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10篇
儿科学   16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目的比较在鼻咽癌勾画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后容积旋转调强放疗(VMAT)与适形调强放疗(IMRT)技术的剂量学差异,评估VMAT技术在鼻咽癌海马组织勾画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0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制定双弧VMAT与7野IMRT两种计划。在满足临床治疗要求的条件下,新增海马组织作为危及器官进行优化计算,比较两种技术的靶区均匀指数、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剂量分布、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等。结果两种技术均能满足临床的治疗要求。VMAT技术较IMRT技术具有更好的靶区均匀性与适形性(均P<0.05);VMAT技术较IMRT技术在海马组织的最大剂量、平均剂量上分别减少31.7%、42.7%(均P<0.05),10Gy剂量体积、5Gy剂量体积分别减少46.3%、27.2%(均P<0.05);在晶状体的最大剂量上减少38.7%(P<0.05);在监测单元与治疗时间上,VMAT技术较IMRT技术也均减少(均P<0.05)。结论在鼻咽癌患者放疗中进行海马组织勾画后,VMAT技术较IMRT技术有明显的剂量学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2.
赵鹏军  邓清华 《新中医》2016,48(3):176-178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解毒汤剂联合GP化疗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0例气阴两虚兼有痰瘀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45例。观察组采用益气化痰解毒汤剂联合GP化疗方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GP化疗方案治疗。2组均以21天为1疗程,连续治疗2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KPS评分的变化,治疗后的疗效及毒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2.22%,对照组总有效率35.5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D3~+、CD4~+、CD4~+/CD8~+及自然杀伤(NK)细胞含量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而CD8~+含量下降(P0.05);观察组CD3~+、CD4~+、CD4~+/CD8~+及NK细胞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CD8~+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KPS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KP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毒性、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化痰解毒汤联合GP化疗方案可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误诊为重症心肌炎的左室特发性室速患儿的病例资料,探讨其早期诊断和治疗问题.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特发性室速患儿的病例资料.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运动、紧张、抑郁等均可为诱发原因;无明显诱因时也可发生;发作可表现为突发突止、轻度心悸、心前区不适等症状;亦可表现为持续性发作,依据时间长短不一可出现心悸胸闷头晕,甚至晕厥休克及心功能衰竭,但总体耐受性较好.心电图是诊断该病的主要手段,该例表现为长Q-T间期综合征,电生理检查,提示:室速起源于左后分支.当其难与阵发性室上速鉴别时,可行食管心电图,发现房室分离帮助明确诊断.治疗以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大剂量维生素C、干扰素、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抑制炎症反应,米力农改善心功能,胺碘酮抗心律失常为主.结论 左室特发性室速可通过反复查心肌酶、肌钙蛋白及心电图作出诊断,最后行射频消融术治癒.  相似文献   
24.
目的 评估年龄<2岁幼儿行房间隔缺损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可行性、疗效以及并发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确诊为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且年龄<2岁行介入治疗的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26例,男13例,女13例.心脏超声显示单发ASD24例,多发ASD 2例.ASD平均为(9.8±0.6)mm(4.8~17.0 mm).术中测肺动脉压平均值(28.9±1.4) mm Hg(1 mm Hg=0.133 kPa).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术中予弹簧圈封堵成功;合并肺动脉狭窄3例,1例压差为16 mm Hg,无需处理.2例压差分别为50 mm Hg和71 mm Hg,予球囊扩张,压差分别降为22 mm Hg和17 mm Hg.术后轻度残余分流2例,反复腹痛2例,头痛1例,予抗凝治疗后好转.平均随访15个月(6 ~ 24个月),残余分流病例均在随访3个月时消失.结论 在幼儿期行ASD介入治疗安全、可靠,术中根据ASD大小、边缘情况和年龄选择合适封堵器可减少残余分流和瓣膜反流的发生,置入大封堵器时,需积极进行抗凝治疗.  相似文献   
25.
目的:评价应用不同封堵装置治疗儿童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3月至2011年9月间确诊为PDA并接受介入治疗的患儿共443例,男218例,女225例,平均年龄7.8岁(0.6~13岁),平均体重17.5 kg(5.3~48 kg),合并其他畸形者均排除。根据PDA大小分别选择弹簧圈、PDA封堵器和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封堵器治疗。根据PDA的形态和大小分别采用经股动脉逆行或经股静脉顺行释放。结果:431例(97.3%)成功封堵。4例因释放前存在主动脉缩窄,3例存在左肺动脉狭窄而放弃,5例大PDA合并肺动脉高压者封堵试验阳性而放弃。心导管检查肺动脉平均压32.5 mmHg(23~67 mmHg),Qp/Qs:1.62(1.4~3.2)。其中45例采用弹簧圈封堵,53例应用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Ⅱ(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12例为膜部VSD封堵器,其余均采用ADO进行封堵。25例(5.8%)术后出现少量残余分流,18例1月随访时消失,3月随访时全部消失。6例(1.3%)术后出现主动脉轻度狭窄,压差<10 mmHg,无需处理,随访无进展。2例(0.46%)术后出现血小板降低,对症治疗2周后出院,随访无异常发现。1例出现术后溶血。1例随访出现三尖瓣中度返流。结论:对不同类型和大小的PDA可应用不同装置进行封堵,术中操作仔细,避免损失三尖瓣,部分大PDA封堵后可存在残余分流、主动脉狭窄和血小板变化,随访时需密切观察。  相似文献   
26.
