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无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Gekko Swinhonisanti-neoplasm active component,GSAAC)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迁移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GSAAC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HepG2细胞共培养,分别以MTT法和Transwell小室检测其对细胞增殖及迁移、侵袭的影响;免疫组化法检测PCNA的表达;Hochest33342荧光染色法、TUNEL法观察GSAAC对HepG2细胞的作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早期凋亡率。结果 GSAAC(25~400 mg.L-1)可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呈浓度依赖性;Ho-chest33342、TUNEL染色及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GSAAC可诱导细胞发生早期凋亡,阻滞HepG2细胞从S期进入G2期。结论 GSAAC可能通过影响细胞周期进而抑制HepG2细胞增殖和迁移并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进而实现抑制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 采用四氮唑盐(MTT)法指导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分离,寻找壁虎抗肿瘤活性单体化合物,并初步观察其抗肿瘤作用.方法 常规培养人肝癌Bel-7402细胞、人肺癌Bel-95C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及数量,采用MTT法检测多批次壁虎活性成分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肿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肿瘤抑制率.结果 经过11批次重复药筛实验,逐步分梯次指导分离纯化,得到壁虎抗肿瘤活性单体化合物"守宫咪唑衍生物".该化合物可明显抑制人肝癌Bel-7402细胞的生长,用药后前3d的抑瘤率分别为71.24%,91.37%,94.45%,在显微镜下发现肿瘤细胞变圆、体积变小.结论 用MTT法结合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状态,指导中药壁虎抗肿瘤活性成分的提取分离,得到抗肿瘤作用明显的壁虎单体化合物.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经股动脉留置导管肝动脉灌注化疗联合微量泵持续灌注5-Fu治疗肝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肝转移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33例,采用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术后肝动脉内留置导管应用微量泵持续72h灌注5-Fu,并联合亚叶酸钙静滴辅助化疗;对照组25例,采用单纯肝动脉插管灌注化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疗程,术后随访有效率、临床受益率、生存时间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9.7%,40.0%(P<0.05);治疗组术后6,12,24个月生存率为93.4%,72.7%,45.5%,对照组分别为80.8%,44.0%,12.0%(P<0.05);治疗组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肝动脉内灌注化疗联合肝动脉内留置导管经微量泵持续灌注5-Fu较单纯肝动脉灌注化疗临床受益率高、生存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4.
76%泛影葡胺子宫输卵管造影176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泛影葡胺行HSG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176例不孕症患者行HSG观察其宫腔、输卵管的全部形态及通畅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显影清晰,子宫性不孕占35.80%,输卵管性不孕占69.32%,HSG是女性不孕的必要检查步骤。结论 76%泛影葡胺应用于HSG,易于吸收,毒副作用小,应用方便,优于碘化油。  相似文献   
25.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CD34、VEGF、VEGF-C表达情况,探讨CD34、VEGF、VEGF-C表达与胃癌是否侵犯胃裸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将72例胃癌组织分成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其CD34、VEGF、VEGF-C表达情况.结果: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胃癌组织的CD34(61.67±21.33 vs 60.79±22.04)、VEGF(27/32 vs 28/40)、VEGF-C(23/32 vs 26/40)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近侧胃癌中,胃裸区受侵组与未受侵组胃癌组织的CD34(62.48±20.12 vs 61.79±23.68)、VEGF(23/30 vs 6/9)、VEGF-C(20/30 vs 6/9)的表达无明显差异.结论:胃裸区是否受侵与胃癌组织的CD34、VEGF、VEGF-C的表达无关,胃裸区这一解剖结构可能是胃癌预后较差的原因.  相似文献   
26.
核素显像用于输卵管功能受损程度分级及药物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核素显像示不同程度输卵管功能损伤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后的妊娠情况,为不同损伤程度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指导.方法 回顾性分析改良99TcmO-4输卵管显像示至少一侧输卵管通畅的不孕症患者602例,根据输卵管功能损伤情况进行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受损,无功能,阻塞),并对不同损伤程度患者采用内科方法(中药腹部热敷+桂芝茯苓胶囊口服+康妇消炎栓直肠给药)治疗后的妊娠情况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11.0软件对不同组间患者妊娠构成比的比较行x2检验,并计算患者的治愈(输卵管功能恢复正常)率和有效(输卵管功能改善)率.结果 患者经内科方法治疗1~6个疗程,87例(174条输卵管)有治疗前后显像,按条数计,其治愈率为29.5%(46/156),总有效率为71.8%(112/156),治疗前后均正常的输卵管未纳入统计.输卵管不同损伤程度组间妊娠构成比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6.4,P<0.05).输卵管功能一侧正常而另一侧不同程度受损(A)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78.3% (144/184),较双侧功能均受损者明显增高[一侧轻度受损+另一侧至少轻度受损(B)组、一侧中度受损+另一侧至少中度受损(C)组、一侧重度受损+至少一侧重度受损(D)组相应数据分别为52.6%(102/194)、42.6%(46/108)和13.8%(16/116);x2 =37.86、52.09和121.71,均P<0.05];B组和C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29,P≥0.05);而B组、C组与D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7.29和42.82,均P<0.05).D组经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不孕者占32.8%(38/116),选择行试管婴儿者占53.4%(62/116),其中成功妊娠者占51.6%(32/62).结论 核素显像示输卵管功能轻度受损者内科方法治疗后自然妊娠率较高,而双侧输卵管均重度受损者同样治疗后自然妊娠率低,宜首选行试管婴儿治疗不孕.放射性核素输卵管功能显像对不同损伤程度的输卵管治疗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7.
随着影像医学步入全面数字化时代,图像数量大量增加,使患者携带胶片看病很不方便。以广泛普及的16排螺旋CT为例,扫描一个较小如20cm的范围,1.25mm×16螺旋扫描,所得数据按照1.25mm重建,得到160幅图像,2.5mm重建还有80幅图像。体现多层螺旋CT(multi-slice spiral CT,MSCT)的优势  相似文献   
28.
目的 主人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及其他各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的诊断价值。方法 随机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癌及胃粘膜下占位病例各100例,均做过双对比造影检查,对“晕征”在两组病例中的颁布以及各种征象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以及特异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晕征”在胃癌和胃粘膜下占位两例病例中出现率分别为28%和95%,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晕征”对胃粘膜下占位病变诊断的敏感性(95%)明显高于其他征象(P<0.01),其特异性与雾状影单悬滴、桥形皱襞、猎帽征、牛眼征等胃粘膜下占位的典型征象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大范围“晕征”在诊断胃粘膜下占位方面的特异性明显高于其对各征角(P<0.01,0.05)。结论 双对比造影检查中,“晕征”是一种诊断胃粘膜下占位病变的可靠、实用征象,对胃癌与胃粘膜下占位病变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9.
病例资料患者,女,64岁。刺激性干咳5~6d,无胸闷、心悸。查体:一般情况尚好,双肺呼吸音低,余无异常。各项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CT表现:左下肺脊柱旁邻近膈肌处见一驼峰状密度增高影,边缘光滑,边缘部分钙化(图1、2),大小约6.0cm×3.0cm×2.0cm,增强后无明显强化(图3)。病变与膈顶  相似文献   
30.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原因不明的以中轴关节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结缔组织疾病,也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致残性风温病。其患病率在0.3%左右,主要累及骶髂关节、髋关节、椎间关节、肋椎关节,以骶髂关节病变为最多见。另有1/3的患者可见周围关节症状。其主要病理改变是关节软骨的破坏和关节周围组织、韧带、椎间盘的钙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