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便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60%的老年人有便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症状加重。本病常继发于其他慢性病,也可诱发或加重其他疾病,是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发生意外的隐患。可见保持大便通畅,亦是老年保健康复的重要措施。现将笔者辨治本病的粗浅体会介绍如下,以就正于同...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 ,随着各种促排卵药和辅助性生育技术的广泛应用 ,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已有了明显的增加 ,据Martin等统计 ,1980~ 1997年间 ,美国双胎妊娠的发生率增长了5 2 % [1 ] ,且因双胎妊娠时其流产、早产及围产儿病死率亦均明显高于单胎妊娠 ,故对双胎妊娠的监护与保健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B型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无创伤、可重复性好等优点 ,在双胎妊娠的孕期诊断及孕中晚期与分娩期监护等方面显示了良好的应用价值。现就其在双胎妊娠中的应用综述如下。一、双胎妊娠的特殊生理与病理双胎妊娠中 ,单绒毛膜双胎的胎盘间往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我院近年部分患者治疗资料为例,拟对老年呼吸系统疾病防治领域的中西医结合误区作一初步剖析,以就正于同道。1 临床资料本组资料来源为1990~1997年来我院就诊的62例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男46例,女16例,年龄62~81岁,平均715岁。西医诊断为老年性慢性支气管炎34例,阻塞性肺气肿16例,肺原性心脏病9例,喘息性支气管炎3例。中医诊断咳嗽34例,喘病25例,哮病3例。病程2~12年。本组患者入院前均在各级医院接受中西结合治疗。西医治疗以抗生素,祛痰剂、茶碱类、β2受体激动剂抗炎解痉平喘及其它对症处理。62例中仅有12例有完整的辨证论治的脉…  相似文献   
14.
<正> 应用莨菪类药治疗缺血性心脑疾患,疗效显著,临床报告屡见不鲜。但对其改善冠脉微循环是否通过增加心肌内毛细血管血流量,尚未有实验证实。本文用~(86)铷测定在不同时值、不同剂量下莨菪类药对小鼠心肌营养性血流量的定量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药物不敏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PCOS患者采用腹腔镜下卵巢打孔术和卵巢楔形切除术,观察术后月经、排卵及妊娠情况,比较手术前后相关激素水平变化。结果腹腔镜术后月经恢复正常者占62.16%,排卵率88.15%,妊娠率67.57%;术后血黄体生成素(LH)和雄激素(T)水平明显降低,血卵泡生成素(FSH)轻度升高,空腹血胰岛素(FINS)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无明显变化。结论腹腔镜手术是治疗药物不敏感PCOS的优选方法,可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妊娠率和对药物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监测     
查阅资料,国内外尚未见用微循环作为临床监测报告。作者用微循环观察作为临床监测手段,初步取得实用价值。 1.图一至图九,介绍正常与各种常见疾病的病理微循环的形态特点。 2.图十至图十二,介绍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用血管调节药山茛菪碱(654—2)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通过B超测量腹膜透析患者腹内导管末端与盆腔最低位置间的距离,并初步探讨该距离对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至2016年12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肾内科住院行腹膜透析置管的137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年龄19~74岁。根据男女解剖结构上的差异,将这些患者分为男性组76例和女性组61例。另外,通过B超测量出的患者术后一周腹膜透析管腹内段末端位置与盆腔最低位置间的距离将各组又分为0~3 cm组、3~5 cm组、5 cm组3个亚组。追踪观察137例患者腹膜透析过程中是否出现腹痛、血性腹膜透析液及灌引流是否通畅等临床表现,随访3个月。收集整理数据并分析比较男女2组间及各亚组之间的差异。结果 2组患者的3个亚组中发生导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均显示当腹膜透析导管腹内段末端位置与盆腔最低位置间距离为3~5 cm时其发生率最低,明显优于其它2个亚组。另外,该研究发现距离在0~3 cm时,患者易发生腹痛且程度较重;而距离在5 cm时,较易发生漂管及网膜包裹等并发症。结论该研究表明当B超测量出的距离在3~5 cm时,无论男女患者发生上述腹膜透析导管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这提示腹膜透析置管的医生在手术时,一定要根据患者体型等仔细确定切口位置及导管置入腹内的长度等,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腹膜透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