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9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3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8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61.
系统性红斑狼疮相关性再障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可累及全身各器官系统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液系统同样可以受累及。而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则非常罕见,临床称之为SLE相关性再障(SLE Assoiated Aplastic Anemia,SLEAAA)。到目前为止,国内仅有相关个案报道,我科近日收治1例SLE相关性再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2.
目的 研究丹参酮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方案,对多次化疗血液肿瘤患者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1月至2010年12月采用丹参酮联合rhG-CSF和单用rhG-CSF动员方案动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疗效.结果 丹参酮联合rhG-CSF组中,28例1次采集充足,3例...  相似文献   
63.
陈婷  张曦  张诚  刘耀  高蕾  高力  文钦  罗晓庆  陈幸华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1,32(11):1199+1202-1199,1202
目的 观察美罗华治疗老年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的作用.方法 采用常规方法和美罗华两种方法,对该科收治的老年AIHA患者进行治疗,观察美罗华的治疗效果.结果 美罗华治疗组血红蛋白水平较常规方法回升快(P<0.05),两种方法均未见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美罗华治疗老年AIHA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4.
患者,男,35岁,2007年1月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慢性期,3月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为12.1%,6月行同胞间HLA全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PBSCT)术。移植后40d复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0.02%;移植后90d复查bcr/abl融合基因阳性率0.57%;血常规正常,骨髓细胞学检查提示增生性骨髓像,粒系各阶段比例正常。逐渐停用环孢素。停药20d出现背部、双侧大腿皮肤丘疹伴瘙痒;口腔干燥,颊黏膜粗糙,进食辛辣食物时口腔黏膜疼痛。移植后120d出现咳嗽、咯少量白色泡沫痰。  相似文献   
65.
G-CSF对不同人群CD34+细胞及T细胞亚群影响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时,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特点及最佳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时间.方法对12例健康供者和16例化疗7 d后的恶性血液病患者,以G-CSF 150 μg/12 h,皮下注射,连用5 d.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和T细胞亚群.结果①应用G-CSF前,两者骨髓CD34 细胞有显著差异(P<0.01).应用48 h后,两者的骨髓CD3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仍存在明显差异(P<0.01).两者的骨髓CD34 细胞高峰值出现在96 h后,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差异(P>0.05).②应用G-CSF前,两者的外周血CD34 细胞无明显差异(P>0.05).应用72 h后,两者外周血中CD34 细胞均较前有明显增加(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96 h后,两者的CD34 细胞达高峰,较应用前差异显著(P<0.01).两者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③应用G-CSF对两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影响.结论应用G-CSF动员外周血干细胞96 h后,异体/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供/受者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均达到高峰,可适时采集外周血干细胞.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促血小板生成素(thrombopoietin,TPO)基因修饰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体外表达TPO的变化特点。方法以脂质体介导法将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BMSCs,RT-PCR方法检测TPO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测定TPO蛋白的表达。结果转染TPO基因的BMSCs其TPO mRNA及TPO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组(P<0.01)及未转染组(P<0.01)。结论阳离子脂质体能有效介导TPO cDNA真核表达质粒转染BMSCs,且转染后BMSCs中TPO mRNA及TPO蛋白的表达显著上调。  相似文献   
67.
目的观察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及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形态学差异及造血重建情况。方法在235名实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中,单体型相合120名,采用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骨髓移植;115名全相合的患者,采用单纯的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出层流室+30 d行骨髓穿刺抽吸涂片观察骨髓形态学差异,并观察造血重建情况。结果 235名患者均成功重建造血。全相合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的时间分别14.7 d(12~26 d)及20.6 d(13~32 d);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白细胞及血小板重建的时间分别12 d(10~21 d)及18 d(15~30 d);2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骨髓全部完全缓解。在骨髓增生程度、粒红比例和细胞形态等方面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体型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较全相合移植造血重建早,移植后骨髓形态学有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8.
69.
目的 探讨流式细胞术(FCM)在诊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骨髓浸润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骨髓涂片和切片联合FCM检测NHL骨髓侵犯.骨髓涂片经瑞氏-吉姆萨液染色,分类计数瘤细胞.骨髓切片采用塑料包埋法制作组织切片,常规苏木精-姬姆萨-酸性品红(HGF)染色.流式细胞仪每份标本分析10 000个细胞.检测方案采用CD45/侧向散射角(SSC)设门,重点分析幼稚细胞群及成熟淋巴细胞群,经前向散射角(FSC)、SSC、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1-FITC)、藻红蛋白(PE)标记的单克隆抗体(McAb2-PE)、CD45-Percp五参数分析确定免疫表型.结果 17例骨髓首诊病例中,骨髓穿刺(BMA)确诊12例(70.6%),骨髓活检(BMB)确诊15例(88.2%),FCM确诊17例(100%),FCM确诊率最高,较B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较BM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MB检查发现NHL骨髓浸润方式间质型、结节型和弥漫型均易见,分别占23.5%,23.5%和52.9%.FCM检测结果为B细胞淋巴瘤13例(76.5%)、T细胞淋巴瘤和NK/T细胞淋巴瘤4例(23.5%).结论 骨髓涂片和骨髓切片检查是诊断NHL-BMI的基本方法,可以做出定性诊断.FCM可进一步做出明确的病理诊断.对于骨髓检查首诊NHL-BMI的病例,3种技术的联合应用可以提高NHL-BMI的诊断正确性和阳性率.  相似文献   
70.
文钦  张诚  陈幸华  高力  高蕾  孔佩艳  张曦 《重庆医学》2011,40(30):3034-3036
目的 观察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治疗及转归.方法 24例患者中7例接受同胞间白细胞抗原(HLA)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17例接受HLA半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预处理方案依据具体情况选择FBA(氟达拉滨、白消安、阿糖胞苷)、Bu/Cy(白消安/环磷酰胺)、CCNU+Bu+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