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92篇
肿瘤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61.
宫颈上皮内瘤变315例手术前后病理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背景与目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是宫颈癌的癌前期病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被诊断出CIN,如何正确而适度的处理CIN是临床处理的目标.本文通过对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病理情况分析,探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合理方式.方法:对2004年4月至2006年11月间我院收治的315例行宫颈锥切术或子宫切除术的CIN 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手术治疗前后组织病理诊断,并随访治疗后复发情况.结果:315例患者中,232例(73.65%)行锥切治疗,26例(8.25%)行全子宫切除,57例(18.1%)行次广泛子宫切除.232例锥切治疗患者,术后病理转阴22例,级别升高36例,其中浸润癌20例.锥切术后继续手术治疗15例,其中5例证实有病灶残留.在子宫切除的83例患者中,病理阴性4例,微早浸润癌ⅠA1期3例,浸润癌1B1期4例,该4例接受再次手术或放射治疗.214例锥切为最终治疗,术后未再治疗的CIN患者中,随访中发现5例(2.4%)再次出现宫颈病变.结论:宫颈锥切是一种能准确诊断宫颈病变并能较好治疗CIN的方法.建议对于CIN患者应尽量先行宫颈锥切,根据锥切后病理情况及患者对保留生育功能的要求再决定进一步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62.
任玉兰  贾菲  苑向红 《中外医疗》2008,27(20):90-90
硝酸酯奏药物作为最古老的心血管药物之一,临床应用已130余年.在众多心血管新药不断涌现的今天,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可靠,仍然是心血管治疗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类药物,但如何合理有效的使用仍是目前临床上常遇到的问题.临床医生只有了解了硝酸酯类药物的药理性质、作用机制,用量、用法及副作用,在临床工作中,才能更好地治疗疾病.  相似文献   
163.
目的:探讨穴位热敏现象及其规律,以期能指导临床及进一步研究。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资源系统、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Sino MED)2017年5月11日之前的有关热敏现象的现代文献,通过文献计量学分析热敏现象涉及穴位和干预措施的研究趋势及其部位、检测指标、涉及疾病。结果:在纳入的201篇文献中,健康人的文献量最多(35篇),热敏穴以命门为主(8篇);检测指标方面,以个体饱和消敏量的文献量最多(125篇),热敏穴以足太阳膀胱经穴为主(66篇),主要涉及伤筋病患者(29篇);红外辐射特性的文献量次之(61篇),主要涉及健康人(23篇)。结论:本研究认为热敏现象具有规律性,且检测指标在检测疾病热敏穴时具有一定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4.
数据挖掘技术在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索数据挖掘技术应用于经穴选用及其特异性研究的可行性。方法以针灸治疗偏头痛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古今针灸处方信息为样本数据,采用数据库技术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处方数据的结构化和规范化处理,以关联规则挖掘技术为数据分析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针灸数据挖掘系统进行经穴选用规律挖掘。结果共纳入偏头痛处方634条和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386条。在偏头痛处方中,分布在胆经和三焦经的古代选穴为40.5%、现代选穴为50.6%;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84.0%、82.8%。在功能性消化不良处方中,分布在任脉、膀胱经和胃经的古代选穴为62.1%、现代选穴为75.7%;古代、现代选穴中特定穴分别占70.0%、83.3%。结论数据挖掘结果体现了循经取穴、选取特定穴为主的经穴选用规律,表明经穴具有"经脉循行、经气汇聚"的效应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5.
