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妇产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去势大鼠前列腺增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明确50μg·kg-1雌二醇对丙酸睾酮诱导的前列腺增生是否具有抑制作用。方法①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5组,依次为:正常对照、去势对照、丙酸睾酮对照组、雌二醇组和非那甾胺组,每组12只动物;动物去势后,除对照组外,其余3组动物sc0.5mg·d-1丙酸睾酮,雌二醇组同时sc50μg·kg-1·d-1雌二醇,连续31d。②30只雄性SD大鼠于去势后随机分成5组,分别sc0,50,100,200或400μg·kg-1雌二醇,同时sc0.5mg·d-1丙酸睾酮,连续14d。动物于最后一次给药24h后,麻醉处死,取前列腺,测量湿重,计算前列腺指数,组织切片分析前列腺上皮高度及腺腔面积大小。结果①给予50μg·kg-1雌二醇31d,与丙酸睾酮对照组相比,雌二醇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无缩小趋势,而非那甾胺组平均前列腺体积、湿重、前列腺指数、腺上皮高度和腺腔面积均明显减小(P<0.01)。②给予系列雌二醇2周,前列腺湿重增加,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加明显(P<0.01);前列腺指数增大,400μg·kg-1组较丙酸睾酮对照组明显增大(P<0.01);腺上皮高度随雌二醇剂量增大而增高(P<0.01);腺腔面积亦随雌二醇剂量增加而增大,其中,400μg·kg-1组较对照组增大明显(P<0.01)。结论50μg·kg-1以上剂量的雌二醇不能抑制丙酸睾酮诱发的前列腺增生,相反,具有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应中华人民共国卫生部邀请,世界卫生组织顾问,美国毒理学专家海伍德教授,自一九八五年九月七日来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参观访问进行学术交流。九月十一日下午,上海市畜牧兽医学会,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联合举行了座谈会,邀请了上海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雌/雄激素比例对去势大鼠前列腺体积及其脏器系数的影响。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7组,分别为:35个不同雌/雄激素比例组、正常和去势对照组。给药组分别注射不同配伍剂量的雌/雄激素、对照组均注射生理盐水各一个月。最后一次注药后24h取血、处死、取材,称取前列腺重量,测量体积,并计算脏器系数。结果当丙酸睾丸酮给药剂量分别为每只鼠0.02、0.5、2.5和12.5mg时,均未见器官增生程度与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量呈负相关。丙酸睾丸酮给药剂量每只鼠为0.1mg时,随着苯甲酸雌二醇注射量增加,前列腺体积及其系数均增大,而当每只鼠苯甲酸雌二醇注射量达到50μg/kg时,器官增生程度不再随苯甲酸雌二醇注射剂量增加而增加。结论雌激素发挥作用需以雄激素存在为前提,雌激素并非总是呈现对抗雄激素促进前列腺增生的作用,而是在一定范围内协同雄激素促进前列腺增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药开元冲剂对大鼠移植性子宫内膜异位的抑制作用.方法手术建立大鼠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开元冲剂连续用药2周后处死大鼠剖腹,测量异位内膜体积并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开元冲剂高剂量组(40g/kg)和中剂量组(28.8/kg)用药后,异位内膜停止生长,体积变小,上皮变薄萎缩,腺体减少,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40/kg和28.8/kg剂量下,中药开元冲剂有抑制异位子宫内膜生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药物性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特点,为该病的预防与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从深圳市2014~2017年32 068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中筛选肝功能异常病例,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肝功能异常患者性别、年龄、发生时间等,涉及药物、类型分布、转归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药物性肝功能异常报告704份,占32 068份ADR/ADE报告的2.20%。18~39岁年龄段比例最高(53.41%),发生在2~7 d内的比例最高(36.22%),76.95%发生在用药1个月之内;涉及抗结核药物(39.08%)、抗恶性肿瘤及影响免疫功能药(22.11%)、抗菌药(11.92%);阿托伐他汀钙(35例次)和甲巯咪唑(20例次)在同类药物中发生肝功能异常例次较多。严重肝功能异常发生比例较高(50.15%),合并用药(40.79%)更易导致严重肝功能异常发生,但大多数病例经停药或对症处理后预后良好,仅45例患者需入院治疗,其中39例为严重病例。结论:应重视肝功能异常的监测。尽量避免联合使用易致肝功能异常的药物,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6.
