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3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木犀草素镇痛抗炎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木犀草素的镇痛、抗炎作用.方法 以乙酰水杨酸为阳性对照,采用小鼠热板法和化学刺激法观察木犀草素的镇痛作用,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和角叉菜致大鼠足跖肿胀模型观察木犀草素的抗炎作用.结果 木犀草素(1mg·kg-1·d-1,ig)能明显延长小鼠对热刺激疼痛反应的潜伏期(痛阈值),使小鼠扭体反应的发生率降低,10min和20min扭体反应抑制率分别为30% 和25%,并使小鼠10min、20min内扭体次数明显减少,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木犀草素能明显减轻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廓肿胀和角叉菜所致的大鼠足肿胀,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木犀草素的镇痛及抗炎作用强度与乙酰水杨酸(0.2g·kg-1·d-1,ig)相近.结论 木犀草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区分肿瘤直径>7.0 cm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死亡风险,评估手术及非手术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基于SEER数据库收集2010—2015年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数据。寿命表法计算1、2、3年生存率,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预后影响因素。结果 纳入的5 519例患者1、2、3年累计生存率分别为51.8%、33.0%、25.0%。单因素、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淋巴结N分期、治疗方式是影响NSCLC的预后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N0~N1期肿瘤直径>7.0 cm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手术治疗有利于患者生存预后。N2期肿瘤直径7.0~9.0 cm组,手术治疗在改善患者预后方面存在优势。N2期肿瘤直径≥9.0 cm组以及N3期患者手术与非手术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姑息治疗不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可用于免疫分析的醛固酮(ALD)多克隆抗体,并建立基于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的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用于测定人血液中的ALD含量。 方法:对ALD进行化学改造,制备醛固酮肟,再与BSA偶联制备免疫原,免疫兔,制备抗ALD多克隆抗体。以生物素-链霉亲和素放大系统采用竞争法建立ALD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方法。结果:经检测免疫的3号兔获得的抗ALD抗体灵敏度最高,50%抑制率(IC50)ALD浓度是268 pg/ml。用该抗体建立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的检测范围为62.5~2 000 pg/ml,灵敏度为 23.7 pg/ml,批内变异系数为6.9%~9.5%,批间变异系数为8.5%~12.7%,回收率范围为93.1%~104.1%,稀释实验测定值与理论值呈线性相关,相关系数为r=0.996,与放射免疫分析试剂盒的相关性方程分别为y=0.932x+4.596,相关系数r=0.948(n=95)。结论:建立的检测ALD的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符合临床应用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4.
背景 预氧合是进行气管插管的必要程序之一,但由于临床证据不足,预氧合并未在重症监护室(ICU)内得到普及和重视.关于手术室内麻醉预氧合的研究较多,ICU内急救插管预氧合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的 对ICU内预氧合的相关技术、实施,以及存在的问题、今后的发展进行探讨.内容 对ICU急救插管的患者进行预氧合能够有效地增加患者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对临床需单独或联合应用伊立替康化疗患者迟发性腹泻的防治作用。方法收集84例应用伊立替康患者相关资料,其中治疗组(n=43)自化疗前一天起予以沙利度胺(口服100 mg,每晚睡前1次),持续1周;对照组(n=41)未应用沙利度胺。观察2组迟发性腹泻、严重腹泻和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迟发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4.7%和34.1%,严重腹泻发生率分别为0和14.6%,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骨髓抑制、血栓形成、肝肾功能、便秘、皮疹、周围神经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应用沙利度胺可以降低伊立替康所致的迟发性腹泻、严重腹泻的发生率,用药安全,扩大了沙利度胺的临床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观察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对不明原因流产的作用机制及妊娠预后的影响。方法以雌性CBA/J×雄性BALB/c为正常妊娠模型,以雌性CBA/J×雄性DBA/2J为自然流产模型,使用免疫磁珠方法分选雌性CBA/J小鼠脾脏CD4^+CD25^+Treg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选纯度。采用TSA对流产孕鼠外周CD4^+/CD25^-T细胞Foxp3基因特定位点进行表观修饰,以实现Foxp3稳定、持久的表达,并将CD4^+Treg分别转输至流产模型孕4d(着床期)的雌性CBA/J孕鼠,于孕14d分别观察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的宿主孕鼠的胚胎吸收率(11.27%)显著下降。结论孕早期过继转输TSA诱导的CD4^+CD25^+Treg细胞疗法能诱导宿主母胎免疫耐受,有利于妊娠的维持。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的微创治疗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07年9月-2011年11月过伸复位联合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67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不愈合患者。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1年,胸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疼痛视觉模拟数字评分由术前的(7.80±1.02)分降至术后的(2.91±0.72)分。结论:过伸复位联合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应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联合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CT血管造影检查,比较~(18)F-氟化钠(~(18)F-NaF)和~(18)F-氟脱氧葡萄糖(~(18)F-FDG)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微钙化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大白兔18只,采用球囊拉伤的方法制作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术前2周及术后高脂饲料喂养。手术过程由于球囊拉伤血管破裂或术后感染死亡4只,共14只在第16周末接受PET/CT显像、病理及血液采集,其中2只未发现明显粥样硬化斑块及微钙化形成。取病变部位和邻近部位做钙化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比较2种显像最大标准化摄取值(SUVmax),分析钙化和炎症与PET显像的关系。结果病变部位与对照部位~(18)F-FDG的SUVmax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部位比较,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明显升高(P0.05)。病变部位~(18)F-NaF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阳性面积百分比呈正相关(r=0.865,P0.01;r=0.880,P0.01),病变部位~(18)F-FDG的SUVmax与Von kossa及茜素红不相关(r=-0.272,P0.05;r=-0.085,P0.05)。~(18)F-NaF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相关(r=0.714,P0.01),但~(18)F-FDG的SUVmax与病变部位CD68阳性面积百分比不相关(r=-0.405,P0.05)。结论 ~(18)F-NaF较~(18)F-FDG能够更准确地用于检测微钙化,并进一步发现易损斑块,可用于冠心病的诊断和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