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是基于证据的新型临床方法学,着重评价临床研究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通过提出问题、检索证据、评价证据、运用证据和后效评价开展循证实践.中医学是理论与实践、思想与经验,高度和谐与统一的医学体系.中医学,其根基在于临床疗效,其古代医籍中蕴藏的丰富资源,不仅是中医学理论发展和实践探索的源泉和动力,而且对现代研究具有启发和指导作用.文章拟从以下几方面思考借鉴循证医学实践方法研究中医古籍:以临床问题-治疗方法模式,分类挖掘整理临证案例;完善数据库建设,将中医学特色与循证理念融入数据库建设;借鉴循证证据的拟定,制定标准,对古籍本身及实践经验分级;运用证据,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66.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用穴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的经穴使用特点和规律.从先秦至清末178种涉及针灸内容的文献中收集相关数据,建立偏头痛古代针灸临床文献数据库,采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分析,统计筛选出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常用的经脉、腧穴以及腧穴配伍,并分析这些经穴使用的潜在规律.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以胆经选用频次最高,且具体腧穴的选用上既有病位局部腧穴,又有病位远端的四肢腧穴.从针灸治疗偏头痛的腧穴运用频次统计来看,历代都非常重视阳经腧穴的选用,其中又以少阳经脉的风池、丝竹空和率谷使用最为频繁.从特定穴选用的类别看,除了重视头部经气相贯相交最为集中的交会穴外,还重视选用肘膝关节以下的特定穴,如原穴、络穴、八脉交会穴和五输穴.通过运用数据挖掘手段对历代针灸治疗偏头痛文献进行提取和分析发现,经络理论是指导临床的基础和选穴的前提,特定穴是组成处方的主要部分和配伍选用的核心.  相似文献   
167.
咽部憩室颇为少见 ,常因咽部不适、下坠感、干紧等症状就医 ,临床检查较难检出。咽部双对比造影检查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此病一般治疗效果慢 ,我们采用中成药云南白药内服 ,收到良好效果。报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6例 ,男性 11例 ,女性 5例。年龄 2 5~ 6 5岁。咽部不适或有梗噎感 13例 ,无明显症状 3例。病程最短 1个月 ,最长 10余年。1 2 诊断标准 先天性憩室 5例 ,X线表现 :咽部一侧或双侧自舌根部扁桃体附近呈条状或线状影 ,与其下部囊袋状相通 ,垂直径长 15~ 2 5mm ,宽 1~ 3mm ,囊袋 4~ 8mm。后天憩…  相似文献   
168.
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探究针灸治疗阿片类毒品稽延性戒断综合征(POAS)的用穴规律。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收集有关治疗POAS的针灸临床文献,建立其处方数据库,采用SPSS 21.0对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聚类分析,采用SPSS Modeler18.0对其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探究针灸治疗POAS的腧穴运用特点及其规律。结果:对纳入的36篇文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针灸治疗POAS最常用的干预措施为电针;所选腧穴以特定穴为主体,注重上下配穴;腧穴配伍存在固定搭配,经穴置信度最高的关联群为足三里-内关;通过聚类分析可得到4个聚类群。结论: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发现针灸治疗POAS存在一定规律,特定穴是处方的主要组成部分,足三里-三阴交-神门-内关为针灸治疗POAS的主要腧穴。  相似文献   
169.
目的:探讨痈疽在中国魏晋时期、梅毒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行的社会因素。方法:通过引用中医文献、史学资料及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对比论证,从内史与外史结合的角度,探讨痈疽在魏晋时期、梅毒在明代中后期广泛流行的表现特点及其社会因素。结论:魏晋战乱造成的战伤感染,环境污染及服食丹石风气是痈疽发生与流行的主要社会文化因素;明代中后期梅毒的广泛流行与对外商贸开放、纵欲风气有关,而晚明时期社会淫欲世风才是梅毒大肆泛滥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0.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腧穴归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首创腧穴十四经分类法并沿用至今,其腧穴归经方法,四肢部分至穴遵循《甲乙经》归经模式,另外还有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脉气所发”进行归经,按《甲乙经》、《素问》王冰注言腧穴“经脉变会”进行归经,以及根据腧穴部位进行归经。探讨该书腧穴归经的方法厦其对后世的影响.可以为腧定归经、经穴增加等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