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4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国内报道较少.老年人更少见。2005年4月20日我们收治1例老年人右心室肥厚型心肌病长期误诊为冠心病心绞痛。现报告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82.
1995年1月~2004年12月我们共接诊被误诊为冠心病的老年人肥厚型心肌病(HCM)16例,现作一临床分析并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①性别年龄:男4例,女12例;年龄61~78  相似文献   
83.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的骨髓基质细胞(MSC)在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大鼠脑内分布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方法:采用Longa线栓法建立Wistar大鼠MCAO再灌注模型;从大鼠后肢骨髓分离、培养MSc;CD34、CD44、CD5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MSC;5-溴脱氧尿苷(BrdU)标记的MSC注射给动物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BrdU阳性细胞分布及VEGF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MSC具有多态性和贴壁生长特性,多次传代后细胞生物学特性没有明显改变;MSC表达CD34(-)、CD44(+)、CD54(+);治疗组BrdU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梗死灶周围。VEGF表达比对照组多(P〈0.05)。结论:静脉注射的MSC能游走、迁移至太鼠缺血脑组织并存活,同时促进VEGF表达。  相似文献   
84.
目的:考察虚拟现实暴露疗法(VRET)对焦虑障碍的治疗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文献检索,收集31篇通过随机化对照试验法考察VRET对焦虑障碍治疗效果的文献,将这些研究报告的数据转换为效应量进行meta分析。31篇研究时间跨度为1995年4月-2017年4月,样本量为1231人。结果:在结束治疗后,VRET组与症状直接相关的焦虑水平(Hedge's g=1.027,95%CI:0.75~1.30)和整体的主观痛苦程度(Hedge's g=1.018,95%CI:0.18~1.84)均低于等待组,同时在认知(Hedge's g=1.092,95%CI:0.34~1.84)、行为(Hedge's g=0.550,95%CI:0.19~0.91)和生理指标(Hedge's g=0.652,95%CI:0.11~1.42)上与等待组相比均表现出提升,治疗效果在6个月或1年后依然得以保持。VRET与传统心理治疗的治疗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edge's g=-0.028,95%CI:-0.21~0.15)。结论:虚拟现实暴露疗法对焦虑障碍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5.
目的 观察外源性褪黑素(melatonin,MT)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ypoxic-ischemic braindamage,HIBD)干预后不同时间点肾上腺组织中褪黑索受体1(melatonin receptor 1,MR1)mRNA和血浆皮质酮(corticosterone,CS)浓度的变化.方法 新生7 日龄的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T)、模型组(K)、假手术组(H)和生理组(S),在不同时间点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法(RT-PCR)半定量测定各组肾上腺组织中MR1 mRNA的表达,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浆CS的浓度.结果 HIBD后2 h肾上腺组织中MRI的表达显著下调,而此时血浆CS水平显善升高,4 h达高峰(P<0.05),与应激程度相符;MT干预后CS浓度以及MRI变化均不明显(P0.05).结论 外源性MT可能通过自身受体调控应激激素,抑制HIBD后的过度应激损伤.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初步探讨小胶质细胞焦亡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建立体外培养大鼠小胶质细胞系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模型,用Western blot法检测OGD/R后0、1、3、6、12及24 h焦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l(caspase-1)、白细胞介素-1β(IL-1β)、Gasdermin D蛋白N端(GSDMD-N)的表达情况。用慢病毒构建的沉默Gasdermin D(GSDMD)序列转染小胶质细胞,使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法检测GSDMD转染效率。