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1篇
  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8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01.
溃疡性结肠炎(UC)是消化系统难治性疾病之一,其病程迁延,易反复发作。刘启泉教授认为UC病机关键为浊毒内蕴肠腑,提出以“化浊解毒理肠法”治疗UC。临证时应结合疾病分期,灵活运用清热除湿、振奋脾阳、调和气血、温阳滋肾、内外结合等方法以化浊毒,恢复肠道正常功能,同时应注意将宏观辨病与镜下微观辨证相结合,精准用药。刘教授创立了“兰茵凤扬化浊解毒方”作为治疗UC的基础方,随证加减,临床应用疗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2.
目的检测肿瘤细胞表面标志物CD24和Lgr5在结直肠息肉和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方法选择行结肠镜检查或治疗患者100例,选择同期肠镜下活检,病理证实正常的结直肠黏膜20例作为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染色检测CD24和Lgr5的表达,所有病理切片由两名病理科医师独立阅片后统计分析。结果 CD24在正常肠黏膜和炎性增生性息肉组不表达,在腺瘤性息肉和腺癌中强表达,CD24在非腺瘤、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阳性表达逐渐增高,CD24阳性率与息肉病理类型有相关性(r=0.627,P0.01);CD24阳性率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而逐渐递增,CD24阳性表达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r=0.345,P0.05);CD24阳性率随着无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逐渐递增,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CD24阳性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呈显著相关(r=0.579,P0.05);年龄40岁的患者CD24阳性率明显低于≥40岁患者(χ~2=5.401,P0.05);CD24和Lgr5阳性率在男性和女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gr5在正常肠黏膜和炎性增生性息肉组不表达或低表达,在腺瘤性息肉和腺癌中表达率高,且为强表达,Lgr5在正常结直肠黏膜、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腺癌中的阳性表达逐渐增高,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表达与息肉病理类型呈相关性(r=0.563,P0.05);Lgr5阳性表达率随着息肉直径的增加而逐渐递增,但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率与息肉大小有相关性(r=0.419,P0.01),但是直径1.0 cm息肉组与1.0 c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gr5阳性率随着无异型增生、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腺癌组逐渐递增,但两变量相关分析显示Lgr5阳性表达与异型增生程度有相关性(r=0.524,P0.01)。但无异型增生组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和腺癌组之间两两比较,Lgr5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gr5阳性率在40岁和≥40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5,P0.05)。结论 CD24和Lgr5都是结直肠息肉恶变的重要参考指标,对它们的检测可以为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3.
目的观察自拟八正散加减方治疗对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恢复排尿时间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将320例痔瘘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每日肌肉注射新斯的明注射液2 m L,治疗组给予八正散加减方口服,并将药渣局部热敷,观察2组第1次排尿时间、排尿状况、膀胱内残余尿量,统计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第1次排尿时间和间隔排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残余尿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排尿困难程度、小腹症状、尿等待及尿意评分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八正散加减方能有效缩短痔瘘术后湿热下注型尿潴留患者排尿时间,具有疗效稳定、见效快、安全可靠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4.
目的:探讨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UR)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排尿功能恢复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河北省中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4例痔瘘术后UR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所有患者均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八正散加减治疗。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术后首次排尿情况、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VAS,SAS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显著(P0.01)。观察组术后首次排尿时间显著缩短、膀胱残余尿量(RUV)显著减少、最大尿流率(Qmax)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9.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出血、疼痛及再次发生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下注型痔瘘术后尿潴留应用八正散加减治疗更能迅速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恢复自主排尿功能,临床疗效优于新斯的明。  相似文献   
205.
目的:超过一半的食管癌发病和死亡发生在中国。本研究基于上海市肿瘤登记资料,分析了2016年上海市食管癌发病和死亡情况及2002—2016年变化趋势,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流行病学依据。方法:2002—2016年上海市食管癌发病和死亡资料来源于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人群基础肿瘤登记管理系统和死因登记系统。根据诊断或死亡年份、性别、年龄组统计各亚组人群发病和死亡数、粗率、构成比、年龄别率及累积率;使用Segi’s 1960世界标准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发病率、死亡率及相应的35~64岁截缩率;使用Z检验、Cochran检验法分别比较不同亚组年龄别率、标化率的差异。使用Joinpoint 4.9.1.0软件分析逐年率值的时间变化趋势。结果:2016年上海市食管癌新发病例的病理学诊断比例为73.18%,仅有死亡证明比例为0.72%,死亡发病数比为0.84。2016年上海市食管癌新发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 398例和1 171人,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的1.88%和3.16%,粗发病率和粗死亡率分别为9.65/10万和8.09/10万,标化发病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3.36/10万和2.67/10万...  相似文献   
206.
