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9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70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6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39篇
内科学   148篇
皮肤病学   50篇
神经病学   32篇
特种医学   100篇
外科学   128篇
综合类   419篇
预防医学   198篇
眼科学   15篇
药学   175篇
  6篇
中国医学   176篇
肿瘤学   49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6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74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27篇
  2013年   134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991.
铁过载是临床常见疾病,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发病机制以及对器官组织影响,不少研究通过动物模型加以论证研究。本文综述了目前研究工作中较为常用的3种模型法,包括有注射铁剂法、羰基铁法、基因剔除法。上3种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在实验操作、造模周期、模型稳定及病死率等方面3者有各自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建议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采用。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我国长江以北地区唇腭裂患者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的发生率及其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09年5月收治的726例拟行唇腭裂修复术的患者。将患者分成单纯唇裂组(1组)、单纯腭裂组(2组)及唇裂合并腭裂组(3组),对三组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6例唇腭裂患者中共检出先天性心脏病43例(45个病变),其中房间隔缺损29个、室间隔缺损4个、动脉导管微闭8个、法洛四联症1个、主动脉狭窄2个、肺动脉狭窄1个,总发生率为5.92%;单纯唇裂组和单纯腭裂组患者先心病发生率分别为5.75%和7.60%,唇裂合并腭裂组患者先心病发生率为5.64%,三组患者的先心病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唇腭裂患者先心病发生率较高,不同类型唇腭裂患者之间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别。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是唇腭裂患者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993.
李虹  闫华  王立忠  柴红  吴迪 《山东医药》2009,49(34):100-100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可及早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恢复心肌有效灌注,但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预后。2007年1月-2008年6月,我们对44例STEMI患者PCI术后静滴冠心宁注射液,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目的建立复方苦芩软膏中苦参碱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SHISEIDO Cap-cell Pak-C18(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5∶95);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02 nm;柱温:40℃。结果苦参碱含量在0.499~2.994 mg(r=0.9999)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为101.47%,RSD为1.69%(n=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可靠,专属性、重复性好,可用于复方苦芩软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95.
背景:研究证实,小肠黏膜下层不存在免疫原性,不会引起异种移植中常见的排斥反应,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人工真皮替代物.目的:通过基因转染的方法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复合猪小肠黏膜下层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方法:日本大耳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后,通过pCDNA3.1质粒将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至生长状态良好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将转染后的细胞接种于制备好的猪小肠黏膜下层上,进行体外联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皮肤.观察细胞生长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型,WesternBIot检测pCDNA-bFGF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结果,并观察组织工程皮肤的结构.结果与结论:传代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迅速,呈长梭形,形态良好.细胞的表面抗原CD90、CD44有阳性表达,而CD45为阴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基因转染入兔骨髓基质干细胞并能稳定表达,转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猪小肠黏膜下层中生长良好,可体外构建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对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 对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8例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先后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4例,2组患者在住院期间均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小册子,干预组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包括戒烟限酒、合理饮食、体育锻炼及情绪控制等,干预时间12周,对照组不实施。结果 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冠心病患者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自我管理能力、合理饮食、戒烟限酒、体育锻炼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绪控制得分虽有所提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患者进行电话随访式延续性护理,有利于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的实施,能够帮助患者提高二级预防非药物措施的自我管理能力,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情绪控制干预有待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折叠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修复面颊贯通性缺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4年10月,在中山大学附属肿瘤防治中心应用折叠型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12例面颊贯通性缺损的患者。分析获取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手术过程、血管吻合技巧以及皮瓣存活率。结果:11例皮瓣存活,1例因术后静脉血栓形成而坏死。在12例患者中,游离股前外侧皮瓣的供区均一期缝合,供区的线性瘢痕隐蔽性好,且供区大腿的功能不受影响。结论: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具有良好的可塑性,折叠后可同时修复面颊贯通性缺损的内侧及外侧,具有供区并发症少、外观易接受及患者满意率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998.
目的评价单髁置换(UKA)术治疗老年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OA)的中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空军总医院骨科收治的单间室膝关节OA患者23例(24膝),其中男性4例,女性19例,年龄52~71岁,平均年龄61.3岁,体质量55~69 kg,平均62.4 kg。由同一医师行UKA术,通过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屈曲活动度(ROM)、膝关节学会评分(KSS)及西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指数(WOMAC)进行中期临床疗效评估。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术前、术后膝关节ROM、KSS、WOMAC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经关节镜探查无UKA术禁忌证,未转行全膝置换(TKA)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93.8±11.6)min,术中出血量为(196.7±40.1)ml。患者术后无感染、无深静脉血栓发生,手术切口为I/甲愈合。患者随访5~7年,平均6.3年,相比手术前,随访末次时的ROM、KSS、WOMAC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者随访期间无假体松动、移位及关节翻修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UKA治疗单间室膝关节OA可获得良好的中期疗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长期疗效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999.
1000.
苏忠兰  王宏伟  吴迪  骆丹 《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2):1769-1771
目的:探讨a-生育酚(a-Tocopherol)对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中谷胱甘肽(GSH)表达水平的调节作用,并进一步比较其他几种抗氧化剂对GSH调节的作用机制。方法:人皮肤角质形成细胞HaCaT细胞经不同的试验处理后分为空白组,a-生育酚处理组,多种抗氧化剂处理组,抑制剂干预组。测定各处理组中谷胱甘肽的含量以及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γ-GCS)的表达量。结果:添加a-生育酚和醋酸维生素E(tocopheryl acetate)、苯甲醚(BHA)可以显著地増加细胞内谷胱甘肽的含量,而添加抗坏血酸(AsA)和甲基苯酚(BHT)不影响细胞内GSH的水平。同时添加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阻断剂丁胱亚磺酰亚胺(BSO)(dl-buthionine-[S,R]-sulfoximine)和放线菌素D(actinomycin-D),可明显阻断a-生育酚对谷胱甘肽含量的调节功能。结论:α生育酚对皮肤细胞发挥抗氧化作用的主要途径是影响细胞内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控细胞内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的表达水平,从而加速细胞内谷胱甘肽的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