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肺淋巴管肌瘤病的高分辨率CT表现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目的 通过总结肺淋巴管肌瘤病的HRCT表现,讨论其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3例均为女性,年龄为24,28和69岁,其中69岁患者合并右下肺腺癌。HRCT扫描技术包括1.5mm层面,骨重建算法,140kVP和140-170mA,结果 HRCT均呈两肺多发,边缘清楚的薄壁囊状影,直径几毫米与2cm,囊壁从陷约可见至1mm厚,这些囊状影无外周或中心,上肺或下肺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患者骨髓摄取氟代脱氧葡萄糖(FDG)弥漫增高征象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PET/CT检查的114例初诊DLBCL住院患者。所有患者均行骨髓活检(Bone marrow biopsy,BMB)。计数数据分析用χ2检验,计量数据分析用t检验或Wilcoxon检验。结果 根据骨髓摄取FDG类型分为骨髓正常组(51.8%)、单纯局灶组(10.5%)、单纯弥漫组(28.1%)、弥漫+局灶组(9.6%),诊断骨髓受累的比例分别为0%、100%、15.6%和100%,IV期的比例分别为33.9%、100%、59.4%、100%。单纯弥漫组患者比骨髓正常组更年轻(57 ±17岁vs 70 ±13岁)、血红蛋白(Haemoglobin,HGB)水平更低(108.1 ±23.8 g/dLvs 119.4 ±19.0 g/dL)、IV期和B症状发生频率更高(59.4%和46.9% vs 33.9%和2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性别比例、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WBC)、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升高率、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 > 2比例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DLBCL初诊患者中,骨髓摄取FDG 弥漫增高患者比骨髓摄取FDG正常者更年轻,更容易发生骨髓受累、分为IV期,更容易出现贫血、B症状、LDH升高、IPI评分 > 2,这些提示其病情更重、预后可能更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胆结石患者采用三种胆肠内引流术式治疗的作用分析探究。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29例胆结石患者,将其平均分为三组,第一组采用胆总管十二指肠侧侧吻合术治疗,第二组采用胆总管空肠Roux-en-Y端侧吻合术治疗,第三组采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治疗,对三组的临床效果及手术相应指标情况对比分析[1]。结果第三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70%)与第一组总有效率(58.14%)和第二组总有效率(66.77%)相比明显较高。采用三种方法对三组治疗后,第三组手术时间及腹腔引流时间明显低于前两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胆结石患者采用间置空肠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的^18F—FDG PET/CT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腺癌性孤立性肺结节(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特点。方法回顾分析35例ASPN的^18F-FDG PET/CT显像形态学和代谢特点,计算SUVmax,以公式[(延迟显像SUVmax-早期显像SUVmax)/早期SUVmax×100%]计算△SUVmax。以SPSS11.5软件对数据分别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结果(1)42.86%(15/35)ASPN呈典型的癌性肺结节表现(结节状FDG摄取增高),另有57.14%(20/35)ASPN FDG摄取呈片状、云雾状、肉眼无法辨认;结节状、云雾状、片状、肉眼无法辨认ASPN的SUVmax大小顺序递减,不同FDG摄取形态的ASPN早期和晚期SUVmax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0.696和24.758,P均〈0.001。(2)54.29%(19/35)ASPN SUVmax≥2.5,45.71%(16/35)ASPN SUVmax〈2.5。(3)68.57%(24/35)ASPN呈实性密度结节,31.43%(11/35)ASPN呈“磨玻璃”密度结节;早期SUVmax分别为4.54±2.69、1.30±0.87,t=-5.234,P〈0.001。(4)延迟显像ASPN的SUVmax为422±3.52,高于早期显像的3.49±2.72(t=-4021,P〈0.1301);延迟显像SUVmax是否增高与早期显像SUVmax的高低相关:94.74%(18/19)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仅56.25%(9/16)SUVmax〈2.5ASPN的△SUVmax为正值,P=0.013。(5)高分化ASPN SUVmax为1.70±1.51,低于中低分化ASPN的4.91±2.69,t=-3.951,P〈0.001,且△SUVmax〉0的比例(10/17)也低于中低分化ASPN(13/14),P=0.045。结论ASPNFDG摄取形态、代谢活性差异大,SUVmax〈2.5ASPN比例较高,△SUVmax对这类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正电子断层显像(PET)通常以标准摄取值(SUV)≥2.5为肺癌诊断标准,但仍有部分SUV<2.5的孤立性肺结节(SPN<2.5)为肺癌。本研究旨在分析SPN<2.5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51例18F-FDG PET/CT早期显像SUV平均值(SUVavg)<2.5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人纳入研究。对SPN放射性摄取测量采用两种方法:视觉分析及半定量分析。测量SPN的早期及延迟显像的SUVavg、SUVmax及其早期-延迟变化率(△SUVavg、△SUVmax)。37例以病理诊断及14例以2年以上临床随诊结果为最终诊断标准。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6.0软件。结果 51例SPN<2.5患者中,良性11例,恶性40例。虽然良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恶性SPN<2.5患者各项SUV值均有高于良性的趋势,特别是△SUVavg、△SUVmax。以△SUVmax>0为诊断阈值,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的敏感性68.4%、特异性60.0%、准确性66.7%、阳性预测值86.7%及阴性预测值33.3%。视觉分析:无FDG摄取的SPN<2.59例中,5例为良性,4例为恶性;有FDG摄取的SPN<2.542例中,6例良性,36例恶性,两组之间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2。良恶性SPN<2.5的CT密度及大小之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综合PET和CT信息分析SPN<2.5,18 F-FDG PET/CT诊断恶性SPN<2.5的敏感性97.5%、特异性54.5%、准确性88.2%、阳性预测值88.6%、阴性预测值85.7%。