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23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96—2007年经治的24例外耳道腺样囊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结果全组24例患者中,行局限性外耳道肿物切除术3例,行部分骨性外耳道和软骨切除加乳突根治术11例,行颞骨次全切除术9例,颞骨全切除术1例。4例晚期患者腮腺因受侵而切除。23例患者术后加用辅助放疗。全组总的5年累计生存率为71-4%.10年累计生存率为38.1%;临床误诊的患者与未被误诊患者的10年生存率分别为21.9%和59-3%(P=0.012)。结论外耳道腺样囊性癌生长缓慢,但长期效果差,对肿瘤的扩大切除可能提高生存率、降低复发,手术加放疗是有效的综合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互联网云技术在耳鼻喉科在线教育中的应用,提高在线教育的教学质量.方法 利用互联网云技术进行云查房及在线疑难病例讨论,定期举办教学云讲堂.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通过网络软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耳鼻喉科医生对当前在线教学的评价,分析在线教学需要改进的方面.结果 大部分调查对象认同在线教育,认为在线教育是对传统教育的补充,可以更有效的利用时间和资源,希望多组织此类课程.在线教育需要改进的方面主要包括:互动交流困难,缺少实时反馈;答疑不如面对面交流领会快;网络不稳定经常卡顿.结论 互联网云技术应用于耳鼻喉科在线教学,方便广大医生在专业领域了解行业进展,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3.
目的总结17例人工耳蜗患者耳蜗再植入的原因,探讨降低耳蜗再植入风险的方法,提高患者手术治疗满意度及术后听力言语康复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8年7月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17例采用面隐窝入路圆窗再植入人工耳蜗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再植入原因。结果1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耳蜗再植入手术,再植入术后随访观察患者满意度高,人工耳蜗助听听阈大幅改善,言语分辨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听力言语康复效果提升。17例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分别为:植入体故障6例;植入体不工作2例;植入体受撞击后损坏2例;植入体接收刺激器移位1例; 植入体接收刺激器部位破裂1例;皮瓣感染3例,其中1例为右侧感染后原植入体同侧再植入,皮瓣感染切口无法愈合后右侧植入体取出后行左侧人工耳蜗植入;电极未完全植入1例;应患者要求取出旧植入体同侧再植入新型植入体1例。结论人工耳蜗再植入原因复杂多样,选择合适材料的植入体、避免剧烈撞击、执行严格的无菌操作以及进行准确的人工耳蜗植入术前评估是避免人工耳蜗再植入的关键。  相似文献   
44.
目的:比较各种因素对喉癌患者术后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303例喉癌患者,采用中文版(EORTC)QLQ-C30(V3.0)及QLQ-H&N35生存质量问卷进行评估,比较各因素与喉癌术后患者生存质量的关系。结果:303例患者中目前仍保留气管造瘘者78例(其中全喉切除59例,部分喉切除19例);4例仍带鼻饲管。女性患者在躯体功能、总健康状况等方面不如男性(P<0.05)。高龄患者较低龄患者躯体功能及语言能力差(P<0.05)。声门型患者总健康状况最好,而吞咽问题方面声门上型最差。临床晚期(Ⅲ、Ⅳ期)患者在多个领域得分不如临床早期(Ⅰ、Ⅱ期)患者,Ⅲ期患者比Ⅳ期患者吞咽问题更明显。微创手术及喉裂开声带切除术比部分及全喉切除者生存质量好。部分喉切除者在躯体功能、情绪功能、总健康状况、感觉、语言、咳嗽、病态感、进食管等领域比全喉切除者好,但在疲倦、疼痛、气促、吞咽、口干、唾液黏稠领域不如后者;而水平部分喉切除者吞咽问题明显。术式是影响语言功能的独立因素。手术同期行颈廓清者比未做颈廓清者有更多的不适症状。有气管造瘘者在生存质量的多个领域明显差于无气管造瘘者,且是语言功能和总健康状况领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各临床特征影响不同的生存质量领域。术式是影响语言功能的独立因素。是否有气管造瘘是影响总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颈淋巴清扫术后产生乳糜漏的原因及处理策略。 方法 回顾性分析647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行颈淋巴清扫术后的临床资料。对11例术后发生乳糜漏的患者给予静脉营养、低脂饮食、局部加压及负压引流等措施。 结果 该组患者乳糜漏出现在手术后的第0.5~3.0天,其发生率为1.7%,患者乳糜漏的峰值引流量为 120~1100 mL/d。该组患者接受淋巴结清扫区域:单侧叶+峡部切除449 例,接受全甲状腺切除152例,单侧叶+峡部切除+对侧次全切除46例;单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总共 395 例,发生乳糜漏5例,发生率为1.26%(5/395)。侧颈+中央区淋巴清扫共83例,发生乳糜漏4例,发生率为4.8%(4/83),内镜辅助上纵隔清扫总共6例,发生乳糜漏2例,发生率为33.3%(2/6)。乳糜漏左侧与右侧之比为7∶4;其中3例患者为复发再清扫(rRLN)。每日引流量<20 mL/d时拔管,乳糜漏闭合时间为6~23 d,中位时间11 d。所有患者未行二次手术处理。 结论 甲状腺癌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时应仔细规范操作以预防乳糜漏的发生,及时采取调整饮食、负压引流等综合措施多可治愈,保守治疗无效时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46.