17.
来乐司酮和米非司酮一样,是作用于受体水平的孕激素拮抗剂。动物抗生育试验结果表明其抗早孕作用约比米非司酮强2倍。对恒河猴的抗旱孕试验结果表明它与米索前列醇有较强的协 同作用。动物试验还发现来乐司酮具有较强的抗中孕作用,提示该药可能在临床用于孕期较米非司酮适应周期更长的孕妇终止妊娠,使更多的孕妇可以采用这种安全、方便、有效的非手术流产方法。有关内分泌活性试验结果表明,来乐司酮本身无孕激素、雌激素或雄激素样活性;它的抗糖皮质激素活素约为米非司酮的1/3。提示抗糖皮质激素活性的副作用较低,有可能开发成一月一次的抗孕激素口服避孕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一种简单稳定高效分离纯化体外重组钙调蛋白(CaM)及其突变体蛋白的方法。方法将CaM及其三种钙结合位点突变体的cDNA插入pGEX-6p-3质粒载体后,转化大肠杆菌BL21感受态细胞,大量培养并利用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IPTG)诱导CaM及其突变体的GST融合蛋白表达,GS-4B beads进行分离纯化。采用SDS-PAGE检测目的蛋白纯度和相对分子质量;采用Bradford方法测定纯化后蛋白浓度;采用膜片钳技术检测纯化后蛋白的活性。结果纯化的CaM及突变体蛋白具有较高的纯度;CaM及突变体蛋白得到了大量表达;纯化后蛋白可恢复已"run-down"心肌细胞膜钙通道的活性。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一种稳定高效简单的重组CaM及其突变体蛋白的分离纯化方法,为深入研究CaM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遗传性癫痫大鼠(tremor,TRM)海马组织电压门控性L型钙离子通道α1C亚单位(CaV1.2)、钙调蛋白(CaM)、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和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变化情况。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法与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TRM海马CA1、CA3和DG区CaV1.2、CaM和磷酸化CaMKⅡ(p-CaMKⅡ)的蛋白表达及分布;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RM海马组织中[Ca2+]i。结果与正常Wistar大鼠相比,TRM海马组织中CaV1.2和CaM的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p-CaMKⅡ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免疫荧光双标法结果显示:CaV1.2、CaM、p-CaMKⅡ在CA1、CA3区的锥体细胞和DG区的颗粒细胞群表达丰富,同时CaV1.2与CaM、p-CaMKⅡ与CaM在海马各区域均存在共定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TRM海马细胞[Ca2+]i明显增强(P<0.01)。结论Ca2+/CaV1.2/CaM/CaMKⅡ通路的异常变化可能参与遗传性癫痫大鼠的癫痫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黄体酮阴道环在家兔的药代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提供研制可供哺乳期妇女避孕的黄体酮阴道环的药理学依据。方法:将18只去卵巢后2周的新西兰雌兔随机分为3组:阴道环低剂量组(175mg,A组)、高剂量组(350mg,B组)及肌注组(C组),分别在放置阴道环及肌注黄体酮前后不同时点取静脉血,用磁性分离酶联免疫法测定兔血清中黄体酮的浓度,用PK-Graph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黄体酮阴道环和黄体酮注射剂在兔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符合二室开放模型。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分别是A组:Tmax:2.23±1.3h,Cmax:47.64±23.58ng/ml,T1/2:818.08±511.77h,AUC:16115.11±8398.88ng·ml·h-1;B组:Tmax:2.03±1.33h,Cmax:74.04±24.57ng/ml,T1/2:730.31±306.49h,AUC:28751.95±7151.95ml·h-1;C组:Tmax:1.54±0.77h,Cmax:138.88±60.96ng/ml,T1/2:2.55±0.89h。其中A组的AUC(56d)明显低于B组,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和B组的Cmax均低于C组,差异显著(P<0.05);A组和B组的T1/2均明显高于C组(P<0.01),但A、B组间无差异。结论:与传统的黄体酮注射剂相比,黄体酮阴道环的药代动力学参数呈现明显的长效缓释特征。应可成为安全长效且使用方便的哺乳期避孕药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