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脑卒中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脑血管疾患,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以及高致残率的特点,脑卒中后大部分患者会遗留肢体功能障碍,其中手功能障碍占8成以上。脑卒中后出现的手无力、挛缩或者运动控制差,称为脑卒中后手运动功能障碍,其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恢复速度慢、疗效差的特点,严重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工作以及学习,是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难点与重点,脑卒中后手功能康复能够反映脑卒中后遗症康复的本质。本文综述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康复治疗的各类干预手段,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因子疗法、运动、作业疗法以及康复机器手等类型,分析不同康复手段的优劣势、临床应用情况以及效果,以期为临床该类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选择,促进其手功能的恢复,以加快患者脑卒中后回归正常生活以及社交的进度。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疗养院与驻军医院、干休所构建的三级康复体系对脑损伤患者生理功能恢复、生存质量改善的影响。方法 66例脑损伤偏瘫患者分为三级康复的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急性期在病情稳定后即进行一级康复治疗,治疗组恢复期到疗养院继续进行二级康复治疗,维持期在干休所或家庭延续行三级康复治疗;对照组恢复期和维持期均中断二级及三级康复治疗,自行在家练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采用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评分方法,运动功能评定采用简化Fugl-Meyer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法。结果治疗组在每一阶段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降低的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改善的程度均明显好于康复治疗前,且各次评定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仅在一级康复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后评分虽有变化,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级康复体系对脑损伤患者减少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运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从而明显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3.
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回顾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胫腓骨骨折80例资料,探讨了(?)生物力学与正确使用螺丝钉技术两个间题。指出弯曲应力和扭转应力是骨折两大要因。钢板应置胫骨内侧偏后。应摒除一枚螺钉内固定法。两枚螺钉应一枚垂直于骨折面,另一枚垂直于骨长轴。在实际应用中,接骨板及螺丝钉无论在工艺、造型及选材方面均须尽可能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要求。  相似文献   
34.
从日本介护看中国的护工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有幸参加了上海红十字会和日本冈山旭川庄联合举办的老年介护师资培训班,并于2007年7月赴日本冈山进行为期2周的学习考察。期间参观了老人福利设施和身体障碍者福利设施,对于优厚的设施条件和极富人性化的介护服务,以及那些为介护事业献身的工作人员印象深刻。日本的老龄社会对于中国老龄化状况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以下是从日本介护的发生、发展,来看中国护工发展的必要性,从而适应中国老龄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5.
军队老年疗养员疗养前后SCL-90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军队老年疗养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本文对近年来在我院疗养的军队老年疗养员进行了疗养前后SCL -90的评定。 12 6 8例均为我院1998-2 0 0 0年收治的军队离退休干部 ,其中男性 932例、女性 336例。年龄 6 0-79岁 ,平均 6 8岁。 6 0 -6 9岁 885例 ,70 -79岁 383例。健康疗养员 2 36例 ,康复疗养员 10 32例。疗养期均为 30天。在疗养员入院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 -90 ) [1] ,被试以团体方式进行测试。然后在为期 30天的疗养生活中 ,每周安排一次心理卫生或保健知识讲座 ,每周两次去景点参观游览 ,每日学习打太极拳 ,做…  相似文献   
36.
目的通过对基于事件前瞻记忆(EBPM)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TBPM)的研究,探讨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前瞻记忆的特征及可能机制。方法对35名CFS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5名对照进行前瞻记忆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疲劳综合征组EBPM评分为(3.49±0.92)分,对照组EBPM评分为(3.94±0.80)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16,P=0.030)。疲劳综合征组TBPM评分为(3.11±0.90)分,对照组TBPM评分为(3.86±0.73)分,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85,P=0.000)。结论医护人员CFS基于事件前瞻记忆和基于时间前瞻记忆均存在损害。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医护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的情绪记忆改变,初步探讨不同情绪效价对CFS的记忆特点及可能的神经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效价的情绪图片学习-再认任务分别对36名CFS患者及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36名对照进行情绪记忆测试。结果学习阶段,CFS组的情绪图片评分成绩[分别为正性(11.08±3.16)分,中性(11.31±2.70)分,负性(11.61±2.63)分]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为正性(11.28±3.15)分,中性(11.03±2.90)分,负性(12.33±2.1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再认阶段,CFS组总情绪图片再认正确得分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分别为CFS组(39.39±4.33)分和对照组(41.94±3.5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FS组对不同效价情绪图片再认存在分离现象,相对于正常对照组,CFS组在正性情绪图片再认[分别为CFS组(12.47±2.27)分,对照组(13.58±2.05)分]和中性情绪图片再认[分别为CFS组(12.94±2.16)分,对照组(13.97±2.08)分]正确得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两组负性情绪效价图片的再认正确得分[分别为CFS组(13.97±1.77)分,对照组(14.39±1.68)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FS存在情绪记忆的损害,主要表现为正性、中性情绪记忆受损,而负性情绪记忆相对保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