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45篇
综合类   27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基因转染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背景:各种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软骨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促增值作用,但半衰期较短,很难达到软骨缺陷治疗所要求的时效。目的:探讨自行构建携带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腺病毒载体(Ad/CMV-hIGF-1)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设计:设立对照的实验研究。地点和对象:实验在中山大学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进行。体外培养人胚胎软骨细胞,采用对数增长期的第3代软骨细胞进行实验。干预:自行构建携带MGF-1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进行PCR,Western blot鉴定。采用1,10,100及500不同感染复数单位(multiphcity of infection,MOI)的Ad/CMV-hIGF-1分别转染第3代软骨细胞,用磷酸盐(PBS)做阴性对照,MGF-1生长因子(100μg/L)做阳性对照。主要观察指标:采用四氮甲基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检测不同时间、不同组别软骨细胞吸光度。结果:第2代重组腺病毒上清液中PCR鉴定含有hIGF-1基因,Western blot证实Ad/CMV-hIGE-1表达成熟的hIGF-1生长因子。不同病毒滴度转染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量效依赖关系,在1~100 MOI之间,软骨细胞吸光度随着病毒滴度增加逐渐升高,100 MOI软骨细胞吸光度约为PBS组的3倍;500 MOI Ad/CMV-MGF-1时,软骨细胞吸光度较100 MOI下降,与1 MOI与10 MOI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近似。PBS组随着细胞体外培养时间延长,细胞增殖下降,MGF-1生长因子、hIGF-1基因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时效关系,72h达到峰值。结论:成功构建Ad/CMV-hIGF-1;Ad/CMV-MGF-1基因转染对软骨细胞增殖的影响存在量效、时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62.
人工腰椎间盘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椎间盘置换技术经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由于胸椎间盘疾患较少见且胸椎结构较稳定,人工椎间盘技术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腰椎间盘,其次是颈椎间盘。 一、人工腰椎间盘出现的理论基础 下腰痛(low-back pain)是脊柱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资料表明,美国人一生中发生下腰痛的概率为60%~80%;在成人丧失劳动能力的原因中,下腰痛位居第三位。下腰痛的原因多达158种,椎间盘退行性病变被认为是主要致病原  相似文献   
63.
EH型复合材料在胫骨平台骨折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手术治疗12例有移位的胫骨平台骨折,复位后用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填塞干骺端缺损,术后平均随访12个月,经X线片和临床评价表明,EH型复合材料人工骨对自体松质骨移植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而言是一种安全的和有效的替代物。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适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磷酸钙骨水泥(calciumphosphatecement,CPC)与显影剂混合物比例及其生物力学性能。方法:根据加入显影剂比例不同分为4组,A组为单纯CPC,B组为CPC+10%质量百分比(wt)碘必乐,C组为CPC+20%wt碘必乐,D组为CPC+30%wt碘必乐。各组分别制成直径0.5cm、高2.5cm的圆柱体,测定各组的可注射时间、显影效果和力学特性,根据测试结果选择合适比例的混合物进行尸体椎体实验,测定椎体修复前后的强度和刚度。结果:在X线下显影的灰度值A组为2163.6±64.6,B组为1541±97.3,C组为1467.3±68.1,D组为1159.8±146.3;A组与另3组比较P<0.05,B组与C组比较P>0.05,B组与D组比较P<0.05,C组与D组比较P<0.05。可注射时间分别为5.5、23、45和67min;抗压强度分别为8.28±4.17、3.64±0.31、2.28±0.25和0.99±0.14mPa,各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以CPC+10%wt碘必乐对尸体的压缩骨折椎体行椎体成形术,椎体修复前后的强度分别为631.99±236.62N和940.77±336.54N,椎体修复前后的刚度分别为119.230±44.882N/mm和157.32±37.37N/mm,注射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加入10%wt碘必乐的CPC具有较好的显影性、足够的可注射时间和良好的力学特性,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可供选用的填充材料。  相似文献   
65.
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愈合影响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对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成年新西兰大白兔30只,体重2.8~3.5公斤。双侧胫骨中段横形截骨,右侧用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内固定(实验组),左侧用同等型号的AO传统钢板内固定(对照组)。术后不同时期处死实验动物,获取骨标本分别行X-Ray、光镜、透射电镜观察。结果X-Ray:实验组骨痂分布更为均匀、有序,骨髓腔再通较早。光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骨吸收较早出现,并呈进行性发展;实验组钢板下第2~4周有大量骨痂生成,第6周改建成与骨纵轴平行。电镜观察:对照组钢板下皮质骨中大多数骨细胞不完整,细胞器肿胀,并呈进行性发展。实验组结构完整,细胞器稍肿胀,并呈进行性改善。结论齿接触半环抱钢板对骨折愈合的环境干扰小,有利于骨折愈合。  相似文献   
66.
