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6篇
综合类   4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76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目的:比较CT血管造影(CTA)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颈内动脉形态异常的诊断价值,并探讨颈内动脉形态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6月经临床诊断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患者126例,以DSA检查结果为金标准,采用Kappa检验,观察CTA、CDFI对颈内动脉形态异常分型的准确性。将所有患者分成脑梗组、TIA组及无症状组,采用方差分析,观察颈内动脉形态异常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76条颈动脉的CTA和CDFI分别与DSA比较,Kappa值=0.95和Kappa值=0.88(P<0.001),提示两者诊断符合率较高;252条颈动脉的CTA与CDFI比较,Kappa值=0.93(P<0.001),提示CTA与CDFI之间具有较高一致性。脑梗组、TIA组及无症状组的颈内动脉形态异常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6.22,P=0.001),两两比较,脑梗组和TIA组的异常率均高于无症状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而脑梗组和TIA组异常率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和CDFI均可用于评价颈内动脉形态异常。颈内动脉扭曲可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2.
73.
 目的 建立LC-MS/MS测定人血清中氯氮平、氟哌啶醇、洛沙平、利培酮、泰必利、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安色林、米氮平、吗氯贝胺、帕罗西汀、瑞波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血药浓度的方法方法 血清经乙腈直接沉淀,采用伐地那非作为内标进行测定。色谱柱:XbridgeTM Phenyl (2.1 mm×150 mm,5 μm,Waters公司,流动相:0.02%甲酸水溶液-0.02%甲酸乙腈溶液(60∶40,等度洗脱;流速0.3 mL· min-1;进样体积3 μL;电喷雾离子化,正离子MRM扫描。结果 氯氮平、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米安色林、米氮平、吗氯贝胺、瑞波西汀、曲唑酮、文拉法辛线性范围均为10~1 000 ng· L-1r>0.996,定量下限均为10 ng· L-1;氟哌啶醇、利培酮、泰必利线性范围均为1~100 ng· L-1r>0.997,定量下限均为1 ng· L-1;洛沙平、帕罗西汀线性范围均为5~500 ng· L-1r>0.998,定量下限均为5 ng· L-1;平均提取回收率均>87%,批内、批间精密度RSD均<15%。结论方法 灵敏度高、专一性好、操作简单,适用于5种抗精神类药物和9种抗抑郁药物的研究。  相似文献   
74.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浓度的方法。方法:采用液-质联用法,以伐地那非和红地那非为内标,血清经乙腈直接沉淀后进样分析。色谱柱为XbridgeTMPhenyl,流动相为含0.02%甲酸的水溶液-含0.02%甲酸的乙腈溶液(60∶40),流速为0.3mL·min-1。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多反应监测扫描分析,卡马西平和内标伐地那非的离子对分别为m/z237→194和m/z489→72;拉莫三嗪和内标红地那非的离子对分别为m/z256→43和m/z467→111。结果:卡马西平和拉莫三嗪血药浓度分别在5~500μg·L-1(r=0.9988)和100~10000μg·L-1(r=0.9964)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定量下限分别为5、100μg·L-1。日内、日间RSD均<8%;平均提取回收率分别在88.9%~100.9%和89.5%~100.3%范围内。结论:本方法样品处理简便,适用于临床血药浓度监测及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75.
头部伽玛刀治疗后并发脑疝患者的救治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疝是颅脑损伤、颅内疾病引起颅内压增高以及颅内压增高加剧的结果,是危及患者生命的一种紧急状态[1],也是目前脑瘤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6.
目的评价彩色多普勒显像(CDI)对不同节段下肢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方法将80例患者90条静脉分为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共270个节段,并与X线静脉造影对照,分析CDI对各节段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及瓣膜功能不全的诊断效率,分析漏、误诊原因。结果 CDI诊断髂静脉段、股-腘静脉段、胫-腓静脉段深静脉血栓、侧支循环形成、瓣膜功能不全的敏感度分别为83.33%(20/24)、94.59%(35/37)、77.78%(21/27)、66.67%(8/12)、84.09%(37/44);特异度分别为76.47%(13/17)、94.34%(50/53)、90.48%(57/63)、93.59%(73/78)、91.30%(42/46);准确率分别为80.49%(33/41)、94.44%(85/90)、77.78%(78/90)、90.00%(81/90)、87.78%(79/90);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3.33%(20/24)、92.11%(35/38)、86.67%(21/27)、61.54%(8/13)、90.24%(37/41)。髂静脉段血栓漏、误诊8条,股-腘静脉段血栓漏、误诊5条,均为急性、部分栓塞。胫-腓静脉段血栓漏、误诊12条,11例为急性、完全栓塞,1例为慢性、部分栓塞。结论 CDI诊断股-腘静脉段血栓的敏感度、特异度高于髂静脉、胫-腓静脉段。尽管CDI对侧支循环形成的敏感度和阳性预测值较低,但特异度和准确度较高。急性栓塞较易造成漏、误诊。  相似文献   
77.
