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88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12篇
预防医学   35篇
药学   75篇
中国医学   45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探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血流灌注特征.方法 应用实时灰阶超声造影时间-强度曲线定量分析技术检测瘤灶边缘及中心部区域灌注参数及平均灌注参数峰值强度、曲线下面积、达峰时间、廓清时间,光、电镜观察瘤内新生血管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恶性组时间-强度曲线形态多数(87.88%,29/33)呈速升缓降型,良性组多数(80.00%,27/34)呈缓升速降型.恶性组平均曲线下面积、廓清时间大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峰值强度、达峰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病灶边缘各灌注参数与中心区域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恶性组90.91%(30/33)见坏死灶,间质中见弥漫分布粗细不均的新生血管,血管丰富区位于癌巢边缘,异常扩张的大血管和裂隙状的新生血管并存.良性组均未见坏死灶,血管管径和分布均一.电镜下恶性组新生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具有不同于正常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旺盛的特征,癌灶边缘以扩张、迂曲的大血管为多,癌灶中心常见狭窄、闭塞的幼稚新生血管及固缩、变形的内皮细胞、周细胞.结论 实时超声造影灌注曲线形态、各灌注指标及不同灌注区域灌注指标的差异为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供了重要依据.肿瘤间质中新生微血管密度、形态、分布、结构及功能的差异性是影像学评价肿瘤血管生成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1(PAI-1)基因启动子-675 4G/5G多态性对哮喘气道重塑的影响。方法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30例)和健康人(20名)分列为轻度哮喘组、中重度哮喘组和健康人组,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O)法测定PAI-1启动子区域-675位点多态性,ELISA法测定血浆PAI-1、TGF-β1和MMP-9水平,高分辨率CT(HRCT)观察所有受试者肺部影像学特征,运用PickerPQ6000分析软件测定气道壁厚度(T)、气道壁面积(WA),采用气道壁厚度/气道外径(T/D)和气道壁面积占气道总面积百分比(WA%)作为标化指标。结果PAI-1的4 G/4 G、4 G/5 G和5 G/5 G 3种基因型表达的TGF-β1、T和W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PAI-1仅与血浆TGF-β1存在相关关系(r=0.335,P〈0.05),与T、T/D、WA和WA%无相关关系(P〉0.05)。多元方差分析显示PAI-1基因多态性、血浆TGF-β1、血浆PAI-1水平与PAI-14G/5 G基因多态性的交互作用对气道重塑表型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0,P=0.026,P=0.030)。结论PAI-1启动子4 G/5 G多态性可能是哮喘气道重塑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4.
本院自1996年11月开展前列腺电汽化术(TVP),现取1998年4月~1999年8月间连续30例病历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30例患者年龄51~86岁,平均68.9岁,均有排尿困难病史,急性尿潴留10例.最大尿流率(Qmax)O~13.9ml/s.B超前列腺大小9.2~25g8例,25.1~50g12例,50.1~114g10例.合伴高血压、冠心病、房颤、慢支肺气肿、浸润性肺结核、脑梗塞后遗症、老年痴呆、抑郁症、巴金森氏病、糖尿病等20例.麻醉危险度按美国麻醉学会(ASA)身体情况分类法:Ⅰ级1例,Ⅱ级13例,Ⅲ级11例,Ⅳ5例.  相似文献   
105.
下巴在医学上称做颏部。它是颜面重要的结构之一,其形态直接关系到整个颜面的美观。鼻、唇、颏关系的协调是容貌的重要标志之一。符合美学原则的鼻唇颏相互关系是鼻尖积唇向前最突出处(唇珠)画一直线,颏部正中突出处应位于此直线上,颏部位于此线之后被称做下颌后缩,俗称小下巴,通常颏部后缩使得脸形呈“鸟形脸”。绝大多数下“小下巴”是由于先天性下颌骨发育不良形成的,也有下颌骨的骨头生发中心被感染或外伤破坏。  相似文献   
106.
