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置入式微波对猪活体状态下,正常松质骨组织的灭活作用及其灭活范围、形态、短期内病理变化.方法采用12头清洁级成年猪,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术后2、4周2个时间组,每组6只猪.术后2、4周分别处死参加实验的6只猪,每组取猪的胫骨、股骨干骺端松质骨部位共24个实验对象,再次根据数字随机法分为灭活时间120 s,240 s,360 s 3个小组,每组8个样本,采用微波治疗仪进行灭活,灭活功率为60 W,微波频率为2450 MHz.每个标本行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观察.结果标本大体观察见置入式微波在相同功率下不同工作时间的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纵截面上看类似一个椭圆形,微波灭活的范围随着时间的增加明显增大,且微波灭活形态随着灭活时间的增加逐渐趋于近似圆形.组织学观察微波灭活2周后凝固区内骨小梁结构基本正常,骨细胞完全坏死,可见大量凝固性坏死灶,其外围形成了由肉芽组织构成的交界区;微波灭活后4周凝固区内凝固性坏死灶已被吸收,边缘坏死骨小梁周围见大量破骨细胞及类骨质沉积,交界区肉芽组织大量侵入坏死骨区域,与破骨细胞一起吸收死骨,并可见新生骨小梁的形成.结论置入式微波对活体松质骨有明确的灭活作用,灭活形态基本恒定,灭活范围内细胞坏死彻底.松质骨微波灭活后,骨坏死区域修复进程快于皮质骨.  相似文献   
62.
目的:应用有限元分析的方法,模拟腰椎侧凸矫形手术,探讨内固定螺钉位置对脊柱侧凸矫形的效果。方法:利用Simpleware软件建立L1~L5侧凸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侧凸角40°。在此模型上设计6组(A~F组)凹侧椎弓根螺钉置入计划,其中A-E组为5个椎体依次空缺1个螺钉,F组作为对照行5个椎体置钉,连接矫形棒。应用ANSYS和ADAMS软件,计算矫形过程中反旋转和回弹时置入物所受载荷(最大扭矩及最大拔出力)以及脊椎的应力应变场。结果:6组矫形结束后的侧凸角分别为30°、23°、25°、22°、29°、21°。所需最大扭矩分别为3.1N·m、3.3N·m、4.6N·m、3.4N·m、4.2N·m和3.3N·m。螺钉所承受最大拔出力分别为418N、383N、437N、395N、420N和380N。结论:在保持一定固定范围条件下,间断减少非弧顶固定螺钉,在三维有限元模型上可得到较好的矫形效果。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应用缝合锚并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5年12月至2018年3月11例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型)患者采用缝合锚置入喙突并同种异体肌腱绕行喙突下治疗,以期重建喙锁韧带,恢复肩关节功能。1例患者因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切除锁骨远端。采用Constant-Murley评分(Constant-Mudey score,CMS)及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评估术前及术后随访过程中肩关节功能及疼痛情况。选择Karlsson疗效评价标准评估治疗效果,定性评价患肩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获得19~46个月的随访,平均(33.0±8.3)个月。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异物排斥反应、缝合锚松动及尾线/同种异体肌腱断裂,无再脱位病例发生。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CMS、VAS及喙锁距离均显著优于术前(P<0.05),且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CM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个月与末次随访时VAS及喙锁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rlsson标准评定末次随访时患肩关节功能,优8例,良2例,差1例,优良率90%。结论缝合锚并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喙锁韧带治疗陈旧性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具有生物学固定、利于早期功能练习、无需二次手术取出内固定物等优点,在部分肩锁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患者中联合应用锁骨远端切除,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2006年9月至2010年6月应用微波消融治疗股骨及胫骨普通骨肉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组共15例,男9例、女6例,中位年龄16(5~52)岁。发病部位:股骨远端6例、股骨干5例、胫骨近端4例,Enneking分期均为IIB期。所有患者经活检确诊后,术前多药联合化疗1周期。手术按恶性肿瘤广泛切除原则显露肿瘤,对瘤段骨行多根微波天线矩阵式微波消融。消融完成后清除坏死肿瘤组织,5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钢板内固定、3例行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2例行自体或异体腓骨移植复合骨水泥填充+钢板内固定、3例单纯钢板内固定、2例单纯髓内钉内固定术。术后同术前化疗方案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2年内每3个月,术后2年以上每6个月,术后5年以上每年复查1次,随访截至时间2013年12月。结果所有病例均获(51±20)个月的随访。术后复发并肺转移4例(复发时间术后平均10.2个月)、单纯肺部转移1例,该5例全部死亡;其余10例无瘤生存。复发率26.7%,3例为骨内复发,1例软组织复发;肺部转移率33.3%。2年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和53%。6例出现病理骨折及内固定断裂,骨折率40%。术后半年评价患膝关节屈伸活动均接近正常,但长期随访出现病理骨折者的肢体功能明显恶化,术后3年病理骨折组评分明显低于无骨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微波消融治疗下肢长骨骨肉瘤总体生存情况与国内目前整体治疗效果相当;由于灭活骨愈合过程漫长,行植骨及内固定重建后发生病理骨折风险较高;对下肢临关节骨肉瘤,瘤段骨扩大切除人工假体置换可能更为适宜。  相似文献   
65.
