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8篇
神经病学   17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 评价瘤颈近端载瘤动脉狭窄对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连续纳入2018年1—6月海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患者438例,其中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患者74例,排除了未合并载瘤动脉狭窄患者55例,发生载瘤动脉痉挛1例,三维影像资料不全8例,数据无法满足血流动力学分析要求2例,最终纳入合并瘤颈近端(狭窄距动脉瘤颈1 cm以内)载瘤动脉狭窄的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住院患者8例,其中男3例,女5例;年龄49~77岁,平均(63±11)岁.根据患者DSA三维重组后载瘤动脉狭窄形态,将8例患者分为偏心性狭窄组和同心圆性狭窄组,每组4例.构建基于病例特异性的三维动脉瘤模型,采用计算机软件模拟载瘤动脉不同狭窄程度(近端载瘤动脉分别模拟30%、50%、70%、90%四种狭窄程度)和不同狭窄距离(在距离动脉瘤1 cm内的近端载瘤动脉上分别选取2.5、5.0、7.5、10.0 mm四个距离),计算动脉瘤壁面切应力(WSS)和血流速度.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对多水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对偏心性狭窄组进行分析显示,狭窄距离每增加2.5mm,估计动脉瘤WSS平均降低1.040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降低33.333 m/s(均P=0.01);狭窄程度每增加20%,估计动脉瘤WSS平均增加23.988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增加0.485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2)对同心圆性狭窄组进行分析显示,狭窄距离每增加2.5 mm,估计动脉瘤WSS平均降低1.109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降低29.412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狭窄程度每增加20%,估计动脉瘤WSS平均增加19.099 Pa,估计狭窄处血流速度平均增加0.524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载瘤动脉狭窄程度的增加可导致动脉瘤WSS增大,可能与颈内-后交通动脉动脉瘤进展有关.改善狭窄程度可有效降低动脉瘤WSS,但能否延缓甚至逆转动脉瘤的进展过程尚需进一步随访、验证.  相似文献   
62.
颅内动脉瘤(IA)发病率、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血流动力学是评估动脉瘤破裂风险和预测预后的重要依据。四维血流MRI(4D flow MRI)是新型相位对比MRI技术,可较传统二维相位对比MRI(2D PC MRI)和多普勒超声更为全面直观地展示病变的血流模式、更准确地定量评价血流动力学参数,目前已用于分析颅内、心脏等的血流动力学。本文就4D flow MRI技术用于IA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分析评价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细菌的抗感染效果,为制订及优化抗菌药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统计西安市中医医院2021—2022年产ESBLs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基于药动学/药效学(PK/PD)理论,利用抗菌药物PK参数及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centration, MIC)进行蒙特卡洛模拟,获得不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治疗产ESBLs细菌的达标概率(probability of target attainment, PTA)及累积反应分数(cumulative fraction of response, CFR),选择CFR≥90%/PTA≥90%的方案为经验性/目标性治疗产ESBLs细菌的最佳方案。结果:亚胺培南0.5 g q6h和1.0 g q8h/q6h静滴3.0 h,美罗培南0.5 g/1.0 g/2.0 g q8h静滴3.0 h,厄他培南1.0 g/2.0 g q24h静滴3.0 h,替加环素50 mg/75 mg/100 mg q...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Menkes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表现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分析7例2016年至2021年因“发育落后、癫痫发作”就诊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经血清铜蓝蛋白测定、头颅磁共振成像、基因检测确诊为Menkes病的男童。结果:7例患儿于2~6月龄起病,智力运动落后,头发稀疏卷曲,皮肤白,肌张力低下,面容异常,5例伴有抽搐。2例患儿喂养困难,瘫软无力,合并骨折及佝偻病改变。7例患儿血清铜蓝蛋白明显降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降低,血乳酸升高。头颅MRA可见特异性的血管走形迂曲,并存在分支稀疏,头颅MRI示硬膜下积液、脑白质髓鞘发育落后、颅内出血、基底节区及胼胝体异常信号、脑萎缩外,尚有皮层软化坏死、含铁血黄素沉积等。2例患儿自发骨折,1例患儿有明显的佝偻病样骨病。7例患儿均检出ATP7A基因突变,其中5个为未报道的新突变。结论:本研究7例患儿经临床、生化、影像及基因检查确诊为Menkes病,发现ATP7A基因5个新的突变,指导患者家族的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丰富了Menkes病致病基因突变谱。在国内首次报道了Menkes合并骨折的病例。  相似文献   
65.
