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9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特种医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鼻息肉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失神经支配、纤毛功能障碍、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又因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是其显著的病理学特征,噬酸性粒细胞具备产生炎性递质和碱性蛋白的能力,并受炎性递质作用,可调节局部炎性反应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所以化学递质与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的关系更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2.
鼻息肉的发病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失神经支配、纤毛功能障碍、阿司匹林耐受不良等。又因鼻息肉组织中嗜酸性粒细胞浸润增多是其显的病理学特征,噬酸性粒细胞具备产生炎性递质和碱性蛋白的能力,并受炎性递质作用,可调节局部炎性反应而导致一系列病理改变,所以化学递质与嗜酸性粒细胞与鼻息肉的关系更成为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43.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认知功能改变与背侧丘脑1H MRS改变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和同期健康体检者28名(对照组),分别进行神经心理学测试数字连接试验A (NCT-A)、数字符号试验(DST)和MRS检查;计算各代谢物,包括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胆碱(Cho)、谷氨酰胺复合物(Glx)和肌醇(mI)的峰下面积与肌酸(Cr)峰下面积的比值(NAA/Cr、Cho/Cr、Glx/Cr及mI/Cr)。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肝硬化组Cho/Cr、mI/Cr减小,Glx/Cr升高,NCT-A时间延长、DST得分减少(P均<0.001)。肝硬化组NCT-A时间与Cho/Cr、mI/Cr呈负相关(r=-0.477,P=0.001;r=-0.695,P<0.001),与Glx/Cr呈正相关(r=0.665,P<0.001);DST得分与Cho/Cr、mI/Cr呈正相关(r=0.478,P=0.001;r=0.632,P<0.001),与Glx/Cr负相关(r=-0.572,P<0.001)。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背侧丘脑内代谢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44.
原发性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探讨肝脏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MFH)的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脏MFH的CT及临床资料。3例患者均行上腹部CT平扫、三期动态增强扫描。结果:3例肝脏MFH体积均较大,2例表现为边界尚清晰的单发肿块,1例为边界不清的弥漫性多发瘤灶;瘤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囊变坏死,无钙化;增强扫描可表现为延迟强化(2例)或快进慢出(1例);1例伴胆管扩张及胆管癌栓。3例均无门静脉癌栓、淋巴结及远处转移。结论:肝脏MFH的CT表现形式多样,临床最终诊断依赖病理,特别需与原发性肝细胞癌或胆管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腹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的CT、MRI表现,旨在提高对其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腹部IMT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其中男、女各3例,年龄1~61岁,平均35.5岁。5例行CT扫描,其中4例行平扫及增强扫描,1例仅行平扫;1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肠系膜4例,横结肠1例,前列腺后方1例。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部分相互融合。4例边界清晰,2例不清晰。病灶最大横径5.3~15.4cm。CT平扫4例密度均匀,1例密度不均匀,CT值25~58HU;增强扫描3例呈明显强化,其中不均匀强化2例,均匀强化1例,1例呈轻度均匀强化,2例强化病灶内及周边可见血管影。1例MRI表现为边界清晰的软组织肿块,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中心可见不规则黏液样变性,呈明显短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均匀强化,黏液样变性区无强化。结论 CT、MRI能清楚显示IMT的部位、大小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但表现无特异性,确诊仍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CT和MR I表现并分析误诊原因。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病理证实的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11例行头颅MR I平扫及增强扫描,其中4例同时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另有1例仅行头颅CT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12例中囊实性7例,实性5例。8例肿瘤边界不清,4例边界清晰。MR T2W I呈混杂或均匀高信号,T1W I呈等低信号;CT表现为不均匀高密度或等密度;增强扫描多表现为明显不均匀强化。7例视交叉显示不清,3例垂体柄显示不清。术前影像学诊断错误8例,误诊为颅咽管瘤(n=6)、脑膜瘤(n=1)、生殖细胞瘤(n=1),另有2例未做出明确诊断。结论鞍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多为囊实性或实性且有类似Ⅲ~Ⅳ级胶质瘤影像表现的特点,可根据这些特点与其他鞍区肿瘤相鉴别,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47.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以进行性认知功能障碍和行为损害为特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起病隐匿,早期诊断较为困难。目前国内外研究者利用各种成像技术对AD的早期诊断进行了大量相关研究。近年来,静息态脑功能成像作为一种崭新的成像技术出现并得到迅速发展。其因分析方法多样、实用性强、被试依从性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AD的研究中。就静息态脑功能成像特别是其不同的分析方法在AD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8.