多节段脊柱骨折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多节段脊柱骨折 (MSF)的诊断表述与手术治疗。方法 总结Scofix器械治疗的 4 6例MSF ,按ASIA分级、感觉运动评分、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及后凸畸形矫正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4 6例MSF ,累及椎体 10 0个节段 ,关键损伤部位骨折类型以爆裂骨折和骨折脱位为主 (82 .6 % )。平均随访 2 .5年。脊髓不完全性损伤病例的ASIA分级分别提高了 1~ 2级 ,感觉运动评分行t检验 ,B、C级术前与随访时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脊髓完全性损伤病例 (A级 )的ASIA分级无改善 ,感觉运动评分未达到显著性差异 ,但分别平均提高 19.3分和 15 .9分。结论 MSF的诊断表述应明确多节段骨折的关键部位及骨折的性质 (按关键损伤部位排序 )、脊髓损伤的程度 ,以便于临床比较 ;固定节段应根据骨折类型 ,选择不同的固定节段。  相似文献   
66.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治疗及相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症 (Osteoporosis ,OP)已被视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其特点是骨量减少和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变 ,骨的脆性增加 ,导致骨折危险性增高 ,有统计显示 :在 70岁以上的人群中 ,每年发生脊柱骨折的几率是 2 0 %。药物治疗一直是骨质疏松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对于疼痛性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的治疗效果不能令人满意。本文试对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的外科治疗 ,即经皮椎体成形术及相关研究作以综述。1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机理及症状骨质疏松易导致椎体骨折 ,后者与下腰痛和身高丢失密切相关 ,椎体骨折 (变形 )被认为是骨质疏松的标…  相似文献   
67.
颈椎椎板骨软骨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毅  韦兴  李南 《中国骨伤》2015,28(8):747-748
  相似文献   
68.
微波治疗骨肿瘤,是利用微波的产热效应,直接对肿瘤组织进行灭活。手术操作的简要过程包括:在遵循"间室"概念的前提下,先对病变组织周围的重要神经、血管等组织进行分离、保护,通过插入式微波天线对肿瘤组织进行温控灭活,同时对周围健康组织采取降温保护措施。根据"温度-时间"曲线决定灭活时间,术后病理证实经处置后组织的失活率为100%。肿瘤灭活后形成的骨缺损处给予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 研究人类间充质干细胞(hMSC)成瘤过程中细胞运动能力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方法 依次应用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SV40 T抗原(SV40 TAg)及癌基因H-Ras V12转染hMSC成瘤,应用划痕愈合实验及Boyden小室实验分别检测成瘤过程中不同转化细胞的自由迁移和趋触性的改变.结果 hMSC成功转化为两种不同表型的恶性肿瘤细胞.细胞的自由迁移能力在全部成瘤过程中没有发生明显改变.转染RAS后,细胞的趋触性有明显增加.结论 癌基因RAS可明显增加hMSC的迁移能力,永生化的hMSC在细胞运动能力方面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70.
腰椎节段内固定后相邻下位间隙即刻运动范围的测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测腰椎滑脱固定后即刻其相邻下位间隙的运动范围 ,探讨与固定节段相邻间隙退变加剧的可能原因。方法 :7具新鲜成人尸体脊柱标本 ,取L2~S2节段。每一标本在 5种状态 (组 )下进行L5 /S1三维运动测试 :完整组、L4滑脱组、两节段HOIST器械固定L4~L5组、两节段Dick器械固定L4~L5组、三节段Dick器械固定L3~L5组。结果 :除前屈运动时三节段Dick系统固定组L5 /S1间隙的运动范围显著大于完整组和L4滑脱组外 ,其他各组相邻下位间隙的不同方位运动范围差异不明显。结论 :三节段固定后相邻下位间隙即刻的前屈运动范围明显增加 ,这可能是相邻间隙退变的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