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已有很多研究者界定其定义,其中Watson[1]的描述最为简明扼要:受试者在一系列模拟的环境下,演示他们的综合能力。 OSCE并不是一种具体的考试方式,而是一种客观的、有序的、有组织的考核框架[2]。它由一系列模拟临床情景的考试站点组成,受试者在规定的时间内依次通过各个考站,并获得测试成绩。1975年,Harden在英国第1次将OSCE引入医学教育。随着在医学领域应用的成熟,OSCE 也被逐渐运用在护理和保健辅助专业领域[3]。早在1988年,Ross对于OSCE在临床护理能力评价中的运用,就进行了相关研究。在我国,1996年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护校李秀琦等首次将 OSCE 用于护理毕业生的考核。近年来, OSCE逐渐被国内高校护理教育研究者们关注和探索,但相对国外研究已晚了20多年,且研究集中在个别院校[4-6]。笔者对OSCE在国内外护理专业领域内实施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供临床护理管理者、护理教育者借鉴。  相似文献   
32.
<正>世界卫生组织预计,至2020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将成为全球范围内继心脑血管病之后的第三大死因,居世界疾病经济负担第5位[1]。COPD患病率居高不下,有逐渐增高的趋势,且作为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其漫长的病程对患者的学习、工作、生活都造成不良影响。有研究[2]表明,社会支持通过缓解患者压力和直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33.
目的分析新疆疏附县户籍居民心脑血管疾病(CVD)的死亡水平及对预期寿命的影响,为制定CVD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基础数据。方法通过多部门获取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死亡名单,采用多阶段抽样的方法确定调查对象,利用死因推断量表对死者家属或知情人进行入户调查,计算CVD死亡率、死因顺位和去CVD死因预期寿命。结果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CVD粗死亡率为195.00/10万,标化死亡率为253.30/10万。 其中,男性CVD死亡率为219.43/10万(标化死亡率290.28/10万),女性为169.70/10万(标化死亡率226.31/10万)。 CVD死亡率随年龄的增长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在65岁以后迅速升高。 CVD死亡率有2个高峰,分别为4-5月和11-12月。 心血管疾病以其他冠心病(37.93%)、急性心肌梗死(32.76%)死亡为主,脑血管疾病以脑出血(47.97%)和脑血管病后遗症(25.20%)死亡为主。 去CVD死因后,2017年疏附县户籍居民的期望寿命可由71.40岁增加到77.98岁,平均增加6.58岁,其中男性增加5.84岁,女性增加8.06岁。结论CVD是导致疏附县户籍居民最主要的死亡原因,针对高危人群开展预防控制措施对提高人口预期寿命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相似文献   
34.
目的分析意外怀孕患者人工流产后并发症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2011年4月-2014年8月期间产生人流手术并发症的32例患者临床资料,针对性研究其并发症产生诱因,给予有效预防措施。结果本组32例患者,人流术后感染患者9例、闭经患者11例、宫腔粘连10例、吸宫不全2例。主要原因为术后过早行房、术中子宫内膜受损、多因素导致的生殖系统感染等,经采取相对应预防措施,术后32例患者无1例继发感染、闭经、宫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通过强化术中无菌操作、辨证施治、术后综合预防、健康宣教干预等有效措施,可有效规避人工流产术后并发症率,降低人流患者病痛,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5.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检测良附丸中主要成分的定性、定量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标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以硅胶GF254为薄层板,石油醚(60~90℃)-乙酸乙酯(5∶1)为展开剂,于254,365 nm波长下检视,对良附丸中高良姜素、山柰素、香附烯酮、圆柚酮和α-香附酮5种特征性成分同时进行定性鉴别;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2%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30 min,55%A;30~45 min,55%~70%A;45~70 min,70%A),检测波长242 nm,流速1.0 m L·min-1,柱温30℃,对5种特征性成分含量进行同时测定。结果:该法可在同一条件下实现对良附丸中5个特征性成分的同时检测,不同批次良附丸的高良姜素质量分数在3.33~3.81 mg·g-1,山柰素质量分数在1.13~1.29 mg·g-1,香附烯酮质量分数在0.57~1.12 mg·g-1,圆柚酮质量分数在0.02~0.09 mg·g-1,α-香附酮质量分数在0.36~0.54 mg·g-1。结论:该方法简便、可行、重复性好,可为进一步完善良附丸质量标准,为其二次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比较即刻负荷种植修复与延期负荷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60枚植入时转矩≥30 Ncm的ITI种植体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刻负荷组30枚种植体在植入时即刻取模,制作临时冠,给予即刻负荷;延迟负荷组30枚种植体则安放封闭螺丝予延迟负荷作为对照.所有种植体4~6个月后予永久修复,并检测种植体周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年累计骨吸收量及存留率.结果 即刻负荷组2枚种植体脱落,存留率93.3%,延期负荷组1枚种植体脱落,存留率96.7%,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龈袋深度、出血指数、年累计骨吸收量及X线检查均无明显不同.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即刻负荷可以取得与延期负荷同样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7.
中药固体制剂是临床广泛运用的剂型,由于其制剂原料的特殊性而具有易吸潮的问题,导致制剂性状改变,甚或霉变和有效成分损失,进而影响产品质量和疗效,水分超标是制约中药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之一,水分控制对于中药固体制剂的安全有效至关重要。对历版《中国药典》收录的不同类型中药固体制剂水分控制的标准变迁进行分析,基于质量源于设计的制剂理论,围绕水分控制策略、分析检测技术、制剂工艺环节等影响中药固体制剂含水量的关键问题,研究及探析中药固体制剂现代化进程中水分控制的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为中药固体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耳穴埋籽对低位直肠癌经腹会阴联合根治术(Miles手术)病人围术期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将72例Miles术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7例,行围术期常规护理和耳穴埋籽治疗;对照组35例,行常规围术期护理.分别在入院时、术后1d、术后第2天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评定,并采集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术后2 d 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术后2d内血清皮质醇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对Miles术病人行耳穴埋籽干预12 h后,可缓解病人焦虑情绪,降低血清皮质醇浓度,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同时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39.
严鑫  丁鹏  刘志红  王领  廖晨钟  顾琼  徐峻 《山东医药》2015,(13):558-565
药物创新领域的大数据主要来源于高通量实验、高效能模拟计算、信息化、科技出版物和专利文献4个方面.这些大数据使我们有可能在系统层面上看到药物分子与许多靶标相互作用的新现象、新规律,提高药物创新的效率,也带来新的挑战,如存储、标引/标注和质控、可视化、数据挖掘和计算复杂度等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在超算和云服务技术的支持下发展并行计算方法而逐渐得到解决.从离散、不完备且信噪比低的大数据中难以找到物质活性与结构之间的连续函数关系,贝叶斯学习机及其与支持向量机、决策树技术的组合是大数据挖掘的发展方向.大数据既是科学实验通量化和社会信息化的结果又是原因,正确解决大数据挖掘问题是提高药物创新效率的核心.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腭骨骨折的临床分型及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回顾分析94例腭部骨折,根据临床表现并结合文献对腭骨骨折分为三型,分别对每一型腭部骨折进行治疗探讨。其中观察、保守治疗41例.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53例。结果本组资料中所有病例均一期愈合,咬合关系恢复正常.未出现术后植人物外露、口鼻瘘等并发症。结论采用不同形式的复位方法治疗不同类型的腭部骨折.能进一步恢复患者的面部外形及咬合功能,固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