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3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67篇
耳鼻咽喉   31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96篇
口腔科学   53篇
临床医学   303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16篇
神经病学   59篇
特种医学   96篇
外科学   161篇
综合类   569篇
预防医学   220篇
眼科学   31篇
药学   185篇
  13篇
中国医学   133篇
肿瘤学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7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4篇
  2010年   118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493篇
  2000年   385篇
  1999年   224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5篇
  1990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6篇
  1975年   7篇
  1974年   6篇
  1972年   9篇
  1960年   7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美国是通过医保支付改革精准保障慢性病患者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文章通过介绍美国终末期肾病的支付模式,包括前瞻性的捆绑支付模式和以价值为导向的质量激励计划,总结分析其运行机制和实践经验,为我国医保支付改革和价值医疗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2.
43.
44.
        眼底病学科专业的进步与眼底影像检查诊断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为了鼓励眼科医生和眼科技师更好应用最新眼底影像平台,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拍摄出更多准确反映眼底疾病特征的优质眼底图像,并让更多眼科同仁能够共同分享、学习这些凝聚作者心血的智慧之作,从而记录科学、传承文明,多途径、全方位推动眼底病学术事业的不断发展,《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与高视远望公司联袂举办 “2014年海德堡优秀眼底图片有奖评选”活动,现将相关事宜说明如下: 
        1 图片参评范围:彩色眼底照相像、OCT、红外、自身荧光、无赤光、视网膜血管造影、脉络膜血管造影、广角图像、B型超声检查等眼底病相关的检查图像均可。可为典型疾病、罕见病的单张图像,也可为连续病例或多个独立疾病的成组照片。 
       图片要求:图片大小要求800像素×800像素以上;角度恰当,优质清晰,能够真实准确地反映出疾病特征,对眼底疾病诊断具有较大帮助作用。图片以JPG、Tiff、PNG格式投递。每幅图片应配有疾病名称或相应的简要文字说明。 
        图片投稿截止日期:2015年1月31日。投稿邮件中请注明投稿者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参与资质:所有眼科医生、技术人员、学生均可参与。每位投稿者投稿数量限5个病例以内,每个病例图像数量不限,使用的拍摄仪器不限。 
        5  评审及奖项设置:(1)专家评审团特别推荐奖10名。由特邀专家评审团集体讨论评选,推选出10名最优秀眼底图片作者。颁奖时间:2015年 “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的会议期间。一等奖2名,奖金人民币2000元;二等奖3名,HEINE直接检眼镜1个;三等奖5名,HEINE笔灯1个及魏文斌教授主编《眼底病鉴别诊断学》1本。(2)大众评选特别推荐奖10名。高视远望公司将在“中国眼底病论坛·第十六届全国眼底病学术会议”的会议中设立图片展台,由与会者现场投票,评选出大众最喜爱的图片作者10名。 奖品设置为魏文斌教授主编《眼底病鉴别诊断学》1本。投票截止时间为会议闭幕之前。颁奖时间:2015年6月1日前由高视远望公司直接投递到作者单位。 
        图片投稿邮箱:(1)高视远望公司market@gvchina.com,联系人雷静静,电话:010-58561122-316、13810960949。(2)《中华眼底病杂志》编辑部coretina@163.com,联系人江影,电话:028-85422535、13658062773。 眼界决定高度,技术决定未来。期待各位眼科医生积极参与,共襄盛举!  相似文献   
45.
由于机械通气需要建立侵入性的人工气道,同时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往往是危重病患者,有多种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1].而肺部真菌感染占首位,近年来,肺部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已占医院感染的10%~15%[2],病死率达41.6%[3].呼吸机相关真菌性肺炎(FVAP)可使患者病情更加危重,增加脱机困难,并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和增加社会医疗支出,成为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又一困难因素.如何进行预防是目前较为棘手的问题.因此,FVAP应引起医务工作者的广泛重视.下面就FVAP的预防及治疗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人群疾病特点且方便临床使用的心血管病发病危险度评估方法和评估工具。方法 依据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队列随访资料,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拟合最优预测模型,并校正人群危险因素长期变化趋势的影响,采用独立人群回代检验和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来检验模型的预测能力。进一步建立简易预测模型,并据此制定适合我国人群的心血管病综合危险度简易评估工具。结果 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1983~1984年基线调查年龄35~59岁,剔除基线患有冠心病、脑卒中及主要危险因素资料不全者后男女共计9903人,截止到2000年平均随访15.1年,共发生冠心病事件105例、缺血性脑卒中266例、缺血性心血管病360例。基线年龄、性别、血压、血清总胆固醇、体重指数、吸烟和糖尿病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和缺血性心血管病(ischem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s,ICVD)事件发病有互相独立的显著关联,且联系的方向和规律一致。据此建立的分性别ICVD事件10年发病危险预测模型,经过校正人群危险因素的长期变化趋势,证明能够很好地用于1992~1994年新建立队列的ICVD发病预测,其ROC曲线下面积(AUC)男性最优模型为0.799,女性最优模型为0.844。简易模型的AUC与最优模型几乎相同。结论 初步开发的ICVD事件10年发病危险预测模型和简易评估工具具有令人满意的预测能力,也能够较好地反映国人发生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  相似文献   
47.
正毛霉病是一种罕见的机会获得性感染,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高。2017年11月,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1例重症急性胰腺炎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继发鼻脑型毛霉感染患者,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38岁。急性上腹痛十余天伴呼吸困难1 d,于2017年11月17日由外院转诊至我科。十余天前患者于餐后出现上腹部持续剧烈疼痛,伴恶心、呕吐,于当地县医院诊断"急性胰腺炎(高脂血症  相似文献   
48.
<正>肩手综合征(shoulder hand syndrome,SHS)是脑卒中后较常见的合并症,发生率约12.5%~70%。主要表现为患侧肩部疼痛、手部疼痛和浮肿,患侧肢体皮温升高,消肿后手部皮肤及肌肉萎缩,直至挛缩畸形。如不及时治疗,不但因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给患者带来痛苦,而且将直接影响患者康复,甚至导致手及手指的永久性畸形[1]。目前国内外对其尚无特效治疗,为探讨肩手综合征患者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对轻度高血压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短时及阶段性影响。方法:将57例轻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循环抗阻训练(CRT)组(28例)和等长抗阻训练(IRT)组(29例),两组患者分别进行3个阶段的循环抗阻训练和等长抗阻训练,在每阶段训练前均用抗阻训练器械测定1次最大重复(1RM)负荷量,并以上肢30%1RM,下肢50%1RM的运动强度进行训练,每次训练20min,每周3次,每阶段4周,共12周,记录每次训练前15min、训练结束时和训练结束后15min、30min、60min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训练开始前3天,两组患者SBP、DBP平均值并无显著差异(P0.05),训练中,C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IRT组各阶段SBP短时效应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两组患者的DBP短时效应均呈现运动结束时上升,运动结束后逐渐下降趋势,同时在3个阶段中各时段的SBP和DBP均呈下降趋势,且在第三阶段训练中,IRT组患者训练前15min及训练后30min的SBP明显低于CRT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尽管两组患者第三阶段训练中的DBP与训练前和训练第1阶段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并不显著(P0.05)。结论:循环抗阻及等长抗阻训练在训练后短时间内及阶段性训练后,均能够使轻度高血压患者的SBP和DBP呈现下降趋势,且等长抗阻训练降低SBP的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