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0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20篇
综合类   186篇
预防医学   10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9篇
中国医学   62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8 毫秒
31.
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心率变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扩张型心肌病(DCM)儿童的心率变异性(HRV)。方法DCM儿童23例(研究组),匹配健康儿童23例为对照(对照组)。采用康泰TLC3000A12通道动态心电图(EKG)分析系统描记24hEKG,分析心率、HRV的时域指标和频域指标。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最低心率明显增高(P<0.05),最高心率稍增高(P>0.05);HRV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明显降低(P<0.05),rMSSD稍降低(P>0.05);HRV频域指标TP、ULF明显降低(P<0.05),VLF、LF、HF、LF/HF稍增高(P>0.05)。结论DCM儿童自主神经功能明显受损。  相似文献   
32.
吗啡联用小剂量纳洛酮注入硬脊膜外腔对术后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励文  陈棉生  郑慧 《医学临床研究》2005,22(10):1448-1449
[目的]比较吗啡联用小剂量纳洛酮注入硬脊膜外腔对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脊膜外腔阻滞麻醉腹部手术160例,在T8~9或T9~10穿刺点常规穿刺置入硬外管先注0.5%罗哌卡因液5 ml试验量,5 min后再注10~15 ml;氟芬合剂+小剂量咪唑安定静脉辅助麻醉,手术结束后硬外管先注入吗啡2.5 mg/5 ml+纳洛酮(分别为0.24 mg;0.16 mg;0.08 mg;0 mg)作为首剂量,然后置入Bater镇痛泵1ml/h(泵内含0.9%盐水72 ml+吗啡7.5 mg+纳洛酮分别为0.96 mg、0.64 mg、0.32 mg、0 mg依次为Ⅰ、Ⅱ、Ⅲ、Ⅳ四组),止痛72 h.术后4 h、8 h、12 h、24 h、36 h、48 h、72 h随访,登记疼痛程度尿潴留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等.[结果]镇痛评分:Ⅱ组〈Ⅲ组〈Ⅰ组〈Ⅳ组;恶心呕吐发生率:Ⅰ组〈Ⅱ组〈Ⅲ组〈Ⅳ组;肛门排气时间:Ⅰ组〈Ⅱ组〈Ⅲ组〈 Ⅳ组;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潴留总发生率分别为Ⅰ组37.5%;Ⅱ组为32.5%;Ⅲ组为47.5%;Ⅳ组为75%;除Ⅳ组一例病人SpO2〈90% 、R〈10次/分钟列入呼吸抑制外,Ⅰ~Ⅲ组未发现呼吸抑制.[结论]吗啡伍用小剂量纳洛酮注入硬脊膜外腔对术后镇痛效果无影响,并可有效地减少吗啡术后镇痛并发症.  相似文献   
33.
郑慧 《浙江中医杂志》2010,45(8):614-614
姚某某,女,17岁。2008年12月初诊。患者出生3个月后颜面部出现密集细疹,色红,瘙痒。某院诊断为“婴儿湿疹”,予外用药涂敷,未见改善。其后十余年间湿疹逐渐遍布全身,呈粟样状,并衍生苔癣样变,脱屑颇多,瘙痒夜甚,遇热加剧,自感肌肤灼热,伴心烦易躁,夜不安寐,口渴喜冷饮,大便秘结,旬日一行,迨天癸至后,月事八九月一行,色紫多瘀块,临期每多剧痛。  相似文献   
34.
郑慧 《西部中医药》2010,23(8):67-68
从目前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解决卫生职业院校学生档案管理薄弱环节的对策,认为各级卫生职业院校加强对学生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为进一步规范管理学生档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5.
