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4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42例声带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2例声带麻痹病例,特发性麻痹最多,甲状腺切除和外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大部分单侧声带麻痹在6个月后出现发声代偿,未有代偿以声带内注射术,声带内移术治疗可改善发音质量,电起搏动态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有待进一步研究,双侧声带麻痹采用声带外移术治疗,Woodman术发音,呼吸效果较好,一侧声带切除和T型管扩张可获得安全的气道,神经肌蒂移植术目前尚无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
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5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目的:探讨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发病原因、鼻内镜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5例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患者经鼻内镜手术治疗均获临床治愈,无一例出现手术并发症。随访6个月~2年,复发2例。结论:鼻腔、鼻窦局部解剖异常和局部创伤史是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患者患病的主要原因。鼻内镜手术是治疗真菌球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有效手段。术后复发与术后是否定期冲洗窦腔有关。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评价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经鼻内窥镜和鼻窦CT检查确诊为鼻中隔偏曲伴鼻窦炎的167例病人在内窥镜下一次性完成鼻窦和鼻中隔手术,术后随访6个月-1年。结果 治愈146例,好转21例,治愈率和好转率分别为87.4%和12.6%,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并发术腔粘连12例。结论 鼻中隔偏曲伴发I型、Ⅱ型1-2期鼻窦炎可在内窥镜下一次完成鼻中隔和鼻窦手术。  相似文献   
34.
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鼓膜置管术及术后6-8个月的随诊中应用鼻内窥镜。结果:分泌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粘膜最常见的病变是粘膜水肿、充血。咽鼓管咽口粘膜肿胀;恢复期,鼓室粘膜血管扩张、水肿逐步减轻,术后3月恢复正常。结论:鼻内窥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35.
目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是全球健康问题,因其易复发且症状较重,而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细菌超抗原学说有可能解释其发病机制。本荟萃分析旨在研究金葡菌超抗原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CBM和VIP中关于金葡菌超抗原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的病例对照研究,时限为从建库到2013年1月。对纳入研究的质量进行严格评价与提取资料,对符合标准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统计学分析应用RevMan 5.0软件和和GRADEprofiler 3.2.2软件。结果共纳入12篇病例对照研究。荟萃分析结果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鼻腔金葡菌培养阳性率[OR=5.16,95%CI(2.44,10.90),P〈0.0001]、金葡菌超抗原阳性率[OR=11.79,95%CI(3.69,37.63),P〈0.0001]、特异性IgE阳性率[OR=12.67,95%CI (5.08,31.61),P〈0.00001]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病例组中金葡菌超抗原或抗体阳性组与阴性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相比较,其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WMD=36.75,95%CI(-8.09,81.60),P=0.11]。结论金葡菌超抗原与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具有相关性,金葡菌超抗原可能是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评估PK刀在腹腔镜阑尾切除(L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桂东人民医院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期间68例行LA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PK刀组34例,高频电凝钩组34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所有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及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发生,PK刀组较高频电凝钩组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及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快(P<0.05);住院时间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刀具有凝固均匀、完全、热损伤少、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等优点,可选择性地应用于LA。  相似文献   
37.
目的评价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 SCI、Pubmed、Elsevier、Cochrane图书馆、万方、中国知网中关于地氯雷他定治疗变应性鼻炎的随机对照试验,同时追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检索年限均从建库检索到2012年12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采用Jadad修订版的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对符合质量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 RCT)进行Meta分析,比较地氯雷他定组和安慰剂组总的症状评分、总的鼻部症状评分、总的非鼻部症状评分、单一鼻部症状评分、生活质量评价和安全性评估。统计学分析采用RevMan 5.0软件。结果共纳入9个RCT。地氯雷他定(5 mg/d)可有效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可降低患者总的症状评分、总的鼻部症状评分、总的非鼻部症状评分及部分单一的鼻部症状评分。地氯雷他定可有效提高生活质量,降低患者总的生活质量评分(P均<0.05)。地氯雷他定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安慰剂组相似,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地氯雷他定(5 mg/d)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近。  相似文献   
38.
目的:肺表面活性蛋白A(SP—A)在呼吸道中发挥重要的宿主防御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SP-A在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和鼻息肉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SP—A在上呼吸道炎症反应性疾病中发挥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分别检测1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变应性鼻炎组)、15例鼻息肉患者的息肉组织(鼻息肉组)和7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患者的中鼻甲组织(对照组)中SP-A的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果显示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中SP—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黏膜下嗜酸粒细胞的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中SP-A的表达与黏膜下嗜酸粒细胞的数量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81,0.55);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SP—A在变应性鼻炎组及鼻息肉组黏膜上皮细胞内的绿色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A可能参与了变应性鼻炎与鼻息肉的炎症反应过程。SP—A在上呼吸道炎症性疾病中的表达,为今后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思路。  相似文献   
39.
42例声带麻痹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42例声带麻痹病例,特发性麻痹最多,甲状腺切除和外伤是重要的致病因素。大部分单侧声带麻痹者在6个月后出现发声代偿,未有代偿者以声带内注射术、声带内移术治疗可改善发音质量,电起搏动态治疗单侧声带麻痹有待进一步研究。双侧声带麻痹采用声带外移术治疗,Woodman术发音、呼吸效果较好,一侧声带切除和T型管扩张可获得安全的气道,神经肌蒂移植术目前尚无肯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化学发光法测定下的血清铁蛋白和对冠心病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选取临床确诊的冠心病患者100例和健康体检者100例,采用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铁蛋白水平。结果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明显相关(P0.05)。结论广西人群血清铁蛋白水平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为临床上更好地诊疗、防治冠心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