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浊毒致病观阐释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浊毒贯穿于本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浊毒内蕴、沉淫脑络为其病理基础和启动因素,而浊毒凝滞、损络伤髓则是其病理过程和结果,化浊解毒是基本治法。临证在辨识脑梗死浊毒证候的前提下,治以化浊解毒法,以自拟“解毒化浊通络汤”方治疗,取效显著。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2.
刘晓桐  顾立梅 《河北中医》2021,43(11):1896-189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常见疾病,活动期常以腹痛、腹泻伴黏液脓血便为主要表现,病情反复发作.夏军权教授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C经验颇丰,常基于"浊毒"理论治疗活动期UC,认为浊毒内蕴肠腑为主要病机,临床治疗以排浊解毒为主,中药内服与灌肠相结合,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周盼盼  王彦刚  吕静静 《中草药》2014,45(19):2873-2877
收集2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病历,详细记录其性别、年龄、电子胃镜及病理结果、临床症状、中药处方,并进行统计分析,以“黄金分割法”为判别依据,采用频数统计和关联规则分析进行药物与证候之间关联规则的挖掘。研究化浊解毒方药治疗CAG的用药规律,探寻化浊解毒方与浊毒内蕴证稳定的方证关系。经数据处理,共得到中药153味,根据“黄金分割法”的原则,使用频率在61.8%以上(含61.8%)的药物共有15种,作为CAG浊毒内蕴证治疗的核心药物。出现频次最多的临床症状共10种,作为CAG浊毒内蕴证的主要症状表现。通过关联规则分析发现药物和脉证之间具有较强相关性,说明CAG浊毒内蕴证与化浊解毒方方证的高度相应,体现了CAG的关键病机为浊毒内蕴,“化浊解毒法”为与之相对应的治疗大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C反应蛋白(CRP)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方法 随机将120例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分为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方,水煎600 mL,每日1剂,分早晚2次服用.4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心电图、CRP和FIB水平.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CRP和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0.05),但在改善心电图方面,与对照组作用相近(P>0.05).结论 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浊毒证患者,改善“易损血液”状态.  相似文献   

5.
溃疡性结肠炎(UC)病程长、反复发作,病机繁杂,而浊毒是导致UC化腐成脓,破膜为疡的启动因子,也是本病缠绵难愈的关键因素,因此浊毒内蕴,壅滞肠间贯穿UC全过程,是本病的病机。因其发病不同,体质差异,环境不同,常会在浊毒为害的基础上与其他证型相兼为病。本文从浊毒概念与特征、浊毒致病特点及浊毒致UC病理变化特点,阐明浊毒与溃疡性结肠炎的关系。并在浊毒为害这一病机的基础上分期细化证型,归纳总结与其相关的七种临床类证的证治规律,同时结合症状细化用药,对于指导临床病证结合、细化辨证、分层用药,提高临床疗效及辨证论治的准确性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对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冠心病“易损血液”浊毒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化浊解毒方,4周后比较2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和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水平。结果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硝酸甘油停减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方能够有效治疗冠心病浊毒证,降低患者血脂水平,改善“易损血液”状态。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合并皮肤病变是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朴春丽基于“毒邪”理论与糖尿病皮肤病变“毒损肝络”理论,采用“解毒通络调肝”的治疗大法,创制具有清热化浊解毒、益气通络排毒、调肝解郁脱毒之效的“解毒通络调肝方”作为底方进行治疗。临证还根据皮肤瘙痒、痤疮、带状疱疹、丹毒、糖尿病足等不同类型皮肤病变的特异性临床特征和病机特点,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在组方遣药时合用靶方靶药,做到病证结合,态靶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AU)属于中医口糜范畴,为临床常见的口腔黏膜病。由于其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疾病表现有周期性和反复性的特点,临床治疗颇为棘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国医大师李佃贵教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个人临床实践,认为口糜病位虽在脾胃,但与五脏六腑均有关联,主要病理因素为浊毒,由于外感浊邪或浊毒蕴久,蒸腾上炎,导致该病发生,故临证时重视浊毒之因,以化浊解毒为治疗要则,临床辨证分为“浊毒在心,心火炽热”“浊毒在脾,胃火炽盛”“浊毒在肝,肝火上炎”“浊毒在肺,火热内郁”“浊毒在肾,相火伤阴”5种证型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结肠和直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现代医学治疗效果欠佳,已成为临床难治疾病之一。在“浊毒理论”的指导下,笔者团队提出UC浊毒致病的病机,结合UC的现代发病机制,总结其病机为——浊毒损膜伤络,其是UC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关键;并且进一步提出“肠黏膜屏障损伤、免疫功能紊乱、细胞凋亡或细胞焦亡、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是该病机的现代生物学基础,它能客观化、具体化、定量化阐述中医病机的现代科学内涵,使浊毒理论在UC防治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韩捷教授从浊毒论治溃疡性结肠炎及肠外表现的经验。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受饮食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病情难以控制、容易复发,并伴有多种肠外表现。韩捷教授长期从事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与研究,将其分为大肠湿热、脾虚湿热、脾肾亏虚3种证型,并与浊毒理论相结合,提出湿热内蕴化生浊毒、脾虚湿热兼有浊毒、脾肾亏虚浊毒胶结的观点。韩捷教授认为,浊毒既能从外而入,又可由内而生,致病十分广泛,溃疡性结肠炎伴有的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外周关节炎等肠外表现均可从浊毒论治,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基础上,分别加用清热滋阴化浊、凉血化瘀解毒、化浊通络止痛的药物来治疗其肠外表现。临床上采用中药口服、七炭方灌肠、健脾栓纳肛、中医外治4种手段,把祛湿化浊解毒贯穿其中,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思路,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1.
文章介绍毛宇湘教授治疗食管癌的临证经验.毛教授通过辨病提出食管癌基本病机为脾胃虚弱、浊毒内蕴,是本病发生发展的基础.随着疾病不断发展,在基本病机基础上突出阶段性的主要矛盾,通过辨证提出本病分为3期,分别为初期—浊毒初蕴期,中期—浊毒血瘀期,末期—浊毒阴虚期.在治疗上,重视辨病、辨证、辨症结合,采用健脾和胃、化浊解毒、活...  相似文献   

