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4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0篇
  1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71.
米非司酮与利凡诺中孕引产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观察米非司酮与利凡诺联合用于中孕引产的临床效果 ,对 60例中期妊娠引产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研究。实验组 3 0例 :米非司酮 15 0 mg顿服 ,利凡诺 10 0 mg羊膜腔内注射。对照组 3 0例 ,利凡诺 10 0 mg羊膜腔内注射。 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总产程时间、产时产后出血、胎盘滞留、残留等均有明显差异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论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引产。它不但减轻了患者的痛苦 ,还减少了引产所致的诸多并发症 ,如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等。尤其适用于 ( 12~ 16周 )单纯运用利凡诺效果不佳者。  相似文献   
72.
抗癫痫中药制剂服用者抗癫痫西药血药浓度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解并证实某些抗癫痫纯中药制剂中是否会有抗癫痫类西药成份,以便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与实验依据。材料与方法,对已服用各种(共22种)抗癫痫中药制剂的42例癫痫患者,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监测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巴比妥4种抗癫痫药物的血药浓度。结果:22种抗癫痫中药制剂中不同程度的含有1-4种抗癫痫类西药;单服中药的25例患者,20例癫痫症状者得不到控制,5例引起中毒;中药与西药联合中药17例中,2例引起中毒。结论:服用某些抗癫痫中药的患者,必须监测其中所含西药成份的血药浓度,建议生产这些含西药的抗癫痫中药制剂时,应标明所含西药成份及含量,以便医生合理用药,最好是不加入抗癫痫类西药成分,以免疫加入西药的剂量不足而达不到治疗目的。或因加入的西药成份剂量过大而引发起中毒;中西药联合用药时,应考虑所服中药中含有抗成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用药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3.
癫痫是一种复杂的、顽固性神经系统疾病,其发作的始发难以预测,且难以治愈。神经调节蛋白1(Neuregulin 1,NRG1)是一种内源性生长因子,ErbB4是一种重要的NRG1受体。NRG1和ErbB4都与神经发育、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有关。而遗传因素作为内因在癫痫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大胆推测,NRG1或ErbB4基因突变可能增加癫痫的易感性和癫痫的传播。过去的几年里,人们在NRG1和ErbB4功能以及这两个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导致癫痫风险增加的生物学基础方面取得令人振奋的进展。  相似文献   
74.
金海燕  唐薇  周龙书 《海南医学》2010,21(12):60-61,67
目的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的异常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图像分析方法比较ICAM-1在正常子宫内膜、内异症在位及异位内膜中的含量。结果 (1)正常子宫内膜和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无明显的周期性变化。在整个月经周期中,内异症在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同期正常子宫内膜。(2)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中异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显著高于同组患者的在位内膜。结论内异症在位和异位内膜腺上皮ICAM-1的表达增高与内异症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5.
陈茂霞  陈秀英  唐薇 《四川医学》2010,31(9):1390-1391
例1,女,46岁,体重55kg。2008年4月16日,因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到我院门诊就诊。2月前患者出于保健目的开始服用“首乌茶”(成分:何首乌,速溶型,每包1g,四川米易平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1影次,1—2次/d,随后3~4d出现尿黄,无其它反应,未引起重视,继续服用“首乌茶”。半月前渐感乏力、纳差、厌油,同时出现皮肤、巩膜黄染,无恶心、呕吐、发热等反应,仍未行检查。2d前,上述症状无缓解且加重,遂到我院门诊就诊,  相似文献   
76.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甲氨蝶呤化疗中血药浓度的监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唐薇  张峻  张瑛  杨龙  王雅湘 《中国药房》2005,16(18):1399-1401
目的:通过血药浓度监测,提高对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以接受55次1.5~4.0g/m2的大剂量甲氨蝶呤化疗的27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定时采血测定甲氨蝶呤血药浓度,根据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结束时(12h)血药浓度评价化疗的有效性,根据甲氨蝶呤消除末端血药浓度决定四氢叶酸钙救援方案。结果:2.0、3.0、4.0g/m2剂量组的甲氨蝶呤静脉滴注结束时(12h)血药浓度维持在渗透浓度(2×10-5mol/L)以上的化疗次数分别占75%、92.1%、100%;仅1例患儿出现大面积皮肤粘膜损伤,其余无不可逆的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进行甲氨蝶呤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掌握好甲氨蝶呤和四氢叶酸钙的救援剂量,从而保证化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7.
