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9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8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148篇
内科学   53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84篇
预防医学   98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57篇
  1篇
中国医学   149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831.
目的 探讨ND∶YAP、ND∶YAG激光联合38%氟化氨银、牙本质黏结剂、Gluma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20例牙本质敏感患者的330颗牙本质过敏(dentin hypersensitivity,DH)患牙随机分为11个治疗组,其中5组分别进行38%氟化氨银、牙本质黏结剂、Gluma脱敏剂、ND∶YAP激光、ND∶YAG激光脱敏治疗,另外6组进行激光联合治疗,评价各治疗组治疗前及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和8周对温度刺激敏感度的变化,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对温度敏感度进行检测。结果 单独治疗各组术后即刻温度刺激均有改善(P<0.05),治疗效果随时间推移减弱;治疗第8周,氟化氨银组、牙本质黏结剂组、Gluma脱敏剂组完全失效(P<0.05),ND∶YAP激光组、ND∶YAG激光组疗效减弱(P<0.05)。在激光联合治疗中:各组在治疗后3个时间点均有效果(P<0.05);在治疗后第8周,ND∶YAP激光组、ND∶YAG激光组与联合治疗组均维持治疗效果(P<0.05),激光单独治疗组效果弱于联合治疗组(P<0.05)。结论 激光联合脱敏剂治疗牙本质敏感具有稳定持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32.
在肺的体表投影范围内行针刺、穴位注射治疗时并发的气胸属创伤性气胸(气胸)范畴,延误诊断或处理不当,轻者加重病人痛苦,重者可导致生命危险。笔者近6年来共收治针刺、穴位注射后并发气胸者32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33.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PD)-1抗体对PM2.5染毒大鼠心血管损伤的作用及对PM2.5引起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PM2.5组、低剂量(PM2.5+低剂量PD-1抗体)组、高剂量(PM2.5+高剂量PD-1抗体)组,每组10只。气管滴注PM2.5悬液进行染毒,每隔2 d滴注1次,持续3 w,并以低、高剂量PD-1抗体(10 mg/kg、20 mg/kg)注射腹腔。实验前后测定大鼠体质量;末次染毒24 h后,腹主动脉取血,检测血清中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相关因子的水平;苏木素-伊红(HE)染色检测肺部和心脏组织形态学变化;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人血管内皮细胞EA.hy926随机分为对照组、PM2.5组、低剂量组、高剂量组,PM2.5组用含100μg/ml PM2.5培养液培养,低、高剂量组用含1 mg/ml PM2.5培养液和PD-1抗体(0.5、1.0 mg/ml)培养,24 h后收集细胞,噻唑蓝(MTT)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活性和凋亡;Western印迹法检测活化型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Cleaved caspase)-3、...  相似文献   
834.
目的评价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原发性骨髓纤维化(PMF)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2月至2022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治疗的14例PMF患者的临床资料, 其中男8例, 女6例, 年龄[M(Q1, Q3)]为36(24, 42)岁。通过电话、查阅门诊及住院病历资料进行随访, 随访时间[M(Q1, Q3)]为49.6(9.0, 93.1)个月, 主要观察指标为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无病生存(DFS)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 同时统计分析移植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部14例患者均采用清髓性预处理(MAC)方案。14例患者移植后全部获得造血重建, 中性粒细胞植入时间[M(Q1, Q3)]为13.5(11.8, 18.0)d, 血小板植入时间为19.5(13.5, 24.5)d。3例患者发生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 8例患者发生慢性GVHD。移植后3年OS率、DFS率、复发率及移植相关死亡率分别为(92.9±6.9)%、(76.0±12.2)%、(38.6±2.7)%、(7.1±0.5)%。共2例...  相似文献   
835.
