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9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42.
目的探讨早产儿机械通气时早期鼻饲喂养的重要性。方法选择30例机械通气的早产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4例和观察组16例。对照组采用外周静脉营养,观察组在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以早期鼻饲喂养。观察两组息儿的体重增长情况和黄疸持续时间,有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发生。结果观察组较对照组体重增加明显,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未发生NEC。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充足的营养是早产儿机械通气治疗成功的保证。采用静脉营养加早期鼻饲喂养补充营养物质较单纯静脉补充好,它可以使早产儿体重增加,黄疸持续时间缩短,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调查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方法采用PCR法检测aac(3)-Ⅰ、aac(3)-Ⅱ、aac (3)-Ⅲ、aac(3)-Ⅳ、aac(6′)-Ⅰ、aac(6′)-Ⅱ、aph(3′)-Ⅵ、ant(3″)-Ⅰ、ant(2″)-Ⅰ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在临床不同时间分离的88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的存在情况。结果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临床分离的46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89.1%)含ant(3″)-Ⅰ基因,33株(71.7%)含aac(3)-Ⅰ基因,2株(4.3%)含aac(3)-Ⅱ基因,1株(2.2%)含aac(6′)-Ⅱ基因,1株(2.2%)含aph(3′)-Ⅵ基因,40株(87%)含armA基因。2012年12月至2013年1月本院临床分离的42株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中,41株(97.7%)含ant(3″)-Ⅰ基因,34株(81%)含aac(3)-Ⅰ基因,7株(16.7%)含aac(6′)-Ⅰ基因,16株(38.1%)含armA基因。结论院内不同时间分离的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ant(3″)-Ⅰ、aac(3)-Ⅰ和armA基因检出率一直很高,对其氨基糖苷类耐药与AMES和16S rRNA甲基化酶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为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止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2年1-12月临床分离的421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及分布进行分析;药敏试验操作及结果的解释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CLSI)标准,采用WHONET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2012年1-12月共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421株,主要分离自痰液标本,占82.4%,其次为分泌物和尿液,分别占7.6%和5.0%;铜绿假单胞菌的科室分布以ICU为主,占19.9%,其次为神经外科、老年科、心内科、急诊科,分别占12.4%、10.9%、9.3%、9.0%;药敏结果显示,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为100.0%,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氨曲南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35.2%、32.3%和31.6%,对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哌拉西林、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妥布霉素、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均<30.0%。结论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其次是伤口感染,医院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45.
目的:了解本院院内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分布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应用鑫科细菌鉴定仪进行细菌鉴定,采用XK-96A-C药敏板进行药敏试验。结果2012年10月至2013年8月本院临床共分离34株大肠埃希菌和32株肺炎克雷伯菌。其中34株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呋辛、头孢噻肟、氨曲南、头孢吡肟、洛美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左氧氟沙星、呋喃妥因、头孢西丁、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70.6%(24/34)、67.6%(23/34)、64.7%(22/34)、58.8%(20/34)、55.9%(19/34)、55.9%(19/34)、52.9%(18/34)、52.9%(18/34)、52.9%(18/34)、50.0%(17/34)、44.1%(15/34)、44.1%(15/34)、38.2%(13/34)、29.4%(10/34)、14.7%(5/34)、11.8%(4/34)、11.8%(4/34)、5.9%(2/34)、2.9%(1/34)和2.9%(1/34)。32株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呋喃妥因、头孢唑林、头孢呋辛、洛美沙星、庆大霉素、头孢噻肟、头孢吡肟、妥布霉素、环丙沙星、氨曲南、头孢他啶、复方新诺明、阿米卡星、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和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依次为100%(32/32)、37.5%(12/32)、31.3%(10/32)、28.1%(9/32)、28.1%(9/32)、25%(8/32)、21.9%(7/32)、21.9%(7/32)、18.8%(6/32)、18.8%(6/32)、18.8%(6/32)、15.6%(5/32)、15.6%(5/32)、15.6%(5/32)、12.5%(4/32)、12.5%(4/32)、9.4%(3/32)、6.3%(2/32)、6.3%(2/32)和0.0%(0/32)。58.8%(20/34)的大肠埃希菌标本来源于尿液,68.8%(22/32)的肺炎克雷伯菌标本来源于痰液。结论本院大肠埃希菌主要引起泌尿道感染,肺炎克雷伯菌主要引起呼吸道感染。临床可根据耐药监测常用的抗菌药物治疗肺炎克雷伯菌引起的感染,部分抗菌药物治疗大肠埃希菌引起的感染应根据药敏试验。  相似文献   
46.
小卒中一旦发生,就有反复发作或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预防其发生比治疗有更重要意义。导致小卒中的大多数危险因素或病因多数是可预防的,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发生脑卒中。主要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7.
目的:采用动态浊度法定量检测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并与热原检查法比较.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及其指导原则进行干扰试验.结果:当样品作160倍稀释时用动态浊度法进行测试未见干扰作用,两法测试结果一致,均符合规定.结论:该样品可以用动态浊度法进行定量检测生脉注射液中的细菌内毒素.  相似文献   
48.
49.
目的:观察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方法: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采用经皮给药治疗仪专用贴片治疗小儿秋季腹泻56例。结果:治疗组疗效(96.4%)优于对照组(76.8%),P<0.05。结论:经皮给药治疗仪治疗小儿腹泻具有易接受、无毒副作用、提高治愈率,缩短病程等优点。  相似文献   
50.
目的:优化医院重症监护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比阿培南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某院5种294株常见肠杆菌科致病菌,采用2倍琼脂稀释法测定比阿培南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运用蒙特卡洛模拟(MCS)比阿培南4种给药方案(0.3g q12h;0.3g/q8h;0.3g/q6h;0.6g/q12h)传统短时滴注(0.5h)和延时滴注(1~4h),计算达标概率(PTA)和累积反应分数(CFR)。结果:对大肠埃希菌,所有方案的CFR均>90%;对肺炎克雷伯菌,比阿培南0.3g/q12h静滴<3h,0.6g/q12h静滴<2h方案的CFR<90%;对阴沟肠杆菌,比阿培南0.3g/q12h静滴<2h的CFR<90%;对粘质沙雷菌,所有方案的CFR均<90%;对产气肠杆菌,比阿培南0.3g/q12h传统短时滴注方案CFR<90%。当MIC≥2μg·mL-1时,所有方案PTA均<90%。结论:ICU患者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建议比阿培南0.3g/q8h、q6h或0.3g/q12h滴注3h以上的给药方案,针对粘质沙雷菌感染建议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目标治疗则应根据致病菌MIC值选用相应的给药方案。在MIC≥2μg·mL-1时建议根据药敏结果联合或换用其他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