对妊娠哺乳期乳腺癌肉瘤误诊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32岁.哺乳期4个月,发现右乳肿块3 a余.患者最初于3 a前发现右乳外上小于1 cm肿物,后于孕期9个月余肿物变大,大小约3 cm×3 cm,认为与怀孕有关,未予重视.  相似文献   
66.
肠系膜平滑肌瘤极为少见,国内外资料报道均很少。笔者1980年5月~1996年10月共收治6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7.
患者女,69岁.绝经21年.因反复咳嗽、咳痰10年,加重伴发热1个月,拟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收入我院呼吸内科.既往有脑中风病史3年,遗留左侧肢体瘫痪.查体:体温39.1℃,精神差.经抗炎治疗15 d,仍持续高热.实验室检查:WBC17.8×109/L,GRA 80.1%,LYM 13.9%,RBC4.57×1012/L.HGB 106 g/L,LT 201×109/L.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骨髓垂体瘤转化基因(PTTG)与c-myc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38例NHL患者骨髓及10例慢性淋巴结炎患者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中PTTG及c-myc基因的表达.结果 NHL患者骨髓中PTTG和c-myc基因的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慢性淋巴结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TTG:0.567 7±0.270 7比0.071 2±0.020 1,t=4.706,P<0.05; c-myc:0.352 6±0.185 4比0.107 3±0.043 5,t=3.303,P=0.002).外周T细胞淋巴瘤和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PTTG及c-myc基因表达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TTG:0.556 8±0.211 3比0.602 8±0.244 6,t=0.640,P=0.527;c-myc:0.350 1±0.177 6比0.361 0±0.190 2,t=0.302,P=0.765).PTTG基因的表达与NHL骨髓浸润、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呈正相关(r=0.422,r=0.387;均P<0.05).c-myc基因的表达与NHL骨髓浸润、IPI评分呈正相关(r=0.431,r=0.344,均P<0.05).NHL患者骨髓PTTG基因和c-myc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r=0.490,P<0.05).结论 NHL中PTTG、c-myc呈高表达状态,PTTG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促进c-myc的高表达.  相似文献   
69.
<正>精神发育迟滞(mental retardation,MR)又称智力低下,是指18岁前在个体发育时期由生物、心理、社会多因素引起的智力明显低于同龄正常水平,并有社会适应行为的显著缺陷,是一个常见的、备受关注的临床医学、康复医学、精神心理、教育和社会问题[1]。MR是我国目前儿童残疾的第一位原因,该病影响我国人口总体素质,给家  相似文献   
70.
摘要:目的:应用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分析宣肺达郁汤用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恢复期治疗的关键活性成分及核心作用靶点,并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查询中国药典、TCMSP和TCM@Taiwan数据库,获取宣肺达郁汤复方中11味中药的性味归经、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应用GeneCards及OMIM数据库查询COVID-19恢复期疾病治疗靶点,运用Venny软件对中药及疾病靶点取交集,获得与COVID-19恢复期治疗相关的宣肺达郁汤潜在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中药-性味归经、中药-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应用STRING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蛋白质相互作用(PPI)分析,根据节点属性值筛选获取宣肺达郁汤中关键活性成分和核心作用靶点。通过Metascape、DAVID数据库对共有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信号通路、组织表达富集分析。借助AutoDockTools软件研究关键活性成分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F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间的亲和作用。结果:宣肺达郁汤性平,味甘,主要归肺、脾、心经。与COVID-19恢复期治疗相关的宣肺达郁汤活性成分共137个,对应231个靶点,潜在作用靶点主要分布于肺组织,关键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山奈酚、7-甲氧基-2-甲基异黄酮、黄芩素、刺芒柄花素、柚皮素、β-谷甾醇、美迪紫檀素和甘草查尔酮A,核心靶点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RAC-α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AKT1)、白细胞介素-6/8/10(IL-6/8/10)、肿瘤坏死因子(TNF)、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3/8(MAPK1/3/8)、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等,涉及白细胞介素17(IL-17)、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核因子-κB (NF-κB)、缺氧诱导因子-1(HIF-1)、环磷腺苷(cAMP)、Janus激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JAK-STAT)、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Wnt)等信号通路。关键活性成分同吡非尼酮相比,可与FGFR、VEGFR2形成更稳定的配体-受体复合物。结论:宣肺达郁汤以多成分、多靶点的方式,通过减轻炎症反应,影响氧气输送与利用,促进肺泡液清除,调控细胞代谢与凋亡,调节机体免疫力等途径,发挥对COVID-19恢复期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