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临床医学   1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目的:观察自拟黄柏洗液灌肠联合针刺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坠胀的治疗效果。方法:予自拟黄柏洗液灌肠联合针刺对61例湿热下注型肛门坠胀疼痛的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61例患者中,痊愈42例,好转1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自拟黄柏洗液灌肠联合针刺治疗湿热下注型肛门坠胀有显著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热敏灸应用于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尿潴留的疗效。方法:将67例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尿潴留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3例行热敏灸治疗,对照组34例行体针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第一次排尿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排尿后症状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均小于0.05。结论:热敏灸是治疗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尿潴留行之有效的方法,为临床提供了一项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在中医中可划分为“休息痢”“肠澼”“泄泻”等病,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活动期证型以大肠湿热为主,缓解期以脾虚湿恋为主。活动期病机为湿热蕴于肠道,气血搏结,损伤肠络脂膜,大肠传导失司,致使泄泻、便下黏液脓血。所以对于活动期的患者,临床上应以清热燥湿法为主要治法治则。芍药汤、白头翁汤、葛根芩连汤、黄芩汤等经典方剂都具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之功,是治疗活动期UC的代表方剂,且大量的基础实验探究了清热燥湿类复方对UC的治疗作用机制,广泛的临床观察也证实清热燥湿类经典方剂对UC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故在此归纳总结清热燥湿类经典方剂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直肠黏膜短缩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脾虚气陷型直肠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脾虚气陷型直肠脱垂患者应用直肠黏膜短缩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本组共有42例患者经直肠黏膜短缩注射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后,术后2年内随访,有1例因依从性差治疗无效,1例好转。术后疼痛、出血、肛门坠胀、黏液分泌物情况等并发症少。结论:直肠黏膜短缩术加肛门紧缩术治疗脾虚气陷型直肠脱垂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补益脾胃溃结方对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胃溃结方,疗程4周。检测临床疗效、Mayo评分、SF-36评分、中医证候评分、5-HT、IL-6、TNF-α、IL-4、CD4+/CD8+、LPS、TGF-β1、DAO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Mayo评分、中医证候评分、TNF-α、LPS、5-HT、IL-6、CD4+/CD8+、DAO降低(P<0.05),SF-36评分、TGF-β1、IL-4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结论 补益脾胃溃结方可减轻脾胃虚弱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炎症反应,调节免疫功能,抑制疼痛介质分泌,促进肠黏膜修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在特制的肛门镜下利用选择性痔上黏膜切除吻合器治疗Ⅲ-Ⅳ度混合痔59例,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 59例患者经改良TST术治疗后均痊愈,有效率为100%;手术所需时间为(15.8±4.2)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9±1.3)d。随访6个月,术后疼痛、肛门水肿、出血、肛门狭窄、肛门坠胀、痔核脱出等并发症少。结论改良TST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收效显著,提供了一项新的治痔之法。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8.
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临床上较少见的严重外科感染性疾病,以肛周及会阴部筋膜组织迅速广泛坏死而不侵及肌肉组织为主要病理特点,本病发病急骤,发展迅速,患者常死于感染性休克或其他并发症,病死率达36%-45%[1]。我科采用中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平行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设计方案,将100例低位复杂肛瘘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肛瘘切除术治疗,以治愈率、愈合时间、后遗症发生率作为主要的观测指标。结果:两组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平均愈合时间为(21.36±7.67)d,对照组为(32.41±10.39)d,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后遗症发生率为8.00%,对照组后遗症发生率为52.0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主管切除术加支管切除缝合治疗低位复杂性肛瘘可以缩短病程、降低住院费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并能保护肛管括约肌的功能,减少后遗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