目的 探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和正常人门静脉系统成像最佳扫描时间的差别,分析肝功能对成像时间的影响.方法 依受检者肝功能评定标准分为肝硬化Child-PughA级(A组,n=40)、Child-Pugh B级以上(B组,n=28)和对照组(n=28)3个大组,进一步将上述三大组依照所设定的延迟扫描时间各自再分为3 s、5 s、7 s、9 s四个时间亚组,表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获得的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延迟3 s、5 s、7 s、9 s启动正式扫描,各亚组7例或10例.分别测量门静脉主干及肝内门静脉细小分支与肝实质CT值差值(P-L1、P-L2)并对图像进行评分.结果 对照组中,3 s亚组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亚组;A组中5 s亚组P-L1、P-L2和图像质量评分最高;B组中7s亚组的P-L1和P-L2明显高于其他亚组,图像质量评分各亚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照组、A组和B组门静脉成像最佳扫描时间为在小剂量预注射法所测得门静脉主干强化峰值时间的基础上分别再延迟3 s、5 s和7 s.  相似文献   
49.
目的回顾性分析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者(HBV-RC)背侧丘脑氢质子磁共振波谱改变。方法收集影像学诊断或肝脏穿刺病理诊断HBV-RC患者28例(男/女,24/4例),病史9个月~31年,年龄27~61岁。Child-Pugh A、B、C级11、11、6例;对照组为同期相同性别、年龄及学历相匹配(相差≤3年)的健康体检者。所有被试者进行双侧背侧丘脑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使用SPSS13.0软件,HBV-RC组、对照组双侧代谢物比值行配对样本t检验,两组间比较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正常组和HBV-RC Child A、B、C四组间MRS差异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选取检验水准α=0.05。结果相对于对照组,HBV-RC组Glx/Cr升高,mI/Cr、Cho/Cr降低。对照组与Child-A级、B、C级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HBV-RC组内Child-C级与A、B级间Glx/Cr、mI/C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hild-A、B、C级两两间Cho/Cr均无统计学差异(P值均0.05)。结论 HBV-RC患者背侧丘脑波谱改变随Child分级加重逐渐明显。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过敏性鼻炎(AR)对独生子女人格的影响。方法 应用明尼苏达多相个性调查表(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 Inventory,MMPI)调查分析独生子女AR患者35例,并与非独生子女AR患者49例对照,患者均为中重度持续性AR。结果 独生子女患者的效度量表中的诈病量表(Infrequency,F)和临床量表中的疑病量 表(Hypochondriasis,Hs)、抑郁量表(Depression,D)、性度量表(Masculinity,Mf)、轻躁狂量表(Hypomania,Ma)4个临床量表T分(t 分别为2.169、1.955、2.009、2.546、2.012,P 均<0.05)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患者,附加量表中的依赖性量表(Dependency,Dy)T分非常显著的高于非独生子女患者(t =2.66,P<0.01)。中重度持续性AR男女患者间各量表得分无明显差异。结论 与非独生子女AR患者相比,独生子女AR患者的人格心理特征倾向于更关心和专注于自己的健康问题、更不愉快和易于绝望、更易怒和暴躁、更感孤独和希望独处等以外、更倾向于易夸大病情、更依赖他人和对传统性别角色责任的不认同。提示独生子女AR患者的心理功能更差,临床医师应该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