目的 :分析1973—2017年上海市结直肠癌发病、死亡现状及流行趋势。方法 :采用Joinpoint回归分析,描述结直肠癌的时间变化趋势和年度百分比变化。采用年龄-时期-队列分析以进一步估计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对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的影响。结果 :1973—2017年上海市市区居民共有105 847例新发结直肠癌病例和60 447例死亡病例,均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上海市市区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的上升趋势明显,由1973年的14.1/10万上升至2017年的27.7/10万,年龄标化死亡率则从8.2/10万上升至10.7/10万。总体年平均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0.4/10万和11.0/10万。随着人群年龄的增加,结直肠癌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以1993—1997年为参照,上海市市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在2013—2017年达到最高,相应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 risk,RR)为1.2(95%置信区间:1.2~1.3),在1973—1977年则最低,为0.9(95%置信区间:0.8~1.0);死亡风险则与之相反,随时期的增长而降低。1953—1...  相似文献   
207.
背景与目的: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收集的恶性肿瘤登记资料,分析2015年中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情况。方法:收集整理全国501个登记点上报的2015年肿瘤登记资料,通过数据质量审核评估,计算按地区、性别和年龄等组合分类的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算全国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各项统计指标。结果:2015年全国共有368个登记点的数据符合中国肿瘤登记年报纳入标准,覆盖3亿人口,占全国2015年年末人口的22.52%。估算全国结直肠癌新发病例数约为38.76万(男性22.50万,女性16.26万),中标率为18.02/10万(男性21.36/10万,女性14.79/10万),世标率为17.81/10万(男性21.21/10万,女性14.54/10万)。因结直肠癌死亡人数约为18.71万(男性10.95万,女性7.76万),中标率为8.21/10万(男性10.08/10万,女性6.47/10万),世标率为8.12/10万(男性10.01/10万,女性6.37万)。比较不同地区的分性别结直肠癌发病和死亡世标率,均为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之间的各项指标差异均<1/10万。结直肠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长,不同性别的增长趋势相似。结论: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呈现明显的性别差异和地区差异,各分类的发病和死亡世标率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208.
目的:观察疏肝解郁法在治疗溃疡性直肠炎(UP)伴焦虑抑郁状态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80例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就诊于我院肛肠科和脾胃病科的溃疡性直肠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中药保留灌肠及美沙拉秦栓纳肛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疏肝解郁中药方剂口服并加以适当情志干预措施。连续治疗4 w后,分析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评分、改良Mayo评分、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差异。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87.2%)高于对照组(71.1%),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经治疗,2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焦虑抑郁评分等指标较前均有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解郁法治疗溃疡性直肠炎伴焦虑抑郁状态,可改善临床症状同时调节焦虑抑郁情绪,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209.
目的 考察痛痒消洗剂对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痛痒消洗剂。检测临床疗效、IL-10、HMGB1、IL-5、sICAM-1、VEGF、ColⅢ、bFGF、水肿评分、肉芽生长评分、VAS评分、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SF-36评分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IL-5、HMGB1、sVCAM-1、水肿评分、VAS评分降低(P<0.05),IL-10、VEGF、ColⅢ、bFGF、肉芽生长评分、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肛管静息压、SF-36评分升高(P<0.05),以观察组更明显(P<0.05),观察组腐肉完全脱落时间、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痛痒消洗剂可调节肛周脓肿术后患者Th1、Th2细胞免疫,抑制机体炎症,提高VEGF、ColⅢ、bFGF水平,缓解水肿和疼痛,促进肉芽生长和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功能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10.
目的观察健脾止泻宁颗粒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以及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水平的影响。方法 75只Wistar雄性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健脾止泻宁组、美沙拉嗪组和联合治疗组, 每组15只。采用大鼠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评估大鼠肠炎症状严重程度的指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1β、IL-4、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18水平, 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结肠黏膜组织中MPO的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模型组及各个给药治疗组DAI评分均增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74, P<0.05);与模型组比较, 各治疗组DAI评分均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8.574, P<0.05)。与模型组比较, 健脾止泻宁组、美沙拉嗪组及联合用药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和IL-18水平升高(F=90.948、92.243、13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