在当今时代,随着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扩大,英语在全世界的交际过程中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英语的学习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而在对英语掌握的五项技能中(即听、说、读、写、译)."写"是许多学生面临的难题,用一句话来说,就是费时多、见效慢.许多学生经过多年的英语学习,其英语写作能力仍然很低.  相似文献   
107.
<正>纤维肌痛综合征(fibromyalgia syndrome,FMS)是一类特殊的症候群,以全身弥漫性的慢性肌肉酸痛、僵硬为主要症状,症状持续3个月以上,通常同时伴有失眠、疲劳、抑郁或认知功能障碍等临床表现[1-2]。FMS不是自身免疫性疾病,但FMS患者也常伴有慢性炎症或自身免疫性疾病[3]。据报道,FMS的患病率高达15%,女性多于男性(达8∶1或9∶1),而且发病年龄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势[4]。数十年前临床对此病的认识不足,常常将其误诊为慢性疲劳综合征、心绞痛等[5]。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组氨酸对脑血栓形成后脑水肿及心 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用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血栓形成性局部脑缺血.结果:大鼠脑血栓形成后脑水份明显增加(P<0.01),左室收缩压(LVSP)峰值及左室内压变化速率(dp/dt_(max))明显降低(P<0.05).结论:iv组氨酸5 mg·kg~(-1)可明显改善脑缺血所致脑水肿及心功能障碍而具有保护脑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观察人工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切口愈合情况,探讨影响切口愈合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2014年246例初次接受TKA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一般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术前情况如基础疾病、术前总蛋白、术前白蛋白、术前血红蛋白等)及术后指标(术后总蛋白、术后白蛋白、术后血红蛋白等)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发生愈合延迟等切口愈合不良情况的患者17例(6.91%),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术前总蛋白及白蛋白、止血带压力、术后第1天总蛋白及白蛋白与切口愈合不良有关(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KA患者术前白蛋白(OR =0.703,95% CI=0.552 ~0.895,P=0.004)、术后第1天白蛋白(OR=0.762,95%CI=0.623 ~0.933,P=0.008)为其保护因素,止血带压力(OR =2.695,95%CI=1.971 ~7.482,P=0.047)为其危险因素.结论 影响TKA患者术后切口愈合的因素较多,应密切关注止血带压力和营养学指标(术前及术后白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110.
易德坤  何洁  李玉  张玉梅 《创伤外科杂志》2019,21(6):405-409,413
目的探讨不同的胸部物理治疗措施在预防老年下肢骨折患者肺部感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陆军军医大学新桥医院骨科2016年1月-2018年4月收治105例老年术前无肺部感染下肢骨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三组,各35例。每组在常规措施基础上给予不同的胸部物理治疗:A组为手法叩击,B组为机械排痰,C组为叩击+机械排痰。观察三组术后1~3d治疗前与治疗后10min心率(HR)、呼吸频率(RR)及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同时比较三组间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和术后1个月内的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最终纳入并完成观察研究的患者94例。术后第3天治疗后组间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三组分别是[(79.3±6.81)、(75.4±8.22)、(78.1±7.76)次/min(F=3.418,P=0.037)];术后第2、3天治疗后组间R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术后第2天三组分别是[(16.8±1.53)、(16.2±1.26)、(16.8±1.63)次/min(F=5.649,P=0.005)];术后第3天三组分别是[(15.9±1.41)、(15.3±1.10)、(15.4±1.15)次/min(F=4.817,P=0.010)];术后第2、3天治疗后组间SpO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2天三组分别是[(96.1±2.15)、(97.0±1.84)、(96.9±2.08)%(F=5.659,P=0.005)];术后第3天分别是[(97.8±1.70)、(97.9±1.78)、(98.2±1.64)%(F=4.247,P=0.017)]。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各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发生率最高(9.4%),其余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治疗方式均能很好地改善呼吸功能和预防术后肺部感染,临床上可结合科室自身条件选择性开展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