高血压防治目前主要采取社区综合干预措施,其中高血压规范用药尤其重要。1995年起,上海市新华地段医院开始高血压普查和管理工作,为了解在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中高血压用药情况,发现存在问题,以促进高血压合理用药,提高高血压控制率,我们于1999年5月对我院所管辖社区的高血压患者开展了本次调查。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儿童血管迷走性晕厥(VVS)基础状态与血清胰岛素(INS)及C肽(CP)的初步关系.方法 2004-06~2007-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儿童晕厥专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不明原因晕厥或先兆晕厥儿童经直立倾斜试验(HUTT)诊断为VVS 79例(晕厥组),男31例,女48例,平均年龄(11.18±2.47)岁.匹配健康儿童11例为对照(对照组),男5例,女6例,平均年龄(9.59±2.47)岁.全部研究对象在基础状态下抽取空腹8~10 h静脉血5 mL,应用日本HITACHI公司日立7600-02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己糖激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美国Bayer公司ADVIA Centaur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INS及CP.结果 晕厥组基础状态下FPG、INS、CP较对照组稍降低(P>0.05);HUTT阳性组FPG、INS、CP较HUTT阴性组稍增加(P>0.05);晕厥组中临床有晕厥病史者(n=55)按晕厥发作频次比较,晕厥频次≥4次组FPG、INS、CP较<4次组稍降低(P>0.05).结论 儿童VVS基础状态下FPG、血清INS及CP变化不明显,其对晕厥触发无明显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7.
选杂交犬8只,门静脉内反复注射聚乙烯醇(PVA)复制门脉高压症动物模型。6只形成肝内型门脉高压症动脉模型,2只死于术后感染。用药前后,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全部实验动物肝脏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显示门静脉、脾静脉血流量有不同程度增加(P值<0.01),3只家犬肠系膜上静脉血流量略有增加(P值>0.05),为门脉高压症的早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血流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38.
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TS)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方法2001-01~2005-05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从316例直立倾斜试验(HUTT)检查中诊断的POTS患者66例,分为成年(>18岁)和儿童(≤18岁)两组,分析其病程、诊断率、心率变化的年龄和性别差异。结果①病程及发病年龄:POTS病程在成年组1.00~11.33 a(平均5.22±4.33 a),男性略短于女性(3.00±4.24 a vs 5.71±4.44 a,P>0.05);儿童组0.08~4.00 a(平均0.73±1.13 a),男性长于女性(1.21±1.46 avs 0.46±0.81 a,P<0.05)。发病年龄在成年组为18~49岁(平均25.75±8.33岁),女性小于男性(P<0.05);儿童组为4~16岁(平均11.73±2.54岁),未见性别差异(P>0.05)。②诊断率及心率变化:POTS诊断率在年龄组间无差异(P>0.05),女性比例成年高于儿童;倾斜试验10 min内心率增加量在年龄组间及男女间未见差异(P>0.05)。结论POTS病程及心率增加量不存在年龄和性别差异,成年患者发病年龄女性<男性,诊断率无年龄差异,但成年女性比例高于儿童,这对临床上诊治POTS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9.
脑膜瘤切除手术复杂,出血量多,麻醉处理有一定难度。我院近年行脑膜瘤切除术98例,现将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共98例,男43例,女55例,年龄20~59岁,ASAⅠ~Ⅱ。全组病人心肺、肝、肾功能无异常,无水和电解质紊乱,血红蛋白125~160g/L。均有颅内压增高症状,有15例心电图提示心肌劳损。1.2麻醉方法:全部病人均于术前3o分钟肌注鲁米那2mg/kg和阿托品001mg/kg。全组除6例采用冬眠 局部麻醉外,其余92例均在气管内插管,静脉复合全麻或静吸复合全麻下行术,其中55例手术全程使用肌松剂机械控制呼吸,37…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lactamases,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状况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采用Kerby-Bauer纸片扩散法测定49株临床分离的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其做同源性分析。结果4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敏感率达100%,对其他17种抗菌药物均表现不同程度耐药;PFGE图谱有6组(A-F),以A型(27株)、B型(10株)、C型(9株)流行为主,49株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有19株和重症监护病房(ICU)相关,占38.8%,流行菌株在各病房之间传播。结论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呈多重耐药,其对美罗培南和亚胺培南的敏感率为100%,可作为治疗感染的首选药物,其他药物可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在2006年2-8月有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流行,ICU是高发区域,普外科、呼吸内科、综合病房和干部病房中的分离率也较高,需加强检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