+2PB,占被激活卵母细胞的47.6%(10/21),离子霉素激活处理后有24个卵母细胞表现为2PN+2PB,占被激活卵母细胞的66.7%(24/36),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醇激活组卵母细胞有4个发育到2~4细胞,2个发育到5~8细胞,1个发育到8细胞以上阶段,获1枚桑葚胚;离子霉素激活组卵母细胞有9个发育到2~4细胞,5个发育到5~8细胞,3个发育到8细胞以上阶段,最终获得2枚囊胚和1枚桑葚胚。结论两种激活剂均能激活ICSI后24h未受精的人类成熟卵母细胞恢复受精,并继续发育成胚胎;离子霉素比乙醇更适宜对ICSI后未受精卵母细胞的激活。  相似文献   
73.
影响药物流产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慧 《中国校医》2008,22(3):330-330
行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因安全、方便、痛苦小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与人工流产相比较仍存在有完全流产率低,不全流产,继续妊娠等现象,为探讨影响药物流产效果的因素,对我院妇产科门诊2002年1月至2002年7月共387例药物流产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4.
随着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普及,幽门螺杆菌对常规治疗药物甲硝唑、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导致幽门螺杆菌一线根除方案失败。本文旨在探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想方案及疗程。  相似文献   
75.
随着根除治疗幽门螺杆菌(HP)的普及,幽门螺杆菌对常规治疗药物甲硝唑、克拉霉素等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导致幽门螺杆菌一线根除方案失败.本文旨在探讨补救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理想方案及疗程.  相似文献   
76.
t(14;18)(q32;q21)基因重排为Bcl-2与免疫球蛋白重链IgH的基因整合,发生在约85%滤泡性淋巴瘤和30%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可使Bcl-2基因高表达,从而导致瘤细胞过度增殖.对疾病的辅助诊断、微小残留病监测、疗效评价和评估预后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就Bcl-2/IgH基因重排的分子特点、生物学功能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 (PHG)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 85例肝硬化PHG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诱因、临床表现、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肝功能的关系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85例肝硬化PHG出血患者Child Pugh分级A级 1 0例 (1 1 .76 %) ,B级2 5例 (2 9.4 2 %) ,C级 5 0例 (5 8.82 %)。食管静脉轻度曲张 8例 (9.4 1 %) ,中度曲张 1 6例 (1 8.82 %) ,重度曲张 6 1例 (71 .77%)。内科治疗需降低门脉压力 ,应用质子泵抑制剂及粘膜保护剂。82例经内科治疗止血 ,3例内科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止血无效死亡。结论 肝硬化PHG出血与肝功能衰竭程度及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78.
79.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及锥-杆营养不良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锥细胞营养不良(COD)和锥-杆营养不良(CORD)均属于遗传性视网膜变性疾病。临床上并不少见。二者在表型上很难区分。已确定18个染色体位点的12个基因与二者发病有关。常见的如锥-杆细胞同源盒基因(CRX)、视网膜ATP结合盒式基因(ABCA4)、视网膜色素变性GTP酶调节因子基因(RPGR)等。本文按疾病遗传方式对COD和CORD相关基因及突变和基因型-表型关系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淋巴脉管间隙浸润(LVSI)对宫颈癌患者5年生存率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98例宫颈癌患者,FIGO分期ⅠA2-ⅡA。观察术后病理LVSI,随访终点为死亡。分析LVSI与临床、病理及总生存率关系。结果:98例中LVSI阳性48例,LVSI阳性与宫颈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有关(P0.05)。患者失访7例(LVSI阳性3例、阴性4例),随访率92.9%,随访中位时间68个月(50~86个月),5年生存率71.4%,LVSI阳性患者5年生存率(60.0%)低于LVSI阴性者(82.6%)(P0.05)。Kaplan-Meier分析,LVSI阳性患者生存期低于阴性患者(P0.05)。LVSI、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肿瘤侵润深度是影响宫颈癌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早期宫颈癌患者LVSI与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相关,LVSI阳性患者生存率低,预后差,LVSI可能成为早期宫颈癌患者预后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