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0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生物力学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不同方法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的稳定性和刚度。方法:通过体外生物力学实验,对15例新鲜尸体标本的正常、齿状突切除、三种不同有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后路Brooks法寰枢关节内固定术等状态进行三维角度运动范围和关节刚度进行测试。结果: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明显减少寰枢关节的各向角度运动范围;三种不同方法之间寰枢关节的各向角度运动范围和刚度无明显差异;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较后路Brooks法内固定术,寰枢关节的旋转和侧屈运动范围减少更明显,寰枢关节的由前向后剪切和旋转刚度更高。结论:前路经寰枢外侧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的稳定性和刚度达到了临床治疗的要求,术后对外固定强度的依赖较低,三种不同方法的生物力学结果相近,为简化操作和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2.
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是老年人的常见疾病。传统的全椎板、半椎板切除减压 ,对腰椎稳定性破坏大。我院自1997~ 2 0 0 1年 ,用节段性椎板开窗减压的方法 ,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 32例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32例中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5 5~ 86岁 ,平均 6 6岁。一节段狭窄 19例 ,二节段狭窄 8例 ,三节段狭窄5例。合并高血压、心脏病 5例 ,糖尿病 2例 ,呼吸道感染 2例。间歇性跛行 18例 ,腰腿痛 8例 ,下肢麻木 6例。中央椎管狭窄 2 0例 ,侧隐窝狭窄 6例 ,混合性狭窄 6例。合并椎间盘突出 10例 ,腰椎节段性不稳 3例…  相似文献   
53.
各种内固定在颈椎不稳症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因颈椎不稳而采用各种内固定治疗的病例共53例,其中上颈椎30例,下颈椎23例。内固定器械为枕 颈CD或Cervifix,Apofix,Mage rl法 空心钉,Orionak或“AO”钢板,空心螺钉等。随访6-23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内固定术后骨性融合52例,1例Apofix寰枢椎后弓间骨块吸收。1例枕颈CD环椎后弓未切除,减压不彻底,再次行后弓切除手术。临床神经症状按JOA脊髓损伤功能17分法评定标准,术后功能改善率为14.3%-100%,平均为80%。  相似文献   
54.
87例齿状突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自 1984年 1月~ 1998年 6月共收治齿状突骨折 87例 ,经头颈双向牵引后分别采用Minnerva石膏固定法、经后路固定融合术、经口齿状突切除减压融合术和齿状突加压螺丝钉直接内固定治疗 ,获满意效果。临 床 资 料本组男 5 8例 ,女 2 9例 ;年龄 6~ 6 4岁。受伤至入院时间 10h~ 11年。致伤原因 :交通伤 5 6例 ,坠落伤 2 2例 ,摔伤 4例 ,其他伤 5例。 87例中新鲜骨折 2 1例 ,陈旧性 6 6例。其中合并寰椎后弓骨折 4例。骨折后引起寰枢关节前脱位 33例 ,后脱位 5例 ,旋转性半脱位 2 1例。按Anderson分类法 :Ⅰ型 5例 ,Ⅱ…  相似文献   
55.
DRFS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和评估DRFS(Distrction ReduceFixation Syatem,撑开、复位、固定系统)手术对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5例腰椎滑脱症患者进行减压,DRFS复位内固定和植骨融合,结果 25例中22例获随访不少于6个月,23例达完全复位(92%),术后症状均消失或基本消失,22例椎间融合良好,无一例发生断钉、断板、螺钉松动及滑脱复发,2例未完全复位者中1例螺钉偏内下方挤压神经根,1例钢板倒置安装,结论 DRFS设计巧妙,独到,充分利用了纵向滑移杠杆和提拉螺旋原理,在拧紧螺母时即可同时达到撑开、复位、固定作用,产生良好的杠杆和螺旋机械效益。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寰枢椎脱位后路钉棒固定术中寰椎螺钉和枢椎螺钉固定方法 的临床选择.方法 对2002 年11 月至2011 年12 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收治的228 例可复性和23 例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术前进行置钉可行性和复位可能性评估,针对性地选择寰椎和枢椎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进行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治疗.结果 251 例患者均行钉棒固定并获得满意复位.寰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03 枚、部分经椎弓根螺钉77 枚、侧块螺钉22 枚;枢椎螺钉固定采用椎弓根螺钉437 枚、椎板螺钉56 枚、侧块螺钉9 枚.术中未发生椎动脉、脊髓损伤.237 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38 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3 个月.230 例患者获骨性融合;6例为纤维愈合,动力位片(均随访2 年以上)未见复发脱位;另1 例为假关节未融合并双侧枢椎椎弓根螺钉松动,行后路翻修手术治愈.结论 根据寰枢椎脱位的复位难易程度和个体解剖特点灵活选择寰椎和枢椎不同的后路螺钉固定方法,扩大了寰枢椎后路钉棒固定技术的适用范围,提高了手术安全性和成功率.  相似文献   
57.
本文总结和随访了我院1983~1994年间手术治疗15~19岁青少年椎间盘突出18例,发现症状和体征与成人有较大差异,易误诊或定位困难。发病者大多数有明显的外伤史或椎间盘发育存在缺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颈椎双向牵引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和原理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颈椎双向牵引床在寰枢椎脱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我院1984~2001年应用颈椎双向牵引技术治疗92例寰枢椎脱位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5例新鲜脱位均能复位,87例陈旧性病例中有7例未经前路松解术而能复位;72例须经前路松解后再牵引能缓慢复位,有8例仍不能复位。结论 颈椎双向牵引技术是对颈椎单向牵引的进一步革新和完善,牵引功效明显优于单向牵引,适应于经单向牵引无效的寰枢椎骨折脱位。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建立简易可靠的寰椎后路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定位技术。方法 设定寰椎椎弓根螺钉的进钉点,利用40套干燥配套寰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点相关的数据参数,分析数据之间的关系。结果 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和枢椎下关节突中线与后正中矢状面的距离分别是19.61mm、19.21mm,二者仅相差0.40mm。结论 枢椎下关节突中心点可作为术中判断寰椎椎弓根螺钉进钉点的解剖学定位标志。  相似文献   
60.
脊椎良性肿瘤或类肿瘤样病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