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3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9篇
神经病学   6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6篇
综合类   128篇
预防医学   4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4篇
  2篇
中国医学   24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近20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剖宫产率(cesareandeliveryrate)有不断上升趋势,剖宫产新生儿所产生的不良结局目前在国内也日渐受到关注。国外有研究表明,剖宫产对新生儿有较多方面的影响,呼吸系统问题最为明显,与自然分娩相比,新生儿湿肺(又称新生儿一过性呼吸增快,transienttachypneaofnewborn,TTN)、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distresssyndrome,RDS)、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pulmonary  相似文献   
62.
Ⅰ型神经纤维瘤病( NFI)患者有明显的骨质疏松和骨量减少[1-2],我们报道了神经纤维瘤病破骨细胞功能增强是引起骨改变的机制之一[3].骨桥蛋白(OPN)具有细胞因子和基质蛋白两种性质,能影响骨代谢平衡,造成骨质疏松.我们应用Nf1基因杂合型小鼠模型,研究外源性骨桥蛋白对其破骨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并与同源野生型小鼠破骨细胞功能进行统计学比较.  相似文献   
63.
目的评价四川地区中医药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的疗效、安全性及经济性,为今后的防控工作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轻症甲型H1N1流感实验室确诊患者111例随机分入对照组1(给予对症治疗/休息及安慰剂1粒/次,2次/天,共5天)、对照组2(给予磷酸奥司他韦75mg/次,2次/天,共5天)、中药治疗组(给予单付中药150ml/次,3次/天;安慰剂1粒/次,2次/天,共5天)和联合治疗组(给予单付中药150ml/次,3次/天;磷酸奥司他韦75mg/次,2次/天,共5天)。观察4组疗效、不良反应、并发症及费用的差异。结果中药治疗组(31例)、对照组1(26例)、对照组2(29例)及联合治疗组(25例)的轻症甲型H1N1流感患者完全痊愈;在各基线指标相似的情况下,中药治疗组患者入组后发热持续时间(h)及症状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1及对照组2,但尚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4组患者发病后发热总持续时间(h)、症状总持续时间及符合国家出院标准的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有1例(1/31)出现轻微腹泻,对照组2有1例出现皮疹(1/29)、2例出现恶心呕吐(2/29);联合治疗组有1例出现皮疹(1/25),4组间不良反应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有2例(2/31)、对照组1有3例(3/26)、对照组2有3例(3/29)、联合治疗组有2例(2/25)出现并发症,4组间比较亦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治疗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2及联合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症甲型H1N1流感症状轻,预后较好,中药治疗可能有缩短热程及缓解症状的双重作用,经济有效,安全可行。中药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甲型H1N1流感疗效并不优于中药或磷酸奥司他韦单药治疗。  相似文献   
64.
张红丽  刘亚玲 《医学综述》2012,(19):3166-3169
细胞周期依赖性蛋白激酶5(CDK-5)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家族成员,它既不受细胞周期素调节,也不调节细胞周期,而是受非细胞周期蛋白p35和p39的调节。研究表明CDK-5可调节多种底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起重要作用。然而,CDK-5激酶活性异常升高会导致一些神经变性疾病的发生,因此,CDK-5活性的调节可能成为治疗神经变性疾病的靶点,现就其与神经变性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雷艳菊  刘亚玲 《吉林医学》2011,(5):1018-1018
国际上把护理信息系统(Nursing Information System,NIS)视为在HIS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将护理信息系统定义为"能收集、储存、处理、取回和及时地交流标准化患者的护理信息"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能在护理行政和事务管理方面、监护系统方面、临床护理辅助管理系统、责任制护理应用方面以及护理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为患者在护理、安排护理房服务,完成护理教育和研究等方面提供所需要的护理信息。  相似文献   
66.
高尿酸血症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亚玲 《海南医学》2011,22(21):28-30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与高尿酸血症(HUA)的相关性,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来我院体检的750例健康体检者,对高尿酸血症与血脂、血压、血糖(即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收缩压增高、舒张压增高、肥胖、高血糖、低HDL-C、代谢综合征共计八项具体指标)的异常率进行统计,进行血尿酸(SUA)与MS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高尿酸血症组IFG、高TC、高TG(血脂紊乱)、高血压病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尿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MS组中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血脂、血压、血糖等多因素具有相关性,提示高尿酸血症可能是代谢综合征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二者关系密切。临床上治疗应以预防为主,从饮食、精神、锻炼等方面进行积极有效地防控。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测定和SWI在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08—2017-12确诊的PD患者,根据H-Y分级分为早期PD组和中晚期PD组,招募同一时期内年龄及性别与PD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检测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所有患者及对照组同时行头颅横断位T_1WI、T_2WI和SWI成像检查。结果 PD组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不同分期PD比较,中晚期PD组脑脊液中α-突触核蛋白水平低于早期P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头颅SWI分析显示,PD组与对照组的脑铁沉积比较,在苍白球、尾状核头和黑质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在相同部位铁沉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红核和壳核区域,PD组与对照组铁沉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PD组与中晚期PD组铁沉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脊液α-突触核蛋白是PD早期病理改变的重要生物学指标。SWI通过检测脑内异常铁沉积,可用于协同诊断PD。  相似文献   
68.
69.
70.
田梅  王梁  刘亚玲 《眼科学报》2022,(2):150-15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眼部及视觉功能障碍是PD常见的非运动症状之一,进一步影响其生活质量。已有研究表明PD患者视网膜内存在多巴胺浓度的减少以及α突触核蛋白的沉积。目前,PD仍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及病情评估工具,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可以显示视网膜各层微细结构及微血管的异常,应用该技术研究者发现PD患者视乳头旁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及黄斑区视网膜的厚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变薄,视网膜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丛的毛细血管密度和复杂性下降。进一步研究者应用该技术在PD临床应用中进行了探索,并发现其可用于检测早期PD中发生的病理变化,反映疾病的病程及严重程度,并且在鉴别诊断中起到一定的作用。总而言之,视网膜相关检测可能成为评估PD患者脑病理严重程度的指标,并且帮助疾病诊断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不过这仍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重复研究以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