循证医学是一种崭新的医学模式,是当代临床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该模式把医师的临床专业技能与已获取的研究成果密切结合,以病人为核心查找相关临床证据,认真评估分析,将最完善的证据应用于临床。临床实习是培养优秀医师的关键环节,为此,我们立足实践,总结了循证医学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在国家重点学科耳科学的教学中,就其在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思考动手能力及医患沟通等方面进行探讨,提高了学生的临床技能、使他们熟练掌握疾病的诊治原则并培养其科研创新能力,为实习医师以后独立工作打下良好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7.
近十多年来,国际上进行了一系列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评估了不同降压药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脑卒中,心肌梗死等血管事件的的影响,为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及糖尿病临床治疗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48.
背景与目的 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血压控制率很低。为优化高血压治疗方案,提高血压达标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由刘力生教授任主席的中国高血压综合研究协作组特制定了以下中国高血压综合干预研究方案。对象与方法 符合以下4项者进入试验:原发性高血压,年龄50~79岁,至少伴有一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知情同意。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盲终点评估临床试验方法,1200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初始小剂量氨氯地平 替米沙坦组或小剂量氨氯地平 利尿剂组;对其中血总胆固醇4.0~6.1mmol/L者随机分为小剂量他汀组或常规处理组;按社区随机分为强化生活方式干预区或常规干预区。研究主要终点是非致命性卒中/心梗、心血管性死亡复合事件。定期随访,计划随访4年。预期结果 累积主要终点事件500例,血压控制率达到70%,优化治疗组降低心血管事件20%,明显改善不良生活方式。全国150家协作医院共同研究,预计2011年完成试验。  相似文献   
49.
降低血压对心血管病高危患者益处的证据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人群中血压水平与脑卒中、冠心病发病危险密切相关。脑卒中的再次发生也与血压水平有关。降压治疗可减少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险以及脑血管病后患者脑卒中的再次发生。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证据表明 ,降压治疗不仅对脑卒中后伴高血压患者有益 ,而且对脑卒中后伴非高血压患者也有益。对心血管病高危或糖尿病患者 ,积极降压治疗带来的好处正促进人们治疗观念的转变。  本文目的是应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和观点 ,通过对流行病研究和大样本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的分析 ,以阐明降低血压对心脑血管病高危患者带来的益处。1 血压水平对心脑…  相似文献   
50.
目的观察尼群洛尔治疗高血压伴心血管危险因素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并同时观察其对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18~79岁伴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在知情同意后进入研究。导入期2周,停用正在使用的降压药物。2周后门诊随访血压为收缩压(SBP)140~179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109 mmHg者被随机分为尼群洛尔组(A组)或氨氯地平组(B组)。目标血压值为140/90 mmHg。随访中根据血压目标增加药物剂量或加其他降压药,治疗随访期6个月。基线、治疗4周和6个月时,各进行1次24小时(h)动态血压监测(ABPM)。研究过程中随时观察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全国7个协作中心共随机入选207例高血压患者。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SBP和DBP就有显著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非常显著(P0.01),这种趋势一直持续至研究结束。治疗6个月时,尼群洛尔组和氨氯地平组血压分别显著下降18.9/9.2 mmHg和18.2/9.9 mmHg。治疗4周和6个月后,A、B组动态血压监测24 h,白昼和夜间血压均显著下降。治疗1个月时,二组血压达标率已近似50%,治疗6个月时均达到77%。研究过程中无严重不良事件报告。结论尼群洛尔可快速有效降低高危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研究过程中未发现其对糖脂代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