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75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9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目的 分析描述全国凝血试验检测项目参考区间的来源、分类以及上、下限值分布现状.方法 向参加2012年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凝血试验室间质评的临床实验室发放调查表,通过网络在线填报的方式收集各实验室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bg)的参考区间来源及上、下限值.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和SPSS13.0软件将回报的数据进行整理,剔除不合理以及错误的数据,按照来源、上下限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算术平均数、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百分位数(P25和P97.5);根据试剂厂家分组,对分组后各项目参考区间情况进行方差分析以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共403家实验室回报了结果.参考区间来源中所占比例最高的3项依次为:厂家说明书(56.33%~57.32%)、实验室自己确定(15.25%~21.34%)、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19.11%~23.00%).90%的实验室对于PT、INR和Fbg的参考区间未按性别进行设置.对参考区间进行了性别分组的实验室得到的上下限差异较小.凝血试验各项目参考区间下、上限中位数为:①PT:男(10.3,14.4)s,女(10.8,14.4)s,混合组(10.0,14.0)s;②INR:男、女和混合组均为(0.80,1.20);③APTT:男(25.0,40.0)s,女(24.5,40.0)s,混合组(23.0,38.5)s;④Fbg:男、女和混合组均为(2.0,4.0)g/L.各检测项目中部分试剂组的百分位数(2.5%~97.5%)参考区间上限内部和下限内部存在差异,不同试剂间P25和P975分布差异大.结论 本研究中各项目参考区间上、下限算术平均数和中位数较为接近,但P25和P97.5分布一致性较差.  相似文献   
92.
目的了解我国血气项目危急值报告及时性现况,调查危急值未报告原因。方法于2015年7月通过网络平台向参加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量评价计划的实验室发放调查表。涉及的质量指标包括:危急值未报告率、危急值报告不及时率、危急值报告临床未确认率、危急值报告时间中位数和第90百分位数(P_(90))。同时调查各实验室危急值未报告原因。数据收集后采用自主研发的专用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统计。结果本次调查应答率为86.81%。97.72%的实验室对实验室人员进行了相关培训。多数参与调查实验室危急值未报告率、报告不及时率和报告临床医生未确认率均为0.00%(6σ)。危急值报告规定时间多在10~20 min或30~40 min之间,大多数实验室都能在15 min以内完成危急值报告。实验室危急值未报告的常见原因包括"实验室工作人员报告遗漏"、"通讯设备故障或无法接通"、"申请单信息不全,缺少临床医生联系方式"和"重复出现危急值"等。结论参与调查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及时性情况较好。临床实验室可参考该次调查结果和其他发表的文献,与临床商议将危急值报告时间规定在15~30 min之间。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究分析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检测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检查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5月~2013年5月收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59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试验组患者和对照组健康人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含量,并比较它们的阳性检测率。结果试验组患者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含量较对照组健康人明显偏高,且其阳性检出率(61.02%、67.80%、71.18%)也高于对照组(15.25%、10.17%、5.08%),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白蛋白、免疫球蛋白G、β2微球蛋白的阳性检出率及其含量可作为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参考指标,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使用意义。  相似文献   
94.
与临床检验其他项目相比,分子诊断检测项目的质量控制面临很多挑战。如缺乏质量控制物质,缺乏误差相关的数据和缺乏适当的质控方法等。对此,临床实验室可借鉴传统的质量控制统计分析法,并开发适于分子诊断检测的质控方法,加强分子诊断仪器的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输出系统的研发,研究出具体的分子诊断质控技术,并提供相应的操作标准和指南。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北京市医疗机构常规生化互认指标参考区间的现况。方法调查北京市47家实验室葡萄糖(Glu)、尿素(Urea)、肌酐(Cr)、尿酸(UA)、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和γ-谷氨酰基转移酶(GGT)12项指标参考区间上、下限及来源。结果参考区间主要来源于《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52.2%)、试剂厂家说明书(>19.1%)和各实验室自建(>6.4%)。Glu、ALT、AST参考区间各实验室差异较小,其他指标差异较大。结论要求实现结果互认的指标,应建立大地区(如北京地区)的参考区间。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由生物学变异确定的允许总误差和允许不精密度质量规范在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中的应用,确定我国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的质量规范.方法 组织全国常规化学室间质评且同时要求各实验室上报当月室内质控变异系数,对钾、钠、氯、钙、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白蛋白、总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碱性磷酸酶、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铁、镁、铜、锌、γ-谷氨酰基转移酶25个检测项目进行评价,并用SPSS 13.0软件对室内质控变异系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室间质评结果显示,评价项目以基于生物学变异导出的允许总误差作为室间质评评价标准计算出及格率,除氯、钙、镁、铜、锌项目外,其余检测项目有80%的实验室能达到最低评价限,钾、磷、葡萄糖、尿素、尿酸、肌酐、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铁、γ-谷氨酰基转移酶有80%以上实验室能达到适当的评价限,尿素、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最佳评价限.室内质控结果显示,计算不同检测项目满足允许不精密度要求的实验室百分比,钾、磷、血糖、尿素、尿酸、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淀粉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直接胆红素、铁、γ-谷氨酰基转移酶检测项目有80%以上实验室能满足最低的质量规范要求,磷、尿素、尿酸、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总胆红素、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铁、γ-谷氨酰基转移酶检测项目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适当质量规范的要求,只有三酰甘油、丙氨酸转氨酶、肌酸激酶、直接胆红素、铁检测项目有80%以上的实验室能达到最佳的质量规范要求.结论 以生物学变异导出的质量规范作为常规化学室间质评和室内质控评判标准,能全面客观的了解各实验室的检测水平,从而制定我国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的允许不精密度和允许总误差质量规范,亦为常规化学检验项目结果互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7.
干化学尿液分析质控品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法霖  刘嘉琳 《中国民康医学》2010,22(4):472-472,478
在尿液常规检测中,配有8联或10联试纸条的尿液分析仪具有快速、简便、可同时测定多项目的优点,是目前医院普遍采用的尿常规分析仪。在分析过程中,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方法对于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非常重要。与血液及生化检验相比,尿液分析质量控制难度较大,除方法未标准化,尿标本的留取、收集、运输、保存环节多,难于控制以外,各生产厂家试纸条和分析仪的灵敏度、定值标准相互之间也存在差异,使用质控品则能相对容易地监测试纸条和分析仪,现将尿液质控品的配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