人急性早幼粒HL60细胞双向电泳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薇  毛小琴  王伟佳  邱宗荫 《医学争鸣》2008,29(22):2049-2052
目的:比较不同蛋白提取方式和不同电泳条件下HI60细胞全蛋白的双向电泳结果,寻找新的针对HL60细胞省时高效的双向电泳条件.方法:分别采用标准蛋白提取,三氯乙酸/丙酮沉淀和超声破碎三种不同蛋白提取方法,在传统双向电泳和改良双向电泳条件下做对比,并做蛋白点数和凝胶重复性分析.结果:在传统等电聚焦条件下,双向电泳凝胶图谱两端均出现大量横纹和阴影,分离效果较差.采用改良双向电泳条件后,三种蛋白提取方法的蛋白分离效果均明显改善,重复性提高,并且省时、可靠.其中,标准蛋白提取优于三氯乙酸/丙酮沉淀和超声破碎两种蛋白提取方法,蛋白点数即可达到(1102±7)个,重复性为(74.8±6.4)%,基本满足后续蛋白点的筛选和比对.三氯乙酸/丙酮沉淀法可造成部分蛋白损失,仅能分离出(844±15)个蛋白点.超声破碎法虽然使得蛋白点数明显增多,但可重复性明显下降,还不足40%.结论:采用标准蛋白提取法和改良的电泳条件,可以省时、高效地分离HL60细胞全蛋白.  相似文献   
78.
唐薇  王自能  刘新  金海燕 《广东医学》2008,29(4):585-586
摘要]目的:通过对比观察米非司酮对人早孕期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数的影响,探讨米非司酮终孕的分子免疫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米非司酮药流终孕的早孕期绒毛间质中的Hofbauer细胞数量。20例人流终孕的正常早孕期绒毛为对照组。结果:米非司酮药流组绒毛间质中的Hofbauer细胞数量较人流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其单位面积下Hofbauer细胞数( ±S)分别为(4.08±1.99, 11.03±4.74)。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人早孕期绒毛间质中Hofbauer细胞数,并可能抑制了Hofbauer细胞的免疫调节功能,进而不利于胚胎的存活。 [关键词] 米非司酮 绒毛间质 Hofbauer细胞  相似文献   
79.
目的 研究恒古骨伤愈合剂口服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树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30只雌性滇西亚种树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治疗组, 每组10只.对照组仅切除与子宫和卵巢等体积的大网膜;模型组和治疗组切除双侧卵巢和子宫, 经6个月证实有骨质疏松后, 进行右后肢胫骨骨折术, 建立骨质疏松骨折模型.于骨折次日起, 治疗组用恒古骨伤愈合剂灌胃, 每2 d 1次;模型组和对照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3个月后检测树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Mg2+水平显著升高 (P<0.01) ;而模型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显著降低 (P<0.01) .相对于模型组, 治疗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均显著降低 (P<0.01) , Mg2+水平降低显著 (P<0.05) ;而治疗组血清总胆固醇、血糖水平明显升高 (P<0.05) .结论 恒古骨伤愈合剂对骨质疏松骨折树心脏功能和肝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0.
全春霞  唐薇  张喆庆  毛丽梅 《卫生研究》2024,(3):368-374+395
目的 分析妇女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构建并评估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于2010年9月—2011年2月在广州市越秀区和白云区妇幼保健院招募468名孕晚期孕妇,追踪至产后1年,采用自制问卷收集孕妇的基本人口学信息,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调查孕晚期膳食摄入,测量妇女分娩前及产后1年体重。根据产后1年滞留体重是否>0 kg,将研究对象分为产后1年体重滞留组和体重恢复组,运用Logistic回归筛选产后1年体重滞留的影响因素。应用R 4.2.3软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及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临床决策曲线评估模型的区分度、准确度及临床适用性。结果 模型训练集329名研究对象产后1年体重滞留率为68.09%,滞留体重的四分位数水平为5.0(3.0,10.0)kg。经Logistic回归分析,以孕前体质指数、孕期增重、产次、孕次、产后0~6月喂养方式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模型区分度(AUC训练=0.778,AUC验证=0.767)和准确度(Hosmer-Lemeshow检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