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4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5篇
耳鼻咽喉   120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8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4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140篇
预防医学   20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在能级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我院妇科、产科病区实施的能级管理,主要内容包括建立护士能级架构,明确各级护士职责,各级护士床位分配,重点时段弹性排班,实施护士分级培训等。比较能级管理实施前(2011年)、后(2012年)的护理质量及患者、护士工作满意度。结果2012年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患者满意度、护士工作满意度均较2011年明显提高(均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中能级管理,有利于基础护理的有效、连续落实,有利于提升护理专业内涵,有利于护士职业生涯规划,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及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52.
不同培养方法骨髓破骨细胞样细胞分化及活性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不同骨髓细胞培养方法对大鼠破骨细胞样细胞(OLC)诱导分化及活性的影响。方法大鼠骨髓细胞以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作用后与核因子!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协同诱导OLC分化,采用全骨髓细胞(A组)及密度梯度离心后骨髓单个核细胞(B组)两种培养方法,通过倒置相差显微镜及细胞染色观察两组OLC分化数量的差异,通过骨吸收陷窝分析及OLC膜表面整合素#3(CD61)表达量比较两组OLC活性的差异。结果B组培养5、7d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阳性多核OLC数量及TRAP活性均高于A组,骨吸收陷窝计数亦较A组为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陷窝面积比培养早期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d时B组大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OLC膜表面CD61表达量及平均荧光强度0及3d时B组均较A组明显增高,随培养时间延长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低转速、短时间密度梯度离心后骨髓细胞培养诱导OLC分化获得的细胞数量较多且不影响其活性,是一种简便有效的OLC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髌骨成形术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7月~2012年12月于浙江省海宁市人民医院住院并行手术治疗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09例,其中,行髌骨成形术48例(髌骨成形术组),行传统膝关节置换术61例(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和KSS评分。结果髌骨成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12±1.91)、(5.65±1.30)、(4.11±1.69)分,KSS评分分别为(48.12±11.88)分、(53.34±7.34)分、(65.12+5.37)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前、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分别为(7.59±2.41)、(4.55±1.69)、(2.35±1.28)分,KSS评分分别为(30.25±10.95)、(66.55±10.37)、(78.01±13.12)分;传统膝关节置换术组术后1周及术后2个月的VA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低,KSS评分均较髌骨成形术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治疗中晚期骨性关节炎,传统膝关节置换术较髌骨成形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4.
目的:本研研究探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积极应对方式和焦虑的关系,探讨管理对策,为促进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制定相应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临床医生352名,运用工作压力源表、积极应对方式量表以及焦虑量表对临床医生进行调查,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调查研究结果进行归纳,统计分析。结果:临床医生工作压力、积极应对方式以及焦虑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回归分析表明积极应对方式在临床医生工作压力和焦虑的关系中存在着完全中介作用。结论:临床医生的工作压力对焦虑的影响完全是通过积极应对方式对其焦虑产生间接作用,强调了积极应对方式在减少医生焦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三维矩阵探头实时双平面成像在超声引导介入诊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实时双平面成像模式(RT 3Dxplane)引导下对36例患者进行穿刺组织学活检及穿刺抽液介入治疗,同期对40例患者采用常规超声引导进行穿刺组织学活检.比较双平面成像与常规超声引导下,两组在穿刺时间、穿刺并发症、组织标本长度等方面有无差异.结果 全部双平面超声引导介入操作中,调节交互平面的不同部位,可确定针尖的位置及其与靶目标的相互关系.对于肾病肾穿刺患者,双平面引导组与对照组两者之间在穿刺时间及穿刺标本长度上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440±10)s与(442±12)s,以及(1.0±0.20) cm与(0.9±0.26) cm],所有标本均完整并获得病理组织学诊断.对于穿刺并发症,双平面组少于对照组.结论 三维双平面成像技术引导超声介入操作可实时、清晰、直观地观察穿刺针与病变的空间位置关系,降低操作难度,增加操作医师的信心.  相似文献   
56.
孙彦 《临床医学》2013,33(2):100-101
目的对比分析口服左氧氟沙星与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接受口服左氧氟沙星治疗,对照组接受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现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①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患者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布兰汉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等细菌的清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相当,这两个方案均是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7.
对25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频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喉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SCE频率较对照组增高(P〈0.001),SCE频率不随肿瘤的分期而增加(P〉0.05)。结果提示喉癌患者染色体DNA受损及其修复能力降低,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SCE对喉癌的辅助诊断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8.
喉癌的颈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对病变侧颈淋巴结清扫的认识渐趋一致,而对对侧颈部的处理争议颇多。本文通过喉癌术后对侧颈淋巴结癌转移4例提示:早期预测喉癌对侧颈淋巴结转移是临床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59.
观察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对32例头颈癌病人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③结果头颈癌病人外周血CD+4细胞降低、CD+8细胞升高、CD+4/CD+8比值降低、血清sIL-2R水平升高(t=4.61~12.88,P均<0.01);Ⅲ,Ⅳ期头颈癌病人较Ⅰ,Ⅱ期者CD+4/CD+8比值降低(t=3.25,P<0.01)、血清sIL-2R水平升高(t=2.34,P<0.05);若以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的x-2s为下限、血清sIL-2R的x+2s为上限,2项中1项异常者即认为细胞免疫功能异常,则头颈癌病人异常检出率为87.50%.④结论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明显异常,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血清sIL-2R有助于头颈癌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的监测和对诊疗的指导  相似文献   
60.
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24例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天君  史亚民  侯树勋  姚长海  孙彦 《医学争鸣》2002,23(12):1139-1139
1 临床资料  1993年以来我所对 2 4 (男 8,女 16 )例胸腰椎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患者施行早期手术 .年龄 2 0~ 5 4(平均 33)岁 .骨折部位及类型 :T1 2 6例 ,L1 12例 ,L2 4例 ,L3及 L4 各 1例 ,均为爆裂骨折并脊髓不全损伤 .术前 ASIA分级 :A级 2例 ,B级 6例 ,C级 7例 ,D级 9例 .手术距受伤时间 5~ 2 4 h.术前行 X线照片与 CT检查以确定脊髓受压部位及范围 .确诊后 ,iv大剂量的激素和甘露醇 .局麻加强化或全麻俯卧位手术 .常规显露伤椎及相邻上下各一节段椎体棘突、椎板及横突 .于相邻椎体安置椎弓根螺钉 ,椎板切除根据有无棘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