目的 探讨金霉素对于小型猪腹壁拉链术部的抗感染效果,为科研和教学中应用小型猪腹壁拉链模型开展相关实验提供可借鉴的护理方案.方法 小型猪腹壁拉链动物模型共12只,随机分为3组,金霉素组采用金霉素软膏涂抹腹壁拉链手术切口局部;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的碘酊消毒后纱布敷盖护理;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处理.比较3组小型猪模型的术部恢复情况.结果 与常规护理组和对照组,金霉素组术后3~5 d动物恢复状态较好,至术后5d,已观察不到红肿、结痂和渗血现象.结论 金霉素外涂于小型猪腹壁拉链术部可有效的预防伤口感染的发生,有助于延长小型猪腹壁拉链模型的使用时间,提高小型猪的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8.
盐酸多巴酚丁胺及有关物质的反相离子对HPLC法测定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建立了一种测定盐酸多巴酚丁胺的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HPLC方法.用ZorbaxRx-C8(4.6×250mm,5μm)色谱柱,以甲醇-四氢呋喃-樟脑磺酸钠缓冲液(pH2.8)(20∶10∶7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盐酸多巴酚丁胺在11.8~236.0μg/ml浓度范围内有良好线性关系(r=0.9999),方法的准确度为99.2%(RSD=0.93%),系统精密度为0.21%,检测限为1.18ng.本法能从主峰中分离出10个杂质峰,方法简便、快速、准确.  相似文献   
79.
目的:研究蟾毒灵诱导人胰腺癌细胞凋亡以及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JNK信号转导通路,揭示其抗胰腺癌的部分机制.方法:MTT法观察蟾毒灵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0.16、0.32、0.64mg/L蟾毒灵分别作用人胰腺癌BxPC-3细胞48h后,流式细胞仪(flow cytometry,FCM)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蟾毒灵作用BxPC-3细胞后SAPK/JNK信号通路的激活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并比较阻断JNK信号通路后丹参酮ⅡA对胰腺癌细胞凋亡Survivin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MTT法测得蟾毒灵对人胰腺癌BxPC-3细胞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效果与剂量和作用时间成正相关;0.16、0.32、0.64mg/L浓度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后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9.36%±0.39%、40.69%±0.44%、59.63%±1.14%,与对照组2.24%±0.37%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1h后JNK信号通路被激活,2h达峰值;阻断JNK信号通路后,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0.32mg/L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48h后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下降;阻断JNK信号通路后,蟾毒灵作用人胰腺癌细胞的Survivin mRNA的表达明显上升.结论:蟾毒灵通过JNK信号转导通路下调人胰腺癌BxPC-3细胞Survivin mRNA的表达,可能是其诱导胰腺癌细胞凋亡的机制.  相似文献   
80.
目的 研究多聚肌苷-多聚胞苷酸钠盐(Poly I∶C)对裸鼹鼠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 成年裸鼹鼠以及C57BL/6小鼠分别随机分成Poly I∶C给药组和对照组,分别腹腔注射Poly I∶C和生理盐水.Poly I∶C给药12h后,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电镜观察细胞结构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小肠组织中炎症相关因子IL-1、ATG5的mRNA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检测小肠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LC3B、Beclin 1表达情况.结果 Poly I∶C给药后,裸鼹鼠小肠组织未出现显著的病理变化,但C57BL/6小鼠小肠组织腺体部出现广泛性出血;电镜观察发现,裸鼹鼠小肠组织细胞中线粒体增多、变长,自噬体数量显著增加,而小鼠组织细胞线粒体有大量的空泡化,滑面内质网扩张;实时定量PCR检测未发现组织中IL-1、ATG5 mRNA表达有显著变化;蛋白印迹检测发现,给药后裸鼹鼠组织中LC3B蛋白表达显著上调(P<0.05),而C57BL/6小鼠则下调(P<0.05).结论 Poly I∶C给药引起裸鼹鼠自噬水平上调,同时,裸鼹鼠自噬水平的上调亦可以提高机体的适应能力,进而起到抵抗Poly I∶C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