12.
郭洁副教授认为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为浊毒,病机关键在于浊毒郁肺,治则为化浊解毒、宣肺止哮。在治疗哮喘时以化浊解毒为总纲,按照哮喘的分期医治,并辨证论治,同时顾及兼症。急性发作期化浊解毒;反复发作,迁延难愈,则辅以扶正祛邪,且重视虫类药的应用;缓解期则重在补脾益肾,温煦下焦,健运中州,并创立了“化浊止哮”系列方,应用于哮喘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症性肠病的一种,为了探索UC的证治规律,从浊毒论治,应用化浊抑溃安肠汤治疗UC,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基于国医大师李佃贵所创浊毒理论构建中医浊毒理论体系,基于浊毒研究的现状和自身特点,规范浊毒的概念,整合浊毒的病因、病机,梳理浊毒证主症、兼次症及临床类证的表现,拓展并明确浊毒证诊疗思路及疾病应用范畴,同时建立相关证候模型并推进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明浊毒的致病机制、以浊毒立论的化浊解毒法对疾病的干预调节机制,使浊毒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科研。  相似文献   

15.
浊毒是幽门螺杆菌相关性胃炎(HPAG)发生、发展及迁延难愈的关键因素,其病机总属虚实夹杂,邪实为主,浊毒相干为致病的关键,化浊解毒、健脾和胃、理气活血为其基本治则,从浊毒论治是治疗HPAG的关键环节,创制验方"化浊解毒清幽方"成为HP相关性胃炎治疗之专病专方,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9,(6):154-158
目的:观察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Chronic erosive gastritis,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上皮细胞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transition,EMT)相关蛋白:钙黏附蛋白E(E-cadherin,E-cad)、Snail1、Twist的表达水平,探讨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糜烂性胃炎浊毒内蕴证的作用机制,为浊毒理论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8例CEG浊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治疗组给予口服化浊解毒方,对照组口服阿拉坦五味丸,3个月为一个疗程,两组均连续服用2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及病理疗效及胃粘膜EMT相关蛋白E-cad、Snail1、Twist表达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中医证候疗效、胃镜疗效、病理疗效均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胃粘膜E-cad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调。胃粘膜Snail1蛋白、Twist蛋白表达明显下调。结论:化浊解毒方能明显改善CEG浊毒内蕴证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情况,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E-cad蛋白,下调Snail1、Twist蛋白,阻止上皮细胞向间质细胞转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
钱玉良 《陕西中医》2011,32(8):1042-1043
目的:介绍单兆伟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方法:通过跟师抄方,总结老师治疗经验。结论:湿浊、毒热、瘀血为CAG的主要病机,浊毒瘀邪的致病特点,治疗宜病证结合,化浊解毒祛瘀。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杨倩主任医师从浊毒立论,自拟化浊祛脂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经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因病机进行了阐述,对浊毒致病的共同特点进行了归纳,认为浊毒是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主要病因病机,据此确立化浊解毒、活血逐瘀的治疗原则,自拟化浊祛脂方应用于临床,收效甚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对患者IL-4、IFN-γ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1例。对照组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组加用自拟化浊解毒方,两组均连续用药2周。比较两组有效率、中医证候积分,评估治疗前后胃黏膜糜烂的分级情况,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记录用药的安全性及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0%,优于对照组的77.5%(P0.05);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其胃黏膜糜烂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IL-4显著降低,而IFN-γ水平则显著升高,其水平变化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分别为11.3%、7.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18.3%(P0.05)。结论:自拟化浊解毒方联合兰索拉唑肠溶胶囊治疗浊毒内蕴证慢性糜烂性胃炎疗效肯定,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修复胃黏膜,其机制可能与调控IL-4、IFN-γ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严健教授基于“浊毒瘀滞”理论指导全程管理肛肠疾病的经验。严教授认为浊毒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浊毒瘀滞是肛肠疾病的关键病机。浊毒瘀滞贯穿肛肠疾病全病程,全程疾病管理应严于术前、慎于术中、善于术后。提出肛肠疾病手术前后的病机演变规律为:术前以浊毒为主,术中以浊瘀为主,术后虚实并存,实以湿浊为多见,虚者兼气阴亏虚。倡导通和治则,临床以益气化浊解毒为主线,根据原发疾病、手术情况、实验室检查等加减用药。创立的经验方,主张以平衡脏腑、升降气机、燥脾润胃、运化三焦、通顺魄门,使浊毒之邪从气化而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