病例一:主诉:患儿,女,2月,因“ 体检发现心脏杂音2个月”人现病史:出生后体检即发现心脏杂音,未予处理,后因肺部感染就诊,心脏超声示:AS,脉压差:65.9 mm Hg,主动脉呈三叶瓣,开放受限,继发孔房间隔缺损( ASD),直径2.5·mm,遂收入院.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重楼皂苷Ⅰ对肺腺癌A549细胞的体外放射增敏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以肺腺癌A549细胞系为研究对象,MTT法检测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的抑制率,得到重楼皂苷Ⅰ对A549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IC20、IC30,取IC20-30之间的重楼皂苷Ⅰ浓度用于放射增敏,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Ⅰ+照射组,描绘细胞生长曲线、计算克隆形成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及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survivin及p21waf/cip1蛋白表达.[结果]A549细胞在经重楼皂苷Ⅰ处理和照射后重楼皂苷Ⅰ+照射组A549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受抑(P<0.01),克隆形成率明显下降(3.3%,P<0.01),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在重楼皂苷Ⅰ+照射组G2/M期阻滞(37.56%±1.99%,P<0.01),凋亡率明显升高(9.34%±0.84%,P<0.01).Western Blot检测survivin蛋白表达降低,而p21waf1/cip1蛋白表达增加.[结论]重楼皂苷Ⅰ具有较好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G2/M期阻滞,降低survivin蛋白表达,增加p21蛋白表达,从而产生放射增敏作用.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上胸段食管癌容积旋转调强放射治疗(VMAT)与5野的静态调强放射治疗(5F-IMRT)在淋巴结意外照射中的剂量学差异,评估两种方式在上胸段食管癌放射治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选取20例典型的上胸段食管癌患者,在进行靶区勾画时,肿瘤区(GTV)、临床靶区(CTV)不包含所有淋巴结,而将淋巴结单独勾画作为正常组织。对这20例患者分别制定两套计划,即VMAT与5F-IMRT,主要的计划评估参数为靶区的适形指数(CI)、均匀指数(HI),以及接受相应处方剂量水平照射体积百分比V95、V110;危及器官(OAR)评估包括肺的Dmean、V5、V20、V30,心脏的Dmean、V25,脊髓的Dmax,机器调数(MU)。同时评估各个淋巴结的等效均衡剂量(EUD)与接受40 Gy照射剂量的体积百分比V40。结果5F-IMRT计划在V95%上具有较高的计划靶区(PTV)剂量覆盖率(t=-9.4,P<0.05),VMAT计划的适形指数(CI)优于5F-IMRT(t=-5.3,P<0.05);5F-IMRT计划较VMAT计划降低平均肺V510.9%(t=-7.8,P<0.05),降低平均脊髓Dmax 9%(t=-10.2,P<0.05);VMAT计划较5F-IMRT计划降低平均MU 18.6%(t=-6.2,P<0.05);5F-IMRT计划在所有上胸段淋巴结区域的平均EUD值为32.3~61.5 Gy,较VMAT计划(32.5~61.1 Gy)提高4.7%,平均V40提高2.4%。各个上胸段淋巴结区域除左气管支气管淋巴结(106tbL)外的意外照射剂量,与PTV的体积大小充分相关(R=0.716~0.933,P<0.05)。结论5F-IMRT的放射治疗计划在上胸段食管癌淋巴结意外照射中更具剂量学优势,且肿瘤靶区较大的患者淋巴结区域具有更高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29.
目的:研究慢性缺氧对大鼠血浆内皮素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以常压缺氧方式建立缺氧动物模型,SD幼鼠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缺氧1周组和缺氧3周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不同组动物血浆内皮素变化,通过RT-PCR方法检测心肌组织中ETRa、CaM、CaMK II的mRNA表达。结果:血浆内皮素水平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升高,正常组、缺氧1周组和缺氧3周组比较均有差异(P<0.05)。同时,心肌细胞ETRa、CaM、CaMK II mRNA的转录水平也随缺氧时间延长而增加,缺氧1周组和正常组比较有差异(P<0.05);但缺氧3周组和缺氧1周组比较有所不同,CaM和CaMK IIδ转录水平表现有差异(P<0.05),而ETRa和CaMK IIγ转录水平无差异(P>0.05)。结论:慢性缺氧使动物血浆中内皮素水平升高,心肌细胞ETRa、CaM和CaMK II mRNA转录增加,可能会对心脏功能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0.
目的评估新型动脉导管未闭封堵器(Amplatzer duct occluder-Ⅱ,ADOⅡ)治疗各种类型动脉导管未闭(PDA)的可行性和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2011年7月间确诊为PDA且无治疗禁忌证、应用ADOⅡ行介入治疗者26例,根据造影、心脏超声检查和肺动脉压力选择合适的ADOⅡ,参考动脉导管类型、导管最狭窄处直径和主动脉端壶腹部大小分别选择顺向法和逆向法释放封堵器。释放前常规行降主动脉造影观察封堵器位置是否合适,以及有无残余分流;心脏超声观察有无左肺动脉和降主动脉狭窄。术后1 d行心脏超声检查,无异常术后第2天出院。1、3、6个月时门诊随访,随访时行心电图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 26例介入治疗者,男11例、女15例,平均年龄(2.99±1.63)岁(0.5~6.0岁),平均体质量(14.47±4.24)kg(6.5~24.0 kg),平均肺循环血流量/体循环血流量(Qp/Qs)1.73±0.47(1.2~2.4),导管最狭窄直径平均(1.78±0.71)mm(1.2~3.6 mm)。采用顺向释放18例,逆向释放8例。2例术后超声有少量残余分流;1例出现主动脉相对狭窄,升主动脉到降主动脉压差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