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叶梁  吴爱荣 《临床医学》2010,30(3):58-59
目的总结糖尿病并发肝脓肿(DMHA)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比较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8例DMHA和25例单纯肝脓肿(SHA)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DMHA组患者症状不典型、胸腔积液、右下肺炎、贫血发生率均明显高于SHA组,而痊愈率明显低于SHA组。DMHA组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大肠埃希菌,与SHA组一致。结论DMHA患者的症状多不典型,并发症多,病情重,致病菌以肺炎克雷伯菌多见,治疗应积极控制血糖,及时采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必要时尽早进行外科治疗。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中风的近期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109例中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治疗后对患者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NIHSS评分、Glasgow—Pittsburgh评分以及运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中风急性期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提高患者疗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44.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累及肠系膜血管引起胃肠道症状者较少见,因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临床无统一诊断标准,易漏诊或误诊,尤其以肠系膜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的SLE,误诊率较高.我们分析1例以腹痛、腹腔积液、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SLE伴肠系膜血管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分泌型蛋白Dickkopf-1(DKK1)、细胞骨架蛋白4(CKAP4)联合检测对肝细胞癌(HCC)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122例HCC患者(76例早期患者)、152例肝硬化患者、105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同期从门诊体检部选取健康体检者101例,作为健康对照组。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二分类变量logistic回归进行分析,产生新变量(预测概率),并对各单项指标、预测概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单项及联合检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 HCC组患者的血清AFP、DKK1、CKAP4水平均明显高于肝硬化、慢性乙型肝炎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21. 618、84. 559、91. 769,P值均0. 001)。由AFP、DKK1、CKAP4联合形成的新变量判断HCC的AUC为0. 967[95%置信区间(95%CI):0. 950~0. 984],敏感度为0. 869,特异度为0. 980,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值均0. 05)。新变量判断早期HCC的AUC为0. 965(95%CI:0. 942~0. 988),敏感度为0. 868,特异度为0. 980,显著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值均0. 05)。结论血清AFP、DKK1、CKAP4联合检测提高了HCC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对HCC高危人群的筛查及早期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6.
目的:随着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科学的进步,工作效率的提高,社会节奏的加快,妇女们的工作压力和社会的压力与日俱进,劳动者的精神、思想压力大,反馈引起副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引起垂体卯巢轴的内分泌失调,妇女提早卯巢早衰,绝经的年龄也随之提前。另外,整个社会老龄人口比例占大多数,呈老年化,因此,绝经后半年以上要求取环不用避孕的妇女人数较多,但因生理因素而阴道、宫颈萎缩是绝经妇女不可避免的生理发展过程,所以,寻找一条尽量减轻受术者的痛苦,手术能做到轻、准、快,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的创伤的方案。我站对年龄是45-60岁,绝经半年以上,排除手术禁忌,于取环手术前两小时于阴道后穹窿处放置粉碎的米索前列醇400mg,两小时后在B超监导下行取环术,结果成功率占87.33%,失败率占12.67%。因此,避免历年来绝经妇女因宫颈萎缩及靠施术者手感的盲目性的手术痛苦,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基层单位推广。  相似文献   
47.
目的 评价窄带光成像联合放大内镜(narrow band imaging-magnifying endoscopy,NBI-ME)对活检病理提示胃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ow-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LGIN)的进一步评估价值。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0月,因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治疗,且ESD术前予NBI-ME再次评估的180处病灶纳入回顾性分析。以ESD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NBI-ME预测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病灶ESD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并绘制NBI-ME预测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病灶ESD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ROC曲线。结果 180处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病灶中,ESD术后病理升级115处(63.89%)、非升级65处(36.11%)。ESD术前NBI-ME检查漏诊10处、误诊19处、正确151处,NBI-ME预测胃镜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病灶ESD术后发生病理升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分别为91.3%(105/115)、70.8%(46/65)、84.7%(105/124)、82.1%(46/56)和83.9%(151/180),NBI-ME预测活检病理提示LGIN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10(95%CI:0.737~0.883)。结论 对于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的病灶,通过进一步行NBI-ME检查可以较为准确地预测病灶是否发生ESD术后病理升级,对活检病理提示胃LGIN的患者是进一步随访或内镜下切除的治疗策略选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外伤油的制备及应用。方法:对外伤油的制备方法,质量检查,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该制剂工艺简单,设计合理,稳定性好,疗效确切,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外伤油制剂对消肿止痛,祛腐生肌,烫火伤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9.
目的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应用间歇导尿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规范间歇导尿方法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选择社区2010年9月一2011年12月诊断为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间歇导尿应用情况和影响因素。结果76例患者中,48.7%排尿方式采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采用间歇导尿。影响间歇导尿应用的主要因素:92.1%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担心增加尿道损伤概率;82.9%认为留置导尿比间歇导尿经济,长期间歇导尿耗材费用增加;69.7%认为间歇导尿操作麻烦;65.8%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认为脊髓损伤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结论康复专科护士应根据影响脊髓损伤者应用间歇导尿的主要因素,制订合适的健康教育和间歇导尿操作规范,提高患者正确应用间歇导尿的认知状态,有利于患者正确使用间歇导尿,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0.
【】 目的 通过对社区脊髓损伤(SCI)神经源性膀胱者应用间隙导尿(IC)的现状及影响因素的调查,为康复专科护士制订IC规范及实施康复护理提供帮助。方法 对上海社区脊髓损伤康复的“中途之家”SCI神经源性膀胱者76例进行调查,内容包括一般资料、IC应用情况和IC应用的影响因素。结果 48.7%排尿方式应用留置导尿;21.6%采用叩击或腹压排尿;5.3%应用IC。影响IC应用的主要因素:92.1%SCI者担心引发尿路感染;88.2%SCI者担心增加尿道损伤几率;82.9%SCI者认为留置导尿比间隙导尿经济,长期IC耗材费用增加;69.7%SCI者认为IC操作麻烦;65.8%SCI者缺乏专业医务人员的指导;56.6%SCI者认为SCI无法恢复而安于现状;21.1%SCI者对腹压排尿的危害不了解等。结论 康复专科护士根据影响SCI者应用IC的主要因素,制订适合SCI者的健康教育和IC操作规范,提高SCI神经源性膀胱者正确应用IC的认知状态,有利于SCI者正确使用IC,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SCI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