目的探讨含10天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早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含10天地西他滨(20 mg·m^(-2)·d^(-1),-13 d~-4 d)预处理方案allo-HSCT的31例AML/MDS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①31例患者中男16例,女15例,中位年龄41(20~55)岁;AML 10例,MDS转变AML(MDS-AML)6例,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转变AML(CMML-AML)1例,MDS 14例。②31例(100%)患者均获得粒细胞植入和血小板植入,中位植入时间分别为12(9~30)d、14(9~42)d。③预处理期间16例(51.6%)患者发生口腔黏膜炎,其中Ⅰ/Ⅱ级15例(48.4%),Ⅲ级1例(3.2%);移植后13例(41.9%)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血症,6例(19.4%)患者发生出血性膀胱炎,4例(12.9%)患者发生局部感染。④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中位发生时间为移植后33(12~111)d,移植后100 d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41.9%(95%CI 26.9%~61.0%),Ⅲ/Ⅳ级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22.9%(95%CI 13.5%~47.7%);轻、中度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23.5%(95%CI 12.1%~43.6%),未发生重度慢性GVHD。⑤1例患者死于复发,未发生非复发死亡;移植后1年累积复发率为3.2%(95%CI 0.5%~20.7%);移植后1年总生存率、无病生存率分别为92.9%(95%CI 80.3%~100.0%)、96.8%(95%CI 90.8%~100.0%)。结论含10天地西他滨预处理方案allo-HSCT治疗AML/MDS可获得较好的早期疗效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36.
目的研究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肝炎相关性再生障碍性贫血(HRAA)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22年6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干细胞移植中心接受allo-HSCT的HRA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随访时间至2022年10月30日。结果①共纳入接受allo-HSCT的HRAA患者28例, 男18例(64.3%), 女10例(35.7%), 中位年龄25.5(9~44)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17例, 极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VSAA)10例, 输血依赖型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1例。28例患者中单倍体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HSCT)15例, 同胞全相合造血干细胞移植(MSD-HSCT)13例。②移植后100 d Ⅱ~Ⅳ度急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25.0%(95%CI 12.8%~45.4%), 2年慢性GVHD累积发生率为4.2%(95%CI 0.6%~25.4%)。③移植后2年总生存(OS)率为81.4%(95%CI 10.5%~20.6%), 无失败生存(FFS)率为81.4%(95%CI 10.5%~20.6%), 移...  相似文献   
837.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42例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AML患者,根据TP53异常情况分为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和TP53多打击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2例患者中包括MDS、AML患者各21例,中位移植年龄为41.5(18~63)岁,中位随访时间为34.0(7.5~75.0)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为66.3%(95%CI 53.4%~82.4%),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1.0%(95%CI 47.7%~78.0%)。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TP53多打击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82.5%(95%CI 63.1%~100.0%)、60.6%(95%CI 43.5%~84.4%)、57.1%(95%CI 30.1%~100.0%)(χ^(2)=3.100,P=0.200),EFS率分别为80.8%(95%CI 60.0%~100.0%)、55.0%(95%CI 37.8%~80.3%)、50.0%(95%CI 25.0%~100.0%)(χ^(2)=0.900,P=0.600)。单因素分析发现,年龄、复杂核型、共突变、移植前原始细胞阳性、移植后原始细胞阳性为OS、EFS的共同预后不良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移植前原始细胞阳性是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37,HR=33.40,95%CI 1.24~901.17)。结论allo-HSCT可改善伴TP53基因异常MDS/AML患者的不良预后,但伴有复杂核型的TP53异常患者预后较差。移植前末次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原始细胞对预后评估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38.
新安“固本培元”派是新安医派中学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一支,其主要的学术思想为培补先后天之本元,温养人身之气血,这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肺脾肾亏虚,因虚而致兼夹痰瘀、水湿的中医学病机和慢性炎症、免疫失衡、代谢紊乱的病理机制高度契合。本文在新安“固本培元”理论源流与传承发展的基础上,探索其在COPD稳定期中的应用,旨在为COPD稳定期中医药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39.
目的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伴TP53基因异常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纳入2014年8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期间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接受allo-HSCT的42例伴TP53基因异常的MDS/AML患者, 根据TP53异常情况分为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和TP53多打击组, 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移植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全部42例患者中包括MDS、AML患者各21例, 中位移植年龄为41.5(18~63)岁, 中位随访时间为34.0(7.5~75.0)个月。移植后3年总生存(OS)率为66.3%(95%CI 53.4%~82.4%), 3年无事件生存(EFS)率为61.0%(95%CI 47.7%~78.0%)。TP53缺失组、TP53单基因突变组、TP53多打击组移植后3年OS率分别为82.5%(95%CI 63.1%~100.0%)、60.6%(95%CI 43.5%~84.4%)、57.1%(95%CI 30.1%~100.0%)(χ2=3.100, P=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