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5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70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探讨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社区康复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社区康复组103例和对照组99例,社区康复组进行康复治疗和随访,包括对高危因素的药物控制、康复治疗、卫生宣教、心理疏导等,对照组只进行随访。于入组时和治疗5个月后,应用巴氏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及综合功能评定(FCA)中的认知项,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将所有患者最后一次ADL评分作为因变量,分组情况、病程、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发病部位、文化程度、性别、年龄、饮酒、睡眠质量、FCA认知功能(入组时)、FCA运动功能(入组时)、BI(入组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入组时)做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分组情况、发病前是否饮酒、病程(入组时间早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综合功能评分(运动功能和认知功能)与患者日后的ADL恢复存在相关性。结论早期社区康复治疗对提高脑卒中患者的ADL作用显著;认知障碍对患者的ADL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2.
本文主要讨论脊髓完全性损伤后患者的生育问题 ,包括生育前物质和心理准备 ,男性如何获取精子的各种辅助再生技术 ;女性防止妊娠并发症和分娩时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对脑卒中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62例可以独立步行5m以上,Brunnstrom分期下肢为4—5期的慢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观察组)在B组(对照组)常规物理疗法(PT)、作业疗法(OT)训练治疗同时增加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4周前后采用三维步态分析系统评测两组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和步态时间域参数。结果:A、B两组治疗后在步态空间域参数中平均步幅宽较治疗前均有下降(P0.05),平均步幅长、步伐长和步向角较治疗前均有增大(P0.05);步态时间域参数中步速、步频和摆动相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增加(P0.05),单支撑相百分比和双支撑相百分比较治疗前均有所减小(P0.05)。且A组的步态空间域参数及步态时间域参数均较B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步态的稳定性,明显提高步速、步频,对患者步行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4.
神经干细胞(NSC)的增殖、迁移和分化是脑可塑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缺血性脑损伤康复研究的一个新的热点。康复训练和丰富环境干预对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有可靠疗效,能调控NSC生存的特殊微环境中的多种因子,促进NSC增殖、迁移和分化,影响脑损伤后的神经发生和脑的可塑性,促进脑结构和功能恢复。本文分析NSC增殖分化在缺血性脑损伤康复中的作用机制以及丰富环境刺激对NSC的影响,提出丰富环境刺激、康复训练和传统中医药等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可能通过干预NSC增殖分化机制,提高脑损伤患者的康复疗效。  相似文献   
25.
脑卒中早期康复与预防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倪朝民 《现代康复》2000,4(9):1365-1365
  相似文献   
26.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者ADL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0,他引:21  
倪朝民  傅佳 《现代康复》1999,3(4):390-39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患ADL的影响。方法:采用以Bobath和Brunnstrom方法为主的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和传统按摩疗法.对急性脑卒中患进行了临床对照性开究;结果:康复组ADL基本自理的恢复率为64.00%,对照组为23.53%,两组间的差异有显性(P<0.05)。结论:早期康复可以明显降低急性脑卒中患的功能残疾,提高其生存质量,在病后1个月内.BI评定在25分以上的脑卒中患经过早期康复治疗有可能达到ADL的基本自理或自理。  相似文献   
27.
<正> 近年来美国65~69岁老年人中,5.9%有残疾,而85岁以上老年人中,残疾者超过34%。每年由医疗、社区服务和家庭护理等机构为功能残损老年人提供了巨大的费用,1990年仅家庭护理费用就高达376亿美元。 评估体弱老年人功能的方法很少。Katz的ADL指数虽广泛用来评估老年病和慢性病人的躯体功能,但未能包括床上翻身或坐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足底压力中心(COP)时空参数的不对称性及其与步速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能够独立步行的脑卒中偏瘫患者(偏瘫组)及健康中老年人(正常组)各30例,每组受试者均以自然步速进行步态测试,提取并计算步速、单支撑时间、双支撑时间、单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S)及速度(AP-COPVS)、双支撑期COP在前后方向的位移(AP-COPDD)及速度(AP-COPVD),计算COP时空参数的对称性比,组内进行两侧下肢COP时空参数比较,组间进行COP时空参数对称性比比较,并分析偏瘫组各步态参数对称性比与步速的相关程度。结果:与健侧相比,患侧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减小,AP-COPDD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与正常组相比,偏瘫组单支撑时间、AP-COPDS、AP-COPVS三者的对称性比均减小,AP-COPDD对称性比增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偏瘫组步速与单支撑时间对称性比呈高度正相关(r=0.76,P0.05),与APCOPDS、AP-COPVS两者的对称性比呈中度正相关(r=0.682,r=0.442,P0.05),与AP-COPVD对称性比存在负相关趋势(r=-0.363,P=0.053)。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时COP时空参数呈不对称性模式,且其不对称性与步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观察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平均住院日的影响。方法:筛选符合研究条件的85例患者,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3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骨科术后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试验组进行超早期规范化物理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单次平均总住院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术前、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两组患者手术侧膝关节主动活动范围、"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以及术后平均住院日与关节主动活动范围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年龄、术前住院日和"起立-行走试验"时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单次平均总住院日(9.92±2.57)d和术后平均住院日(5.04±1.17)d均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试验组术后第1天—第3天及出院当天的膝关节主动活动度明显改善、"起立-行走试验"时间缩短,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平均住院日与术后出院当天"起立-行走计时测试"时间呈正相关,与术后出院当天手术侧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超早期规范化康复治疗能可改善术后膝关节主动活动度,缩短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和单次平均总住院日。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偏瘫患者不同的上肢位置对坐站转移稳定性的影响。方法:观察组(脑卒中偏瘫患者)和对照组(正常人)各30例,2组均在两种上肢位置下完成坐站转移,对受试者完成坐站转移的时间、下肢负重、人体重心点的摆动幅度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受试者上肢的体位对坐站转移的稳定性影响显著(P0.05),双手叉握下完成坐站转移的稳定性要明显优于双手自然放于身体两侧(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位置影响坐站转移的稳定性,当双手叉握时,完成坐站转移的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