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0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9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01.
正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人工智能技术逐渐向"人工智能+"过渡,其开始在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医疗作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人工智能+"医疗也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由于影像识别、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快速辅助决策等关键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医疗健康成为其中应用最热的  相似文献   
102.
103.
目的:探讨和总结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技术。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一年来所施行18例原位肝移植术中肝动脉重建方式和技巧。结果15例行供受体肝固有动脉端端吻合,2例供体肝总动脉与受体肝固有动脉吻合,1例供体总动脉与受体脾动脉吻合。术后彩色色普勒超声监测显示肝动脉血流通畅,均未发现有血栓菜成或肝动脉狭窄,全部病例未发生胆道并发症。结论:成功的肝动脉重建技术防止肝移植术后肝动脉血栓形成或肝动脉狭窄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初步探索重度肝硬变患者行同种原位肝移植术 (OLT)时凝血功能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 1年来 6例因重度肝硬变行OLT术前凝血功能、术前、术中凝血因子和血小板的补充、术中出血量和输血量与术后过程的关系。结果  6例患者术前肝功能均为ChildC级 ,2例出血时间延长 ,6例血小板计数均下降 ,平均为2 5 .3× 10 9/L ,凝血酶原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 10 .7秒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较正常平均延长 2 3 .1秒 ,平均纤维蛋白原1.5 g/L。术前、术中平均输新鲜血浆 788ml,血小板 7.1× 10 12 个 ,冷沉淀 5 .5u ,纤维蛋白原 2 .8g和凝血酶原复合物170 0u。前期的 4例平均出血 86 72 .5ml,输血 92 5 0ml ,其中出血量最多的 1例术后发生重内环境紊乱和DIC ,并发肺部与腹腔曲霉菌感染 ,于术后 14天死亡。后期的 2例按凝血因子减少程度在术前即做到了足够补充 ,平均出血仅 2 70 0ml ,平均输血 3 6 38ml。结论 我们初步认为 ,根据凝血功能检查结果于术前就补充足够凝血因子和血小板 ,可减少术中出血和输血 ,患者术后恢复较顺利  相似文献   
105.
早期肠内营养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肝移植患者术后转归的影响。方法将接受肝移植的26例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和静脉营养组进行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记录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糖测定值及胰岛素用量。结果肠内营养组感染率、死亡率与静脉营养组差异无显著意义;其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比静脉营养组少(P〈0.05);在控制血糖等效的情况下,术后6d内胰岛素日平均用量比静脉营养组低(P=0.031)。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肠内营养能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住院费用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06.
原位肝移植术中体外静脉转流时机的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同种原位肝移植术中先行转流再游离肝脏这一技术改进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近3年来连续施行的46例原位肝移植术,前期23例(前期组)按经典式方法先游离肝脏后转流,后期23例(后期组)先行转流再游离肝脏,分析比较两组转流时间、无肝期长短、失血量等指标、术后恢复过程、并发症及预后等。结果:两组的转流时间分别为99.78min±21.60min和96.32min±22.25min,无肝期时间分别为100.00min±21.19min和102.00min±24.31min(P>0.05),而术中失血则为5096ml±4234ml和1726ml±1125ml(P<0.01)。术后前期组发生并发症26例次,手术死亡3例,后期组发生并发症13例次,无手术死亡。结论:先行转流后游离肝脏这一技术并不增加转流时间及无肝期时间,但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术后恢复及减少并发症,特别适用于终末期肝硬化病人及肝癌病人的肝移植术。  相似文献   
107.
经导管凝血酶栓塞治疗十二指肠巨大假性动脉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75岁。无意间扪及上腹部包块伴压痛,经CT检查发现为腹腔占位(图1),疑为动脉瘤。为确定诊断,于2005年6月23日在局麻下经右股动脉穿刺插管,行腹腔动脉造影见十二指肠动脉巨大假性动脉瘤(图2),约4.6 cm×5.8 cm。有介入栓塞治疗指征。造影后即用导丝将导管导引至十二指肠动脉破口远端,用3 mm×3 cm金属弹簧圈2枚进行栓塞,阻止远端血流逆行入动脉瘤内,在栓塞假性动脉瘤近端十二指肠动脉时,用了2枚8 mm×5 cm金属弹簧圈栓塞,但因残  相似文献   
108.
主髂动脉分叉部覆膜支架重建术(CERAB)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中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将通过关于CERAB技术的文献报道以及临床应用体会进行综合分析, 从该技术的治疗要点、技术特点优势、中远期疗效和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四个方面解析, 从而证实CERAB技术在治疗复杂主髂动脉闭塞性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进一步, 抛出该技术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后续CERAB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09.
破裂性腹主动脉瘤(RAAA)起病迅猛,预后差,是血管外科常见的危重疾病.腹腔间隙综合征(ACS)是RAAA患者术后出现的高危并发症,可影响机体的多个器官和系统,甚至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对于ACS,需要采用医护一体化的临床护理模式,并联合急诊科、麻醉科、影像科等其他临床相关科室,在加速康复外科(ERAS)的管理模式下,规...  相似文献   
110.
CEAP [临床表现(C)、病因学(E)、解剖学(A)及病理生理学(P)]分类是国际公认的用作描述慢性静脉疾病(CVD)患者的分类系统,并且用以描述血管外科CVD的临床研究结果,能作为CVD病情的相关证据。CEAP分类标准在1993年首次发布,并在1996年和2004年进行了更新与修订,本次更新距上次已有16年之久。2017年,美国静脉协会联合世界各国静脉协会成立了4个CEAP更新工作组,查询最新文献资料,并针对CEAP 2004版分类的缺陷与不足进行分析、讨论与总结,并对原有分类进行修正,从而形成了CEAP2020版[1]。这次分类中不仅针对临床表现(C)、病因学(E)、解剖学(A)以及病理生理学(P)各个方面进行更新,同时对更新工作中不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进行了讨论。笔者现针对本次分类更新的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