结论单纯以SUV≥2.5为标准鉴别诊断SPN会导致肺癌的漏诊。对于此类结节,△SUV有较高的肺癌阳性预测值;FDG摄取视觉分析能提高结节的良恶性鉴别准确率;综合FDG PET和CT分析的PET/CT能显著提高诊断肺癌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但特异性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溶血磷脂酸(LPA)与动脉粥样硬化型(AT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CAS)的关系。方法选取AT型ACI患者120例(ACI组),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测定两组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并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结果 ACI组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随着病情加重,ACI患者的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呈显著增高趋势(P0.01);IMT与NIHSS评分、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444、0.661、0.621、0.563,P0.01),且VE-cadherin与Hcy、LPA呈显著正相关(r=0.623、0.521,P0.01);检出CAS斑块组的NIHSS评分、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及IMT均显著高于非CAP组(P0.05)。结论 AT型ACI患者IMT明显增厚,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明显升高,且血浆Hcy、VE-cadherin、LPA含量与IMT厚度具有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负性情绪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发病诱因及自我管理知识掌握情况。[方法]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行设计的消化性溃疡病人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对105例消化性溃疡病人进行调查,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溃疡组与健康组SDS、SAS评分以及抑郁、焦虑发生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焦虑与非焦虑的消化性溃疡病人在保持稳定情绪、合理饮食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45.8%~78.1%负性情绪病人对药物根治周期、定期复诊、并发症不了解。[结论]护理消化性溃疡病人应及时评估情绪状态,健康教育因人而异,重点放在自我预防保健、控制发病诱因、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改善精神健康水平,对预防发病和复发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例1:35岁,孕3产2,末次月经1982年11月8日。停经50天出现早孕反应。近2月来小便量减少,有时排尿不畅,稍有腹胀。两天前小便1~2次/日,每次不足200ml。4小时前无任何诱因突感下腹撕裂样持续性疼痛,大汗淋漓,面色苍白,在当地诊断为宫外孕,于1983年3月12日来我院。病后有时便秘和肛门坠胀感。体查:体温37℃,呼吸24次,脉搏120次,血压90/66。急重病容,上腹平坦有轻压痛,下腹稍隆起,压痛,反跳痛明显,以耻骨上显著,移动性浊音(+),膀胱不充盈,余正常。妇查:阴道后壁膨出,宫颈着色,触痛明显,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99Tcm-MDP骨显像检查期间受检者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优化核医学技师工作中的辐射防护。方法 测量33例全身骨显像受检者注射99Tcm-MDP(亚甲基二膦酸盐)后,不同时间、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测量50例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身体不同部位(胸腹交界、骨盆、股骨中段和膝部)不同距离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结果 受检者注射99Tcm-MDP后4 h,距其3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是2 h的(59 ±11)%;距受检者1~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随距离增加递次显著下降;注射99Tcm-MDP后4 h,距受检者3、5和7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约为1 m处的(18 ±1)%、(7 ±1)%和(2 ±1)%,P值均<0.001。在距受检者体表0.1 m处测量,受检者身体部位的周围剂量当量率从高到底依次为骨盆、胸腹交界、股骨中段和膝部,P值为<0.05。骨盆部位距体表0.1和0.2 m处的周围剂量当量率较体表处分别下降了(49 ±6)%和(63 ±6)%。结论 骨显像检查技师的辐射防护措施可以进一步优化:适当推迟骨显像检查,以待受检者体内的辐射剂量进一步下降;引导受检者时,在确认受检者得到足够照顾的前提下,技师应尽量拉开与受检者之间的距离;给骨扫描受检者摆体位时尽量远离其辐射剂量最高的躯干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分析基于中期18F-氟脱氧葡萄糖(FDG)PET/CT的4项评估指标预测结外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EN-DLBCL)初始化疗疗效和预后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5月至2020年4月于北京医院经组织病理学检查或随访结果明确诊断为EN-DLBCL的77例初诊患者[其中, 男性35例、女性42例, 年龄(62.7±16.2)岁]的资料, 包括治疗前基线PET/CT、初始化疗3~4个周期时的中期PET/CT和临床资料, 并通过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或电话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确定中期PET/CT的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的最佳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和中期SUVmax≥最佳临界值组;按照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淋巴瘤18F-FDG PET/CT及PET/MR显像临床应用指南推荐, 以ΔSUVmax%=70%为最佳临界值, 将患者分为ΔSUVmax%<70%组和ΔSUVmax%≥70%组;根据中期Deauville五分法评分, 将患者分为Deauville五分法评分1~3分组和4~5分组;根据Lugano疗效评估标准, 以中期疗效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