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54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2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33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肺炎患儿血氧分压(PaO2)、心肌酶谱及心电图(EKG)的改变。方法:对96例普通型肺炎患儿做PaO2、血清心肌酶谱及EKG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62例(64.6%),心肌酶谱活性增高,52例(54.2%)EKG异常;59例(61.5%)PaO2下降。PaO2下降者心肌酶谱活性增高明显,与PaO2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01);EKG异常以酶活性增高者发生率高,与酶活性正常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相当一部分的肺炎患儿可出现PaO2、心肌酶谱及EKG的改变,且三者的改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提示临床上只有对肺炎患儿的各项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全面了解肺炎引起的心脏损害情况。  相似文献   
102.
医院感染肠球菌属的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球菌为条件致病菌,是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之一,可引起不同部位的感染,主要以泌尿系统、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对我院2006年9月-2008年9月间临床分离的102株肠球菌的菌种分布和耐药性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3.
104.
随着社会和医学的水断发展,危害人类健康的已不再是传染病,营养不良等,而是由于各种心理神会因素导致的心国在性疾病,其中神经症占有很大的比例,而且据有关专家统计和推测,其发病率还将不断增加。文章就神经症的预防和心理护提出了一些意义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使用毒性预测软件及细菌回复突变(Ames)试验评价茜素型蒽醌的基因突变风险。方法 通过毒性软件Toxtree、Derek Nexus和Sarah Nexus对茜素型蒽醌: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素-1-甲醚、羟基茜草素、光泽汀进行致突变风险预测;每个受试物设置5个给药浓度,分别在有或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使用5种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100、TA102、TA1535和TA1537开展基于6孔板培养的Ames试验,判断该类化合物苯环上不同取代基对致突变性的影响。结果 软件基于蒽醌环的存在预测该类化合物均具有致突变风险。在非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和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诱导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在S9代谢活化下,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羟基茜草素可导致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光泽汀可导致TA97、TA100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甲基异茜草素可导致TA97、TA100、TA102和TA1537回复突变菌落数大幅增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可导致TA100回复突变菌落数增加。结论 茜素型蒽醌受试物在有或无S9代谢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程度、不同菌株的回复突变,开展相关研究评价其毒性风险对该类化合物合理监管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rimary Sj(o)gren's syndrome,pS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状态的发生率.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关于pSS患者心理状态的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0-01月),评价纳入研究文献的质量,应用Revman5.3软件对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Meta分析共18篇英文文献,总样本量为32236人,其中pSS病例组患者6733人,健康对照组25503人.研究组为根据欧盟诊断标准确诊的pSS患者,对照组为健康人群.焦虑和抑郁的严重程度多采用心理自评量表,如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焦虑白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流行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al survey,depression scale,CES-D)、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Beck depression rating scale)、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和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 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等.pS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抑郁的发生率合并效应值为(OR=2.65,95% CI:2.07~3.38,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抑郁量表HADS-D评分值(SMD=1.28,95% CI:0.54~2.01,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S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焦虑的发生率合并效应值(OR=2.19,95% CI:1.86~2.57,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量表HADS-A评分值(SMD=1.31,95% CI:0.49~2.13,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SS患者中焦虑和抑郁状态比健康对照组更常见且更重.早期识别和适当干预焦虑和抑郁状态,有助于减少其对pSS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对具有相同母核结构的7种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开展体外Pig-a基因突变试验,分析不同茜素型蒽醌化合物取代基结构与其致突变性的关联。方法 小鼠淋巴瘤细胞L5178Y(tk+/--3.7.2.C)分别与系列浓度的茜草素、异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羟基茜草素、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茜草素-1-甲醚和光泽汀作用4 h(有S9)或24 h(无S9),给药24 h后应用细胞计数仪进行计数,计算细胞相对倍增速率(RPD)评价受试物细胞毒性;细胞培养8 d后经APC-anti-CD45和PE-antiCD90.2抗体孵育后,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突变(CD45+CD90.2-)率。结果 所有受试物在有或无代谢活化条件下所设浓度组RPD均大于50%,未见明显细胞毒性作用,可排除试验中假阳性结果。在无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16 μg· mL-1)组、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组、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31.25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在有S9代谢活化条件下,光泽汀(4、8 μg· mL-1)、羟基茜草素(10 μg· mL-1)、茜草素-1-甲醚(3.75、15.00 μg· mL-1)、甲基异茜草素(12.5、25.0、50.0、100.0 μ g · mL-1)、甲基异茜草素-1-甲醚(15、30、60 μ g · mL-1)、异茜草素(2.50、5.00 μg·mL-1)组Pig-a基因突变率与溶媒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0.01、0.001)。结论 羟基取代基所在位点是茜素型蒽醌化合物致突变性强弱的决定性因素,其体内致突变性有待进一步确证。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原研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蒽环类+长春碱类+糖皮质激素(CHOP)方案(R-CHOP)序贯国产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方案(H-CHOP)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0例使用R-CHOP序贯H-CHOP治疗的初治DLBCL患者临床资料,评估其在8个疗程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R-CHOP序贯H-CHOP治疗10例初治DLBCL患者在8个疗程内的完全缓解(CR)率为90%,部分缓解(PR)率为10%,总有效率(ORR)为100%,其中R-CHOP期间2例CR,8例PR,序贯为H-CHOP后2例维持CR,其余8例中7例从PR加深缓解至CR,1例维持PR。R-CHOP序贯H-CHOP能够维持患者外周血CD20阳性B淋巴细胞和免疫球蛋白持续显著低水平状态;R-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30%,H-CHOP期间2级以上血液毒性发生率为0%。结论 R-CHOP序贯H-CHOP治疗DLBCL安全有效,适宜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0.
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方法:81例门诊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39例,治疗组采用窄谱UVB照射,每隔2 d 1次,同时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50 mg,每日3次;对照组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150mg,每日3次.两组疗程皆为4周.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5%,对照组有效率6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窄谱UVB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