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20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40篇
内科学   43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28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132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45篇
中国医学   69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对急性中、重型颅脑损伤(TBI)早期病死率的预测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5年手术治疗的169例急性中、重型TBI的临床资料,伤后24 h内入院并行CT检查,计算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以伤后14 d观察周期,判断早期死亡。结果 149例中,早期死亡20例,早期病死率为13.4%。与存活病人相比,早期死亡病人入院时GCS评分、运动评分更低(P0.05),瞳孔变化发生率明显增高(P0.05),Marshall和Rotterdam评分更高(P0.05)。随着Marshall分级或Rotterdam评分增高,病死率也随之明显升高(P0.05)。Marshall分级和Rotterdam评分对TBI早期病死率的预测都具有很好的辨别能力,但是Rotterdam评分[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0.852;95%CI:0.764~0.941]优于Marshall分级[AUC=0.800;95%CI:0.719~0.881]。结论 Marshall CT分级和Rotterdam CT评分都可以很好地预测急性中、重型TBI的早期病死率;由于Rotterdam CT评分包含蛛网膜下腔出血等,或许更适用于弥漫性轴索损伤。  相似文献   
102.
目的:采用RP-HPLC对桔梗指纹图谱进行方法学研究,建立桔梗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采用梯度洗脱方法进行色谱分离,测定10批药材并记录指纹图谱,不同样品的相似度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制度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软件计算.结果:在选定的色谱条件下标定出16个峰为桔梗指纹图谱的共有峰.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高,重现性好,可为桔梗HPLC指纹图谱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3.
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技术已成为消化道隆起性病变尤其是黏膜下肿瘤(submucosal tumors,SMT)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重要手段,随着EUS的广泛运用,许多在普通内镜下难以明确诊断的隆起性病变,在EUS的帮助下作出了明确诊断,同时也为其选择不同的治疗手段提供了更精确的依据[1].近5年来,我们采用纵轴EUS检查了235例上消化道隆起性病变,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了解恶性脑胶质瘤的治疗现状,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研究影响恶性脑胶质瘤预后的相关因素,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提供指导.方法 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对我院自2001年1月至2010年1月经术后病理证实为恶性脑胶质瘤,且随访成功的6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全组病例1、2、5年生存率分别为54.2%、41.9%、16.2%.平均生存时间(29.4±5.18)个月.Cox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肿瘤切除程度(P<0.05);Log - rank检验单因素分析发现与预后相关的因素有:年龄、肿瘤级别、治疗方式(P<0.05).结论 恶性胶质瘤的预后较差,特别是Ⅳ级的胶质母细胞瘤.术后采取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5.
目的:症状性良性前列腺增生(BPH)引起的下尿路症状(LUTS)及其相关事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且影响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本研究目的是调查手术治疗的症状性BPH患者配偶的生活质量。方法:本组包含50对患者及其配偶,患者经检查符合症状性BPH且准备行手术治疗。患者及其配偶分别自我填写相关问卷,其中患者填写IPSS及BPH影响指数问卷(BPHII),配偶填写包括睡眠、社会活动力、性生活、心理影响、担心前列腺癌、担心前列腺手术、料理家务能力在内的7个问题的问卷,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LUTS可不同程度地造成其配偶睡眠障碍(12%)、社会活动力下降(12%)、性生活衰退(20%)、心理影响(38%)、前列腺癌恐惧(68%)、前列腺手术恐惧(40%)及料理家务能力下降(14%)。但是患者配偶生活质量下降程度与患者IPSS、BPHII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的LUTS及其相关事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其配偶生活质量。但是,患者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其配偶生活质量无明显相关性。提示症状性BPH患者及其配偶应该了解BPH的相关知识及BPH手术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06.
睾丸内单纯性囊肿2例诊治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对睾丸内单纯性囊肿的认识,探讨其诊治方法.方法 报告北京友谊医院收治的2例睾丸内单纯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经B超发现睾丸囊性病变,1例手术剜除囊肿,另1例行睾丸切除,术后均经病理证实.1例囊肿剜除术后随访12个月未见囊肿复发.结论 睾丸内单纯性囊肿临床上少见,B超是重要的影像学诊断方法,手术剜除囊肿为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T6)增殖的影响,探讨加味四逆散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SC-T6细胞,分别作用12h、24h、48h后,采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各组HSC-T6的增殖。结果: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作用于大鼠HSC-T6后,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各浓度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加味四逆散低、中、高浓度组与鳖甲软肝片组比较,除低、中浓度组作用12h、24h时无差异外(P>0.05),其余各浓度组均优于鳖甲软肝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含药血清可明显抑制体外培养HSC-T6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8.
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恶性肿瘤,病死率居恶性肿瘤之首,由于肺癌早期诊断水平有限,肺癌确诊时70%~80%病例已属晚期,丧失手术根治机会,治疗上颇为棘手.中医药治疗晚肺癌具有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改善生存质量等优势[1].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治疗反流性食管炎(RE)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NERD)的反应时间。方法对92例具有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反食等典型反流症状患者,经填写反流性疾病问卷和胃镜检查,确定NERD组36例、RE(A-B)组42例、RE(C-D)组14例,雷贝拉唑10mg2次/d口服。服药1周、2周随访,观察症状积分、症状发作频率改善情况,以症状积分减少1/2的时间点(d)作为对雷贝拉唑治疗的反应时间。结果治疗后第一周NERD组症状积分(8.56±2.41)分,RE(A-B)组(4.66±2.02)分,RE(C-D)组(5.76±1.98)分,NERD组与RE(A-B)组、RE(C-D)组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治疗后第二周NERD组(6.38±2.30)分,RE(A-B)组(3.71±1.64)分,RE(C-D)组(3.11±2.55)分,NERD组与RE(A-B)组、(C-D)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NERD组治疗后第一周总有效率为58.3%,RE(A-B)组为83.3%(P0.01);治疗后第二周NERD组总有效率为66.7%,RE(A-B)组为88.1%(P0.05)。NERD组对雷贝拉唑的反应时间为(6.54±2.34)d,RE(A-B)组为(2.13±1.38)d,RE(C-D)组为(3.33±1.67)d,RE两组分别与NERD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反流性食管炎、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对雷贝拉唑治疗的症状改善情况、反应时间不同,以反流性食管炎症状改善快、反应时间短,而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改善慢、反应时间长。  相似文献   
110.
目的调查昼夜温差对死亡率的影响。方法搜集马鞍山市气象部门和马鞍山市花山区卫生局提供的200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每日的死亡数量和气象数据,包括最高温度,最低温度,平均温度,相对湿度。使用泊松广义线性回归模型结合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DLNM),控制平均温度,相对湿度,季节性和长期趋势,分析昼夜温差对死亡影响的滞后效应以及累积效应。结果马鞍山市花山区2008-2012年间的因病死亡总数为8 111例(去除意外死亡数),其中男性5 193(64%)例,大于65岁的5 742(71%)例。该期间最高平均温度为34.5℃,最低平均温度为-3.9℃。昼夜温差的变化范围为1℃25℃。昼夜温差每增加5℃能够显著性增加人群4%的死亡发生风险(RR=1.04,95%CI:1.021.07)。在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之间,男性和老人(≥65岁)更容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昼夜温差每增加5℃导致男性和老人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05(95%CI:1.02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