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8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41.
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2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各种助孕技术中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的高危因素、临床预防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245例OH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年轻体瘦、多囊卵巢综合征为OHSS的主要诱因。临床主要表现为卵巢增大、腹胀、胸腹水、尿少、低蛋白血症、血液浓缩,甚至出现肝肾功能损害,经扩容、腹腔穿刺引流,必要时利尿、卵巢囊液抽吸术及小剂量多巴胺治疗后,治疗效果肯定。结论:在促排卵药物的应用过程中,针对高危因素,探讨个性化的方案,以减少中重度OHSS发生率,可能是未来助孕技术的方向  相似文献   
42.
43.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是中青年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髓鞘及轴索均受累,具有复发缓解的特点。因患者中女性多于男性,且发病高峰期在30岁左右,许多MS女性患者处于育龄期,故其妊娠问题日益受到产科医生的关注和重视。现将我们收治的1例多发性硬化合并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与发病高危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母婴结局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07年1月至2011年10月于广东医学院附属西乡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经手术证实胎盘早剥的患者45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观察组(n=18),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为对照组(n=27).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两组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临床特征、胎盘附着部位和剥离面积及母儿结局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67%(83/12 376),其中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发生率为40% (18/45).两组子痫前期发生率及发病持续时间分别为28%(5/18)和15%(4/27)及6.4和4.2 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子宫张力高、宫体压痛、宫腔积血、胎死宫内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和对照组胎盘附着位于宫底宫角分别为13和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胎盘剥离面积超过1/3的分别有16和8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产后出血、DIC、死胎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早剥易并发子宫胎盘卒中,胎盘附着宫底宫角部发生早剥,或剥离面积超过1/3时易出现子宫胎盘卒中,其临床特征典型.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母儿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45.
宫颈病三阶梯式诊治法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Thimprep液基细胞学(简称液基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宫颈病三阶梯式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宫颈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16例,用液基细胞学检查初筛:对照组1202例,用宫颈刮片巴氏染色法(简称巴氏法)初筛。随机抽取不典型鳞状上皮及以上病变者200例,其中100例为手术治疗组,进行阴道镜检+活检,环形电刀(LEEP刀)切除术治疗;另外100例为保守治疗组,进行物理治疗(微波,冷冻,激光等),必要时行宫颈锥切或子宫切除术。结果液基细胞学的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以上病变检出率比巴氏法增加了82.42%,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的检出率分别增加了76.20%,112.12%。液基细胞学,巴氏法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88.12%,58.25%。经液基细胞学检查-阴道镜检+活检-LEEP刀切除+病检三阶梯式诊治,LSIL的一次性治愈率为94.9%,HSIL为93.8%,总体治愈率94.5%;而巴氏法—物理治疗或手术治愈率85.2%。结论 液基细胞学检查是显著提高宫颈病细胞学诊断的准确性。而宫颈病三阶梯式诊治法避免了不必要的宫颈锥切,减少了宫颈病的过度治疗,做到诊治规范化和个体化。  相似文献   
46.
目的了解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型肝炎病毒和SEN病毒感染状况。方法对2006年在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妇产科就诊的年龄介于18~47岁的3208名生育期妇女的血清标本用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并随机抽取其中200份标本用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SEN病毒D和H亚型。结果HBsAg阳性率为14.3%(459/3208),其中HBsAg、HBeAg、抗-HBc三项阳性占3.2%(103/3208),HBsAg、抗-HBe、抗-HBc三项阳性占8.4%(269/3208),未检出SENV-D和H。结论广州市生育期妇女乙肝病毒携带率高,必须强化乙肝疫苗预防接种,确保新生儿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杜绝乙肝病毒经血传播。SEN病毒感染状况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7.
目的 为了探讨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感染与非淋球菌感染共生、协同致病的关系.方法 对2003年4月~2005年3月期间我院门诊性病专科就诊的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47例,进行阴道分泌物白带常规检查分离培养及非淋球菌(解脲支原体Uu、衣原体Ct、人型支原体Mh)培养,进行临床分析,6个月以上的连续性观察.结果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患者347例,合并非淋球菌感染率为60.81%(211/347)、合并Uu感染率为42.94%(149/347)、合并Mh感染率12.68%(44/347)、合并Ct感染率为5.18%(18/347).合并Uu、Mh、Ct的感染率间有显著性差异(x2=25.29,P<0.001).结论 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易合并非淋球菌感染,采用抗非淋球菌感染和局部抗念珠菌联合治疗方法,提高疗效,有利于患者迅速痊愈,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