将小胶质细胞系分为正常对照组、阴性对照组、LV-sh_GSDMD组(慢病毒沉默GSDMD),使用CCK-8和LDH试剂盒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活性和毒性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沉默GSDMD对OGD/R后24 h小胶质细胞中caspase-1、GSDMD-N、IL-1β含量变化的影响。结果 在OGD/R后0 h起小胶质细胞内焦亡相关蛋白caspase-1、GSDMD-N、IL-1β的表达水平即较OGD/R前发生了上调,并且在24 h达到高峰(P < 0.05)。成功地构建慢病毒沉默GSDMD转染小胶质细胞模型。OGD/R后24 h,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沉默GSDMD可提高细胞活性和降低细胞毒性(P < 0.05),降低小胶质细胞内caspase-1、GSDMD-N、IL-1β蛋白水平(P < 0.05)。结论 慢病毒沉默细胞焦亡关键底物蛋白GSDMD可减轻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提示小胶质细胞焦亡加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基于注意力机制构建的手术记录质量评估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的病案构建手术记录质量缺陷智能提示系统。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从手术记录中提取临床信息,应用基于注意力机制的模型进行训练并构建模型,使用验证集评估模型效果,比较模型与人工审核效能间的差异。结果:模型的训练和验证准确率分别为11.7%和16.9%,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损失率分别为95.8%和94.6%。模型与人工审核在建模组和研究组中的符合率分别为96.7%和95.1%;一致性分析显示,模型在建模组和研究组与人工审核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934、0.914,P<0.001)。模型审核病案组平均用时低于人工审核组(P<0.05)。结论:基于注意力机制构建的模型对手术记录的审核效率具有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88.
陈晓敏  丁欣  刘莉  赵雷  姜志茹  王汐 《新中医》2013,(2):128-130
目的:研究疏血通注射液(SXT)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侧脑组织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及分布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在缺血2h、再灌注的同时,通过股静脉给予疏血通注射液(0.7mL/Kg)。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odel组),疏血通注射液处理组(Model+SXT组)。给药处理24h后,取缺血侧脑组织,检测缺血侧脑组织中ICAM-1蛋白和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用4%多聚甲醛固定脑组织,石蜡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ICAM-1、VCAM-1的分布。结果:蛋白质印迹法和免疫组化显示,模型组缺血侧脑组织中黏附分子ICAM-1、VCAM-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疏血通注射液抑制了两种黏附分子表达的增加。结论:疏血通注射液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ICAM-1和VCAM-1的表达,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89.
丁欣  于洁  赵雷  姜志茹  陈晓敏  尹美珺 《医学研究杂志》2009,38(12):49-51,F0003
目的观察副肿瘤神经综合征(paraneoplastic neurological syndrome,PNS)患者血清抗神经抗体(抗Yo抗体)对培养胎鼠神经细胞的影响,探讨其免疫学的发病机制。方法实验组PNS患者抗Yo抗体阳性血清IgG、对照组血清IgG,添加到由胎儿鼠脑分离出的培养神经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及细胞凋亡的有无。对照组血清IgG为①AB型健康人标准血清;②无神经损害症状的抗Yo抗体阴性癌症患者血清。结果添加抗Yo抗体阳性IgG的培养神经细胞互相融合,出现粗而长的突起相连的形态变化;未发现凋亡的神经细胞;细胞的边缘被细胞黏附因子N-Cadherin染色。结论PNS患者血清抗Yo抗体直接作用于胎鼠神经细胞,未发现神经细胞的凋亡,而发现了神经细胞黏附因子的表达,由此推论PNS免疫学发病机制,可能不是抗体与抗原直接作用的结果,而是在血清中存在着抗体以外的某种物质参与了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90.
重症患者的治疗过程可分为抢救、优化、稳定、撤离四个阶段, 各阶段的治疗核心和目标不尽相同, 但均可能影响重症患者的预后。随着治疗理念的进步和技术的革新, 重症患者抢救阶段的救治成功率大大提高, 但重症后稳定、撤离阶段的诊疗仍未引起足够重视。为改进重症后恢复阶段的管理, 由冷静治疗研究组、重症超声研究组根据国内外最新文献资料及多年来的临床实践经验, 组织重症医学专家在充分讨论和沟通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共识, 旨在提高重症患者的诊疗水平, 缩短住ICU时间, 促进重症后患者的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