人工髓核置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人工椎问盘经过40年的研究和发展,已近成熟,达到了临床试用阶段,其结果令人振奋^[1.2]。人工椎问盘技术包括人工全椎间盘和人工髓核。现将人工髓核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发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的疗效。方法:2012年10月~2015年3月共收治12例腰骶段脊柱结核患者,其中男9例,女3例;年龄24~77岁(43.9±18.4岁);病变节段位于L4~S1。术前抗结核药物治疗2~4周,血沉下降及结核中毒症状改善后,行手术治疗。均为一期后前路手术,即后路微创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后,前路经腹旁正中腹膜后入路行结核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术后继续系统抗结核治疗12~18个月。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入路相关并发症、植骨融合情况,比较术前、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分级、红细胞沉降率(ESR)、腰椎局部前凸角(local lordotic angle,LLA)。结果:1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切除的病灶组织行病理检查,均符合结核改变。手术时间165~380min(268.8±76.7min);出血量160~2500ml(627.5±640.3ml)。共有3例手术相关并发症,均发生于前路手术时,1例为静脉丛撕破,经压迫后止血;2例腹膜撕裂,术中进行修补。随访12~48个月(31.1±9.8个月),12例均获骨性融合,无结核复发征象,无内固定松动、断裂征象。8例术前神经功能损害者术后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术前VAS评分为7.1±1.1分,末次随访时为2.1±1.0分;术前ESR为65.8±29.9mm/h,末次随访时为15.1±8.5mm/h;VAS和ESR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术前LLA为3.0°±8.3°,术后即刻矫正为11.0°±6.0°,末次随访时为10.4°±5.9°;与术前相比较,术后即刻LLA显著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LLA无明显丢失。结论:一期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前路经腹膜后病灶清除治疗腰骶段脊柱结核,可以显著矫正脊柱畸形并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但前路经腹膜后入路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需谨慎操作。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 osteonecrosis of femoral head,NONFH)病变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双抗夹心法测定了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早期组(塌陷前期)、晚期组(塌陷后期)患者血清中NO、TNFα的含量变化,并与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人相比较。结果: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t=2.127,P&;lt;0.05)且随病情加重,塌陷后期组血清中NO和TNFα含量较塌陷前期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238.P&;lt;0.05)。结论:①TNFα和NO等炎症递质参与了NONFH的发病过程。②骨坏死发生过程中早期NO的升高可能有利于骨细胞修复,而晚期:NO的显著升高则加速了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69.
减压或/和融合仍然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但融合丧失了手术节段的活动度、促进相邻节段的退变等是不争的事实。因此,非融合动态稳定的理念应运而生,其中后路棘突间撑开装置置入因创伤小、操作简单备受青睐。  相似文献   
70.
目的:评价单侧椎体后凸成形术(PKP)中骨水泥注射超越椎体中线与否对椎体轴向及两侧刚度的影响。方法:3具防腐成人胸腰椎椎体标本(T4~L1)用于实验。通过MTS平台给椎体施加轴向压力,制作压缩性椎体骨折模型,同时进行球囊辅助下经单侧椎弓根穿刺椎体后凸成形术,根据骨水泥是否过椎体中线分为两组,骨水泥注射不过椎体中线(A组,n=9);骨水泥注射过椎体中线(B组,n=8),骨水泥注射量为椎体体积的10%。24h后放置在MTS-858材料实验平台上,给标本分别施加0~300N轴向和侧方压力载荷,记录并比较骨水泥注射术后,两组椎体轴向及两侧的刚度差异。结果:轴向压缩载荷下,A组与B组间轴向压缩刚度无显著差异(P>0.05);在椎体侧方压缩载荷下,尽管A组椎体骨水泥穿刺侧的刚度与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在非穿刺侧刚度上,B组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行单侧PKP时,若骨水泥填充不过椎体中线时,则非穿刺侧刚度明显低于穿刺侧,而骨水泥填充过中线时,则两侧椎体刚度可同时得到显著强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